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空心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152发布日期:2018-11-16 20:3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空心砖。



背景技术:

空心砖是近年来建筑行业常用的墙体主材,由于其轻质、消耗原材料少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推的产品,常作为非承重墙使用;空心砖和实心砖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土地用土和烧砖燃料,减轻运输重量,减轻制砖和砌筑时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建筑物自重,提高建筑层数,降低造价。现阶段的空心砖多以多孔页岩砖的设计原理,做到节约制砖原材的要求,但是这种多孔砖上的孔多为直上直下的连通孔,砌墙时,砂浆材料往往会随着通孔下漏,从而导致上下相邻砖体之间的砂浆出现虚空,降低砂浆的饱满度,进而影响墙体的牢固程度,而且浪费砂浆,此外,普通空心砖的两侧端面多为平面,造成墙体上下砖块之间连接不紧固,耐承受力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结构合理,避免砂浆浪费,且增强墙体牢固程度和耐受力的建筑工程用空心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用空心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沿砖体厚度方向设置,所述通孔在砖体内弯折呈“<”形状;砖体的上侧面设有凹槽,砖体下侧面设有与上侧面凹槽相对应的凸棱,砖体的左右两侧端面设有锯齿,所述锯齿沿砖体的厚度方向竖直平行设置。

所述通孔为圆孔、菱形孔、正方形孔或者长方形孔。

所述通孔沿砖体上下侧面呈规则的阵列排布。

所述凹槽的底面和凸棱底面均呈圆弧形设置。

所述通孔的弯折处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空心砖的上下通孔在砖体内部弯折,使通孔为非直上直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通孔的倾斜弯折设置,两砖体之间的砂浆较难通过通孔下漏,减少了砂浆的浪费,增强了两相邻砖体之间砂浆的饱满度,进而增强墙体的牢固程度,同时上下侧面的凹槽和凸棱设计也提高了砖体之间的契合度,侧面的锯齿设计有效的增强了墙体的侧面应力和扭力。本实用新型的空心砖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有效的避免了砂浆的浪费,同时增强了整体墙体的牢固程度以及耐受力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空心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上开设有通孔3,通孔3沿砖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通孔3在砖体1内弯折呈“<”形状;砖体1的上侧面设有凹槽2,砖体1下侧面设有与上侧面凹槽2相对应的凸棱5,以便于上下砖体在少量砂浆使用时也能很好的契合连接,砖体1的左右两侧端面设有锯齿4,所述锯齿4沿砖体的厚度方向竖直平行设置。

所述通孔3为圆孔、菱形孔、正方形孔或者长方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优先选择圆孔,因为圆弧形结构在砖体内侧可避免边棱产生的受力不易分散而降低砖体受力强度的问题。

所述通孔3沿砖体1上下侧面呈规则的阵列排布,有利于砖体受力的分散,进而增强其耐受力程度。

所述凹槽2的底面和凸棱5的底面均呈圆弧形设置,利于砂浆在上下相邻两砖块之间凹槽内均匀填充,使二者契合更加紧固。

所述通孔3的弯折处呈弧形,由于通孔弯折处于砖体内部,将弯折处设置为弧形,可使砖体在受力时均匀的分散出去,避免因局部过度受力而导致砖体的折损,有效的提高了砖体的受力强度,延长了空心砖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名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