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预制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0855发布日期:2020-09-23 01:3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预制管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模具,特别是一种微型预制管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注浆新工艺配套部件需要一种微型预制管。为预制这个部件,需要制造各种规格的专门模具。这类模具采用塑料、金属、树脂等材料制造,一般被设计为单管模具。其预制加工的效率低,不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型预制管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微型预制管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型预制管模具,包括:模板组件,模板组件包括芯模,模板组件上形成至少两个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芯模,容置腔与芯模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的成型腔;顶盖,顶盖与模板组件相连,顶盖上设有浇注口,顶盖与模板组件之间形成浇注流道,浇注流道一端与浇注口相连,浇注流道另一端用于与成型腔连通。

通过上述的方案,模板组件上设置至少两个用于与芯模配合的容置腔,在浇注时,通过浇注口浇注浆液,浆液通过浇注流道流至成型腔中,从而可以一次实现至少两个预制管的加工,有利于提高预制管的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底座,模板组件一端与顶盖相连,模板组件另一端与底座相连。

通过上述的方案,底座用于为微型预制管模具提供支持力,便于存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模板组件包括固定模板和边模,固定模板与边模可拆卸地相连;固定模板具有第一凹槽,边模上设有与第一凹槽适配的第二凹槽,固定模板与边模相连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拼接形成容置腔。

通过上述的方案,固定模板与边模拼接形成容置腔,同时,固定模板与边模可拆卸地相连,有利于降低脱模难度,避免微型预制管在脱模过程中被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浇注流道设于顶盖上,顶盖上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模板组件的边缘抵接时,浇注流道与成型腔连通。

通过上述的方案,在安装时,为了保证顶盖上的浇注流道与成型腔的对应,避免浇注的浆液留出,因此在顶盖上设置限位块,通过限位块与模板组件边缘的配合,实现浇注流道位置与成型腔位置的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边模包括第一边模和第二边模,第一边模和第二边模上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一边模设于固定模板的一侧,第一边模与固定模板相连;第二边模设于固定模板的另一侧,第二边模与固定模板相连。

通过上述的方案,在微型预制管模具上设置第一边模和第二边模,第一边模和第二边模连接于固定模板的两侧,有利于在控制微型预制管模具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浇注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起振驱动件,起振驱动件与底座相连。

通过上述的方案,起振驱动件用于为微型预制管模具上提供驱动力,使微型预制管模具整体产生振动。浇注时,起振驱动件的振动有利于使浆液在各个成型腔内的液量分布更加均匀,使得各个成型腔内的预制管的加工质量能够保持在较为统一的水准,有利于实现预制管质量的标准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模板组件还包括模具套垫,模具套垫与容置腔适配,模具套垫用于与芯模抵接。

通过上述的方案,在模板组件中设置模具套垫。使用时,根据需要的预制管的尺寸决定是否在容置腔中安装模具套垫以及安装的模具套垫的长短,以实现在一次加工中,加工出多种不同长度的预制管,避免生产多个模具,节约了预制管的加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顶盖上设有安装孔,顶盖与模板组件配合时,安装孔的位置与容置腔的位置对应。

通过上述的方案,在安装时,可以先将顶盖与模板组件安装在一起,然后插入芯模,在使用中,便于芯模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安装孔为螺纹孔。

通过上述的方案,在将芯模安装好后,可以通过在安装孔中连接螺栓,使螺栓与芯模抵接,从而使芯模的位置得以固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模板组件上设置至少两个用于与芯模配合的容置腔,在浇注时,通过浇注口浇注浆液,浆液通过浇注流道流至成型腔中,从而可以一次实现至少两个预制管的加工,有利于提高预制管的加工效率;

2.起振驱动件的设置,起振驱动件的振动有利于使浆液在各个成型腔内的液量分布更加均匀,使得各个成型腔内的预制管的加工质量能够保持在较为统一的水准,有利于实现预制管质量的标准化;

3.模具套垫的设置,使得能够在一次加工中,加工出多种不同长度的预制管,节约了预制管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预制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微型预制管模具;11-顶盖;12-模板组件;13-底座;14-起振驱动件;15-连接件;124-芯模;122-固定模板;121-第一边模;123-第二边模;1212-第一凹槽;1221-第二凹槽;114-浇注口;118-安装孔;112-浇注流道;116-限位块;119-模具套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预制管模具1,其包括模板组件12和顶盖11,模板组件12包括芯模124,模板组件12上形成至少两个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芯模124,容置腔与芯模124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的成型腔;顶盖11与模板组件12相连,顶盖11上设有浇注口114,顶盖11与模板组件12之间形成浇注流道112,浇注流道112一端与浇注口114相连,浇注流道112另一端用于与成型腔连通。

优选的,微型预制管模具1还包括底座13,模板组件12一端与顶盖11相连,模板组件12另一端与底座13相连。

优选的,模板组件12包括固定模板122和边模,固定模板122与边模可拆卸地相连;固定模板122具有第一凹槽1212,边模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212适配的第二凹槽1221,固定模板122与边模相连时,第一凹槽1212与第二凹槽1221拼接形成容置腔。

具体的,固定模板122与边模通过连接件15相连。连接件15可以设置为螺栓。

优选的,浇注流道112设于顶盖11上,顶盖11上还设有限位块116,限位块116与模板组件12的边缘抵接时,浇注流道112与容置腔连通。

优选的,边模包括第一边模121和第二边模123,第一边模121和第二边模123上均设有第一凹槽1212;第一边模121设于固定模板122的一侧,第一边模121与固定模板122相连;第二边模123设于固定模板122的另一侧,第二边模123与固定模板122相连。

具体的,第一边模121与固定模板122之间形成四个容置腔,第二边模123与固定模板122之间形成四个容置腔。

优选的,微型预制管模具1还包括起振驱动件14,起振驱动件14与底座13相连。

具体的,起振驱动件14为振动电机。

优选的,模板组件12还包括模具套垫119,模具套垫119与容置腔适配,模具套垫119用于与芯模124抵接。

优选的,顶盖11上设有安装孔118,顶盖11与模板组件12配合时,安装孔118的位置与容置腔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安装孔118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预制管模具1的工作原理在于:

先在底座13上安装好固定模板122和起振驱动件14,然后安装第一边模121和第二边模123,使第一边模121、第二边模123与固定模板122相连并形成容置腔。在容置腔内放入模具套垫119,以调节微型预制管的长度。安装顶盖11,使顶盖11的位置相对模板组件12固定。将芯模124插入到容置腔中,芯模124与容置腔之间形成成型腔。

浇注时,先调配好微型预制管浆液材料,启动起振驱动件14,灌注微型预制管材料浆液直到成型腔被注满,然后关闭起振驱动件14。静置一段时间直到微型预制管浆液料凝固,拆卸顶盖11、第一边模121及第二边模123,取出成品微型预制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预制管模具1的有益效果在于:

1.模板组件12上设置至少两个用于与芯模124配合的容置腔,在浇注时,通过浇注口114浇注浆液,浆液通过浇注流道112流至成型腔中,从而可以一次实现至少两个预制管的加工,有利于提高预制管的加工效率;

2.起振驱动件14的设置,起振驱动件14的振动有利于使浆液在各个成型腔内的液量分布更加均匀,使得各个成型腔内的预制管的加工质量能够保持在较为统一的水准,有利于实现预制管质量的标准化;

3.模具套垫119的设置,使得能够在一次加工中,加工出多种不同长度的预制管,节约了预制管的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