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scaffold)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脚手架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圆盘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还有各式各样的里脚手架、挂挑脚手架以及其它钢管材料脚手架。
目前在脚手架的使用中,都是安装完脚手架后再在脚手架上覆盖防护网,以起到后期对安装者的保护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安装脚手架的过程中,安装者需要在未安装好的脚手架上攀爬,极易发生事故;并且发生事故后,由于脚手架上为覆盖防护网,易造成安装者受伤,故现在急需一种可在安装过程中,对安装者进行保护的脚手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脚手架,以解决现有安装脚手架时,无防护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脚手架,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套设有共轴线的内管,外管的两端均设有呈环形的定位盘,内管通过定位盘与外管转动相连,所述内管与定位盘间连接有固定夹片;所述内管上均匀缠绕有若干段防护绳,防护绳包括自由端,外管上开设有便于自由端通过的通孔,若干所述自由端间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均设有若干固定爪,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固定爪的固定槽。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使用前,防护绳缠绕在内管上,仅有自由端连接在位于外管上的连接板;使用时,安装者向外拉动连接板,连接板拉动与之相连的防护绳弹出,使得缠绕有防护绳的内管同步正向转动;随后将两相邻脚手架上的连接板上的固定爪插入到固定槽内,完成固定爪与固定槽固定连接;安装者再次反向转动内管,内管使防护绳回收并绷紧,当防护绳完全紧绷后,将固定夹片插在内管与定位盘间,使得内管与外管相互定位,并也对紧绷的防护绳进行了固定,于是由防护绳形成了一道简单的防护网。使用本脚手架,由于内管上缠绕有防护绳,可在安装脚手架的同时,安装者将内管上的防护绳拉出,并与两相邻脚手架的防护绳相连,形成简易的防护网,实现对安装者的防护。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内壁上环设有若干锥形槽,定位盘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开槽,固定夹片与锥形槽和开槽滑动连接。通过内管的内壁上环设有锥形槽,定位盘的外壁上设有开槽,提高内管和定位盘表面的粗糙度,进而提高固定夹片与锥形槽和开槽间的摩擦力,确保固定夹片与锥形槽和开槽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通孔上环设有用于剔除防护绳上杂质的刮片。由于施工处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含量较高,容易在防护绳上附着,使得防护绳外径增大,并大于通孔的直径,进而造成防护绳无法通过通孔回圈到内圈上;通过在通孔上环设刮片,可将粘附在防护绳表面的灰尘等杂质刮除,以便防护绳通过通孔回圈到内管上。
进一步,所述外管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板的容纳腔。减少当连接板回缩到外管上时,连接板在外管上暴露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固定夹片的表面设有防滑纹。提高固定夹片表面的粗糙度,进而增大固定夹片与安装者间的摩擦力,便于安装者取下固定夹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固定爪1、防护绳2、固定夹片3、外管4、容纳腔5、连接板6、固定槽7、内管8、锥形槽9、定位盘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3所示:一种脚手架,包括钢制外管4,外管4内套设有共轴线的内管8,外管4的两端均设有呈环形的定位盘10,内管8通过定位盘10与外管4转动相连,内管8与定位盘10间连接有固定夹片3,固定夹片3的表面设有防滑纹;内管8上均匀缠绕有六段防护绳2,防护绳2包括自由端,外管4上开设有便于自由端通过的通孔,通孔上环设有用于剔除防护绳2上杂质的刮片,六个自由端间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长度方向上均设有七个固定爪1,连接板6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固定爪1的固定槽7。
内管8的内壁上环设有二十个锥形槽9,定位盘10的外壁上设有二十个开槽,固定夹片3与锥形槽9和开槽滑动连接;外管4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板6的矩形容纳腔5。
使用前,防护绳2缠绕在内管8上,仅有自由端连接在位于外管4上的连接板6;使用时,安装者向外拉动连接板6,连接板6拉动与之相连的防护绳2弹出,使得缠绕有防护绳2的内管8同步正向转动;随后将两相邻脚手架上的连接板6上的固定爪1插入到固定槽7内,完成固定爪1与固定槽7固定连接;安装者再次反向转动内管8,内管8使防护绳2回收并绷紧,当防护绳2完全紧绷后,将固定夹片3插在内管8与定位盘10间,使得内管8与外管4相互定位,并也对紧绷的防护绳2进行了固定,于是由防护绳2形成了一道简单的防护网。使用本脚手架,由于内管8上缠绕有防护绳2,可在安装脚手架的同时,安装者将内管8上的防护绳2拉出,并与两相邻脚手架的防护绳2相连,形成简易的防护网,实现对安装者的防护。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