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护栏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护栏结构是一种用于建筑内部,对用户进行保护的辅助结构,其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建筑护栏结构包括底板和多组支撑件,多组支撑件依次横向设置在底板顶端,并在支撑件顶端设置有支撑板,且多组支撑板相互连接;这种建筑护栏结构使用时只需将底板安装在指定区域,之后通过支撑件进行防护即可;这种建筑护栏结构使用中发现其结构功能较为单一,使用性有限;并且支撑件长度固定,从而导致此护栏的高度固定,不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节,适应能力较差,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增加其结构功能,提高使用性;同时能根据用户需求对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适应能力,降低使用局限性的建筑护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包括底板和多组支撑件,多组支撑件依次横向设置在底板顶端;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杆、调节杆、螺纹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固定杆顶端设置有固定槽,调节杆底端插入至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内左侧壁上端和内右侧壁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调节杆外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三通孔,且所述螺纹杆右端通过第一通孔和任意第三通孔并穿过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螺装在螺纹杆左右两侧,且第一螺母右端和第二螺母左端分别与固定杆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接触;还包括放置件、放置板、支板和两组限位杆,所述支板后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顶壁后端和内底壁后端均设置有阻挡杆,所述放置板前端插入至放置槽内,且放置板顶端后侧和底端后侧分别与两组阻挡杆接触,所述多组调节杆顶端均与支板底端连接,所述多组固定杆前端均与放置件后端连接,所述两组限位杆分别设置在放置板顶端前侧和底端前侧,且两组限位杆分别与放置槽内顶壁前端和内底壁前端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所述放置件包括放置网板、第一挡板和多组加固筋,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放置网板顶端前侧,多组加固筋依次横向设置在放置网板底端前侧,且多组加固筋输出端分别与多组固定杆前端下半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所述放置板顶端设置有多组第四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还包括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分别设置在支板顶端前侧和放置板顶端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还包括两组第四挡板,所述两组第四挡板分别设置在支板顶端左右两侧上,且两组第四挡板前端分别与第二挡板后端左右两侧连接,两组第四挡板后端分别与第三挡板前端左右两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还包括多组第一加强筋和多组第二加强筋,所述多组第一加强筋依次横向设置在支板底端前侧,且多组第一加强筋输出端分别与多组调节杆前端上半区域连接,所述多组第二加强筋依次横向设置在支板底端后侧,且多组第二加强筋输出端分别与多组调节杆后端上半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所述底板、支撑件、放置件、放置板、支板、限位杆、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四挡板、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支板和放置件的设置,使其可对物品进行放置,使护栏增加放置功能,并通过放置板增加放置区域,从而提高使用性;同时可通过将第二螺母从螺纹杆上旋转取下,并将螺纹杆从固定杆和调节杆上取下,之后调整调节杆插入的深度,并通过将螺纹杆穿过不同的第三通孔,从而能根据用户需求对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适应能力,降低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C部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D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底板;2、支撑件;3、固定杆;4、调节杆;5、螺纹杆;6、第二螺母;7、放置件;8、放置板;9、支板;10、限位杆;11、阻挡杆;12、放置网板;13、第一挡板;14、加固筋;15、第二挡板;16、第三挡板;17、第四挡板;18、第一加强筋;19、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包括底板1和多组支撑件2,多组支撑件依次横向设置在底板顶端;支撑件包括固定杆3、调节杆4、螺纹杆5、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6,固定杆顶端设置有固定槽,调节杆底端插入至固定槽内,固定槽内左侧壁上端和内右侧壁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调节杆外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三通孔,且螺纹杆右端通过第一通孔和任意第三通孔并穿过第二通孔,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螺装在螺纹杆左右两侧,且第一螺母右端和第二螺母左端分别与固定杆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接触;还包括放置件7、放置板8、支板9和两组限位杆10,支板后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顶壁后端和内底壁后端均设置有阻挡杆11,放置板前端插入至放置槽内,且放置板顶端后侧和底端后侧分别与两组阻挡杆接触,多组调节杆顶端均与支板底端连接,多组固定杆前端均与放置件后端连接,两组限位杆分别设置在放置板顶端前侧和底端前侧,且两组限位杆分别与放置槽内顶壁前端和内底壁前端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支板和放置件的设置,使其可对物品进行放置,使护栏增加放置功能,并通过放置板增加放置区域,从而提高使用性;同时可通过将第二螺母从螺纹杆上旋转取下,并将螺纹杆从固定杆和调节杆上取下,之后调整调节杆插入的深度,并通过将螺纹杆穿过不同的第三通孔,从而能根据用户需求对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适应能力,降低使用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放置件包括放置网板12、第一挡板13和多组加固筋14,第一挡板设置在放置网板顶端前侧,多组加固筋依次横向设置在放置网板底端前侧,且多组加固筋输出端分别与多组固定杆前端下半区域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放置网板对物品进行放置,从而使护栏增加放置功能,提高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放置板顶端设置有多组第四通孔;通过上述设置,可对落在放置板上的液体进行输出,避免其堆积在放置板上,提高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还包括第二挡板15和第三挡板16,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分别设置在支板顶端前侧和放置板顶端后侧;通过上述设置,可对支板前侧和放置板后侧进行遮挡,提高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还包括两组第四挡板17,两组第四挡板分别设置在支板顶端左右两侧上,且两组第四挡板前端分别与第二挡板后端左右两侧连接,两组第四挡板后端分别与第三挡板前端左右两侧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可对支板左右两侧进行遮挡,提高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还包括多组第一加强筋18和多组第二加强筋19,多组第一加强筋依次横向设置在支板底端前侧,且多组第一加强筋输出端分别与多组调节杆前端上半区域连接,多组第二加强筋依次横向设置在支板底端后侧,且多组第二加强筋输出端分别与多组调节杆后端上半区域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增强支板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底板、支撑件、放置件、放置板、支板、限位杆、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四挡板、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通过上述设置,可增强装置的防腐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护栏结构,其在安装时只需将底板安装在指定区域,之后调整调节杆插入的深度,并将螺纹杆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合适的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同时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螺装在螺纹杆左右两侧进行固定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