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0041发布日期:2019-01-28 14:2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



背景技术:

如今人们建造的房屋多是砖混和框架结构,自然少不了要使用钢筋。给房梁浇筑水泥之前需要扎钢筋圈,钢筋绑扎就是将两根钢筋的交叉点用扎丝扎牢。为了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钢筋间距必须严格控制。人工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钢筋间距,再摆放钢筋,对钢筋进行绑扎,绑扎过程中,钢筋受外力移动易造成间距尺寸误差大;为保证钢筋位置准确,需加设支撑块或混凝土垫块以固定上下两层钢筋的间距,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这比较麻烦;钢筋网面积较大,容易被踩踏变形,或发生偏位问题,对绑扎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摆放钢筋易造成间距尺寸误差大、加设支撑块比较麻烦、不便于绑扎钢筋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固定住钢筋的间距、能够很好地支撑起钢筋、方便绑扎钢筋的扎钢筋圈用支架。

技术方案是: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包括有支撑架、第一滑块、升降机构、第二轴承座、第二丝杆、转杆、固定块、第一弹簧、放置板和放置垫,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轴承座、第一丝杆、第一螺母和转轮,支撑架左侧的前后两部均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左侧连接有第一螺母,支撑架左侧前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上下两方的第一轴承座内过盈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前方的第一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左侧后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上下两方的第二轴承座内过盈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后方的第一螺母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杆顶端与第一丝杆顶端均连接有转轮,上方的第一轴承座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上方的第一轴承座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顶部左侧均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左侧与转杆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转杆顶在转轮外侧,第一螺母左侧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顶部连接有放置垫。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第二滑块、伸缩杆、夹块、第二弹簧和橡胶块,放置板顶部前侧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二滑块,第二滑块顶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顶端连接有夹块,夹块位于放置垫上方,夹块底部右侧与伸缩杆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伸缩杆上,夹块内侧连接有橡胶块。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l形连接杆、第二螺母和螺栓,第二滑块前侧连接有l形连接杆,l形连接杆内侧下部连接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内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栓,螺栓顶端紧贴放置板底部。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齿轮、第一连接杆、齿圈和把手,第一丝杆顶端和第二丝杆顶端均安装有齿轮,支撑架顶端和支撑架左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转动式安装有齿圈,上方的齿圈与第二丝杆上的齿轮啮合,下方的齿圈与第一丝杆上的齿轮啮合,齿圈上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说明,转轮外侧均匀间隔开有多个卡槽,转杆上端位于卡槽内。

工作人员将钢筋放在放置垫上,向下转动转杆,进而转杆离开转轮,第一弹簧随之拉伸。工作人员正反旋动转轮,转轮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带动第一螺母上下移动,第一螺母通过放置板带动放置垫上下移动,钢筋随之上下移动,如此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上下钢筋的位置和间距,放置板能够对钢筋起支撑作用。上下两方的钢筋调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停止旋动转轮,放开转杆,在第一弹簧作用下,转杆转回并再次顶住转轮外侧,如此能够防止转轮随意转动,从而固定住钢筋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扎钢筋圈。钢筋捆扎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本发明向右移出即可。

工作人员左右移动伸缩杆,伸缩杆带动夹块左右移动。夹块移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向上提起夹块,伸缩杆随之伸长,第二弹簧随之拉伸。工作人员将钢筋放置在放置垫与夹块之间,松开夹块,在第二弹簧作用下,伸缩杆缩短,夹块向下移动,橡胶块随之向下移动并紧贴钢筋,如此能够调整左右钢筋的间距,能够固定住钢筋的位置,防止钢筋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偏位,加大误差。需要移出本发明时,工作人员再次向上提起夹块并使得橡胶块离开钢筋即可。

工作人员旋动螺栓下移,进而螺栓离开放置板,即可移动伸缩杆位置。伸缩杆移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旋动螺栓上移并再次紧贴放置板底部,如此能够固定住伸缩杆,从而防止钢筋随意移动,能够进一步稳定钢筋。

工作人员通过把手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齿圈,齿圈通过齿轮带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转动,如此无需拧动转轮,能够使操作更加轻松方便。

转杆上端卡入卡槽内,能够更好地防止转轮随意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工作人员旋动转轮使得钢筋上下移动,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上下钢筋的位置和间距,放置板对钢筋起支撑作用;通过转杆顶住转轮外侧,能够防止转轮随意转动,从而固定住钢筋的高度,方便扎钢筋圈;通过移动伸缩杆,将钢筋放置在放置垫与夹块之间,能够调整左右钢筋的间距,能够固定住钢筋的位置,防止钢筋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偏位,加大误差;通过旋动螺栓紧贴放置板底部,能够防止钢筋随意移动,能够进一步稳定钢筋;通过转动把手能够使操作更加轻松方便;通过卡槽能够更好地防止转轮随意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4升降机构,401第一轴承座,402第一丝杆,403第一螺母,404转轮,5第二轴承座,6第二丝杆,7转杆,8固定块,9第一弹簧,10放置板,11放置垫,12第二滑槽,13第二滑块,14伸缩杆,15夹块,16第二弹簧,17橡胶块,18l形连接杆,19第二螺母,20螺栓,21齿轮,22第一连接杆,23齿圈,24把手,2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第一滑块3、升降机构4、第二轴承座5、第二丝杆6、转杆7、固定块8、第一弹簧9、放置板10和放置垫11,升降机构4包括有第一轴承座401、第一丝杆402、第一螺母403和转轮404,支撑架1左侧的前后两部均开有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左侧连接有第一螺母403,支撑架1左侧前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401,上下两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内过盈连接有第一丝杆402,第一丝杆402与前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1左侧后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5,上下两方的第二轴承座5内过盈连接有第二丝杆6,第二丝杆6与后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杆6顶端与第一丝杆402顶端均连接有转轮404,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7,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顶部左侧均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左侧与转杆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转杆7顶在转轮404外侧,第一螺母403左侧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顶部连接有放置垫11。

实施例2

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第一滑块3、升降机构4、第二轴承座5、第二丝杆6、转杆7、固定块8、第一弹簧9、放置板10和放置垫11,升降机构4包括有第一轴承座401、第一丝杆402、第一螺母403和转轮404,支撑架1左侧的前后两部均开有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左侧连接有第一螺母403,支撑架1左侧前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401,上下两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内过盈连接有第一丝杆402,第一丝杆402与前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1左侧后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5,上下两方的第二轴承座5内过盈连接有第二丝杆6,第二丝杆6与后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杆6顶端与第一丝杆402顶端均连接有转轮404,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7,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顶部左侧均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左侧与转杆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转杆7顶在转轮404外侧,第一螺母403左侧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顶部连接有放置垫11。

还包括有第二滑块13、伸缩杆14、夹块15、第二弹簧16和橡胶块17,放置板10顶部前侧开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内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顶部连接有伸缩杆14,伸缩杆14顶端连接有夹块15,夹块15位于放置垫11上方,夹块15底部右侧与伸缩杆14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套在伸缩杆14上,夹块15内侧连接有橡胶块17。

实施例3

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第一滑块3、升降机构4、第二轴承座5、第二丝杆6、转杆7、固定块8、第一弹簧9、放置板10和放置垫11,升降机构4包括有第一轴承座401、第一丝杆402、第一螺母403和转轮404,支撑架1左侧的前后两部均开有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左侧连接有第一螺母403,支撑架1左侧前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401,上下两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内过盈连接有第一丝杆402,第一丝杆402与前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1左侧后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5,上下两方的第二轴承座5内过盈连接有第二丝杆6,第二丝杆6与后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杆6顶端与第一丝杆402顶端均连接有转轮404,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7,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顶部左侧均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左侧与转杆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转杆7顶在转轮404外侧,第一螺母403左侧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顶部连接有放置垫11。

还包括有第二滑块13、伸缩杆14、夹块15、第二弹簧16和橡胶块17,放置板10顶部前侧开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内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顶部连接有伸缩杆14,伸缩杆14顶端连接有夹块15,夹块15位于放置垫11上方,夹块15底部右侧与伸缩杆14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套在伸缩杆14上,夹块15内侧连接有橡胶块17。

还包括有l形连接杆18、第二螺母19和螺栓20,第二滑块13前侧连接有l形连接杆18,l形连接杆18内侧下部连接有第二螺母19,第二螺母19内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栓20,螺栓20顶端紧贴放置板10底部。

实施例4

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第一滑块3、升降机构4、第二轴承座5、第二丝杆6、转杆7、固定块8、第一弹簧9、放置板10和放置垫11,升降机构4包括有第一轴承座401、第一丝杆402、第一螺母403和转轮404,支撑架1左侧的前后两部均开有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左侧连接有第一螺母403,支撑架1左侧前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401,上下两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内过盈连接有第一丝杆402,第一丝杆402与前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1左侧后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5,上下两方的第二轴承座5内过盈连接有第二丝杆6,第二丝杆6与后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杆6顶端与第一丝杆402顶端均连接有转轮404,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7,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顶部左侧均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左侧与转杆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转杆7顶在转轮404外侧,第一螺母403左侧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顶部连接有放置垫11。

还包括有第二滑块13、伸缩杆14、夹块15、第二弹簧16和橡胶块17,放置板10顶部前侧开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内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顶部连接有伸缩杆14,伸缩杆14顶端连接有夹块15,夹块15位于放置垫11上方,夹块15底部右侧与伸缩杆14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套在伸缩杆14上,夹块15内侧连接有橡胶块17。

还包括有l形连接杆18、第二螺母19和螺栓20,第二滑块13前侧连接有l形连接杆18,l形连接杆18内侧下部连接有第二螺母19,第二螺母19内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栓20,螺栓20顶端紧贴放置板10底部。

还包括有齿轮21、第一连接杆22、齿圈23和把手24,第一丝杆402顶端和第二丝杆6顶端均安装有齿轮21,支撑架1顶端和支撑架1左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2,第一连接杆22上转动式安装有齿圈23,上方的齿圈23与第二丝杆6上的齿轮21啮合,下方的齿圈23与第一丝杆402上的齿轮21啮合,齿圈23上连接有把手24。

实施例5

一种扎钢筋圈用支架,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第一滑块3、升降机构4、第二轴承座5、第二丝杆6、转杆7、固定块8、第一弹簧9、放置板10和放置垫11,升降机构4包括有第一轴承座401、第一丝杆402、第一螺母403和转轮404,支撑架1左侧的前后两部均开有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左侧连接有第一螺母403,支撑架1左侧前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401,上下两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内过盈连接有第一丝杆402,第一丝杆402与前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架1左侧后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5,上下两方的第二轴承座5内过盈连接有第二丝杆6,第二丝杆6与后方的第一螺母403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杆6顶端与第一丝杆402顶端均连接有转轮404,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杆7,上方的第一轴承座401和上方的第二轴承座5顶部左侧均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左侧与转杆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转杆7顶在转轮404外侧,第一螺母403左侧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顶部连接有放置垫11。

还包括有第二滑块13、伸缩杆14、夹块15、第二弹簧16和橡胶块17,放置板10顶部前侧开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内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顶部连接有伸缩杆14,伸缩杆14顶端连接有夹块15,夹块15位于放置垫11上方,夹块15底部右侧与伸缩杆14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套在伸缩杆14上,夹块15内侧连接有橡胶块17。

还包括有l形连接杆18、第二螺母19和螺栓20,第二滑块13前侧连接有l形连接杆18,l形连接杆18内侧下部连接有第二螺母19,第二螺母19内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栓20,螺栓20顶端紧贴放置板10底部。

还包括有齿轮21、第一连接杆22、齿圈23和把手24,第一丝杆402顶端和第二丝杆6顶端均安装有齿轮21,支撑架1顶端和支撑架1左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2,第一连接杆22上转动式安装有齿圈23,上方的齿圈23与第二丝杆6上的齿轮21啮合,下方的齿圈23与第一丝杆402上的齿轮21啮合,齿圈23上连接有把手24。

转轮404外侧均匀间隔开有多个卡槽25,转杆7上端位于卡槽25内。

工作人员将钢筋放在放置垫11上,向下转动转杆7,进而转杆7离开转轮404,第一弹簧9随之拉伸。工作人员正反旋动转轮404,转轮404通过第一丝杆402和第二丝杆6带动第一螺母403上下移动,第一螺母403通过放置板10带动放置垫11上下移动,钢筋随之上下移动,如此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上下钢筋的位置和间距,放置板10能够对钢筋起支撑作用。上下两方的钢筋调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停止旋动转轮404,放开转杆7,在第一弹簧9作用下,转杆7转回并再次顶住转轮404外侧,如此能够防止转轮404随意转动,从而固定住钢筋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扎钢筋圈。钢筋捆扎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本发明向右移出即可。

工作人员左右移动伸缩杆14,伸缩杆14带动夹块15左右移动。夹块15移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向上提起夹块15,伸缩杆14随之伸长,第二弹簧16随之拉伸。工作人员将钢筋放置在放置垫11与夹块15之间,松开夹块15,在第二弹簧16作用下,伸缩杆14缩短,夹块15向下移动,橡胶块17随之向下移动并紧贴钢筋,如此能够调整左右钢筋的间距,能够固定住钢筋的位置,防止钢筋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偏位,加大误差。需要移出本发明时,工作人员再次向上提起夹块15并使得橡胶块17离开钢筋即可。

工作人员旋动螺栓20下移,进而螺栓20离开放置板10,即可移动伸缩杆14位置。伸缩杆14移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旋动螺栓20上移并再次紧贴放置板10底部,如此能够固定住伸缩杆14,从而防止钢筋随意移动,能够进一步稳定钢筋。

工作人员通过把手24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齿圈23,齿圈23通过齿轮21带动第一丝杆402和第二丝杆6转动,如此无需拧动转轮404,能够使操作更加轻松方便。

转杆7上端卡入卡槽25内,能够更好地防止转轮404随意转动。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