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478发布日期:2018-11-02 21:2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环保墙体。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610423800.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镶嵌拼装式复合墙体板,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墙体板本体和安装卡条,所述墙体板本体框围而成,垂直于宽向外框有两条同样厚度的直臂框将所述墙体板本体三等分,所述墙体板本体的两侧正中竖直开有上下两端开放的矩形安装卡槽,所述矩形安装卡槽凹形外壁三面开有锯齿状牙口,所述安装卡条开有与所述矩形安装卡槽凹形外壁相咬合的牙口,拼装时与两侧所述矩形安装卡槽分别相互镶嵌咬合。

上述现有技术由于采用拼接式墙板,其拼接缝处会存在缝隙,声音会通过该缝隙进行传播,导致该墙体的隔音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墙体,具有提高拼接式墙体的隔音效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墙体,包括用于拼装成墙面的预制墙体单元,所述预制墙体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拼合部和第二拼合部,两个相邻的预制墙体单元的第一拼合部和第二拼合部相互插接拼合;

所述第一拼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墙体单元一侧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台阶和设置在第一台阶上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台阶沿所述第一台阶延伸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台面;

所述第二拼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墙体单元与第一拼合部相对一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容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凹槽包容所述第二台阶;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第一槽底,两个所述第一槽底沿所述第一槽底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缩体;当两个预制墙体单元拼合后,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体抵触在所述第一拼合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台阶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二台阶与第二凹槽配合,且通过第一弹性压缩体抵触在第一拼合部上,弹性压缩体在受到压缩后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填充两个预制墙体单元之间的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从而提高了拼接式墙体接合处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拼合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面上的第二弹性压缩体,当两个预制墙体单元拼合后,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压缩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体抵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弹性压缩体,第一弹性压缩体和第二弹性压缩体相互抵触,进一步的提高了拼接式墙体接合处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体和第二弹性压缩体均为空心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压缩体和第二弹性压缩体都为空心结构,使得两个预制墙体单元配合后,第一弹性压缩体和第二弹性压缩体更容易压缩,且压缩后第一弹性压缩体和第二弹性压缩体的结合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二台阶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可拼合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隔音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拼合成一空腔,在该空腔内安装隔音块,进一步的提高了拼接式墙体接合处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底均设置有锯齿槽,所述隔音块包括容纳于所述锯齿槽内的锯齿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槽底设置锯齿槽,该隔音块包括容纳于该锯齿槽内的锯齿凸起,使得拼接路径多次弯折,增大了密封面,从而提高了密封效果。

进一步,两个预制墙体单元拼合缝处还设置有两条隔音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拼合缝处设置隔音垫,进一步对该拼合缝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台阶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二台阶与第二凹槽配合,且通过第一弹性压缩体抵触在第一拼合部上,弹性压缩体在受到压缩后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填充两个预制墙体单元之间的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从而提高了拼接式墙体接合处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环保墙体的拼合后的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环保墙体的分开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100、预制墙体单元;110、第一拼合部;111、第一台阶;112、第二台阶;113、第一台面;120、第二拼合部;121、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123、第一槽底;130、第一弹性压缩体;140、第二弹性压缩体;150、隔音块;160、锯齿槽;170、锯齿凸起;180、隔音垫;181、第一容纳槽;182、第二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一种环保墙体,参见图1和图2,包括用于拼装成墙面的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图1所示为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拼合后的横截面图,图2为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分开的横截面图;图1和图2均只示意出了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拼合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预制墙体单元100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拼合部110和第二拼合部120,两个相邻的预制墙体单元100的第一拼合部110和第二拼合部120相互插接拼合。

具体的,第一拼合部110包括设置在预制墙体单元100一侧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台阶111和设置在第一台阶111上的第二台阶112,第一台阶111包括位于第二台阶112沿第一台阶111延伸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台面113;第二拼合部120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墙体单元100与第一拼合部110相对一侧的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第一凹槽121包容所述第一台阶111,第二凹槽122包容第二台阶112;第一凹槽121包括位于第二凹槽122的两个第一槽底123,两个第一槽底123沿第一槽底123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缩体130;当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拼合后,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体130抵触在所述第一拼合部110上。

第一拼合部11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面113上的第二弹性压缩体140,当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拼合后,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压缩体140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体130抵触。

第一台阶111与第一凹槽121配合,第二台阶112与第二凹槽122配合,且通过第一弹性压缩体130抵触在第一拼合部110上,弹性压缩体在受到压缩后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填充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之间的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从而提高了拼接式墙体接合处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体130和第二弹性压缩体140均为空心结构,使得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配合后,第一弹性压缩体130和第二弹性压缩体140更容易压缩,且压缩后第一弹性压缩体130和第二弹性压缩体140的结合性更好。

第二台阶112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81,第二凹槽122的槽底设置有第二容纳槽182,第一容纳槽181和第二容纳槽182可拼合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隔音块150。第一容纳槽18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182的槽底均设置有锯齿槽160,所述隔音块150包括容纳于所述锯齿槽160内的锯齿凸起170。

通过第一容纳槽181和第二容纳槽182拼合成一空腔,在该空腔内安装隔音块150,进一步的提高了拼接式墙体接合处的隔音效果。第一容纳槽181和第二容纳槽182的槽底设置锯齿槽160,该隔音块150包括容纳于该锯齿槽160内的锯齿凸起170,使得拼接路径多次弯折,增大了密封面,从而提高了密封效果。

两个预制墙体单元100拼合缝处还设置有两条隔音垫180。通过在拼合缝处设置隔音垫180,进一步对该拼合缝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隔音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