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0371发布日期:2018-12-28 20:0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装饰板。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墙面装饰一般先对墙体采用水泥砂浆粉刷找平,待水泥砂浆凝固后用灰浆粉白,最后粉刷饰面漆,该工艺方法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也较高,并且隔音效果差,又容易污染室内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对家庭装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盼切希望室内装饰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能具有隔音保温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装饰板,它采用设置环保防火层和隔音层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施工周期长和容易污染室内环境的缺陷,有利于净化室内空气,并且隔音保温效果好,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环保装饰板,它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底层、隔音层、环保防火层和表层,所述表层的厚度尺寸为0.8~1.5mm,且表层的上表面设有若干贯穿表层厚度方向的小孔,所述环保防火层的厚度尺寸为0.5~1.0mm,所述隔音层的厚度尺寸为0.5~1.0mm,所述底层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凸部和凹槽。

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表层为复合软瓷饰面板。

所述环保防火层采用海泡石纤维棉。

所述隔音层采用消音棉。

所述底层采用实木材料。

所述凸部和凹槽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实用新型采用底层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凸部和凹槽,安装时,其中一块装饰板的凸部可插入相邻装饰板的凹槽中,实现相邻装饰板的凸部与凹槽互嵌定位,有利于快速施工,降低施工周期,同时使相邻装饰板的连接更严密,提高了整体的连接强度,可防止裂缝的产生,从而保障了装饰质量;

(Ⅱ)本实用新型采用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底层、隔音层、环保防火层和表层,其导热系数小,保温隔音效果好,从而实现集保温、隔音、防火、环保等多功能于一体,既降低了装饰成本,又符合人们对高品质生活与高质量装潢的追求;

(Ⅲ)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环保防火层和隔音层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施工周期长和容易污染室内环境的缺陷,有利于净化室内空气,并且隔音保温效果好,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室内墙面装饰配套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层,11-小孔,2-环保防火层,3-隔音层,4-底层,41-凸部,4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装饰板,它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底层4、隔音层3、环保防火层2和表层1,所述表层1的厚度尺寸为0.8~1.5mm,且表层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贯穿表层1厚度方向的小孔11,所述环保防火层2的厚度尺寸为0.5~1.0mm,所述隔音层3的厚度尺寸为0.5~1.0mm,所述底层4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凸部41和凹槽42;所述底层4、隔音层3、环保防火层2和表层1采用粘接压制成型,优选采用无机粘胶剂粘接。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表层1上的若干小孔11一般组成圆形或多边形的图案,也可组成为其它形状的花纹图案,所述小孔11的孔径尺寸大小一般为0.8~1.2mm,设置小孔11方便环保防火层2中的海泡石纤维棉吸附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达到净化室内空气,有利于保护身体健康,符合人门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

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表层1为复合软瓷饰面板,软瓷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低碳装饰材料,绿色环保,无环境污染,并具有质轻、柔性好、外观造型多样、耐候性好、以及耐磨、防滑、脚感舒适和不易脱落等特点,适合作室内墙面或地板装饰材料使用;所述环保防火层2采用海泡石纤维棉,海泡石具有良好的吸附、脱色、热稳定、抗腐蚀、抗辐射、隔热绝缘、防渗透等性能,利用海泡石的超强吸附特性可去除室内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净化室内空气,使装饰板具有环保功能,同时利用海泡石的耐热性使装饰板具有防火保温的特性;所述隔音层3优选采用消音棉,且消音棉还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装饰板的保温隔热性能,所述消音棉也可以用硬质海绵替代;所述底层4采用实木材料,一般厚度尺寸为5~8mm,且底层4两侧凸部41和凹槽42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采用该结构加工方便快捷,同时有利于快速安装,降低施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