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1211发布日期:2018-10-02 17:51阅读:2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在于大量建筑构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现在由装配作业替代传统的现场搭建浇筑混凝土,减小了作业量;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此外,装配式建筑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故装配式建筑备受政府和开发商的青睐,政府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出台各种装配式建筑政策,如:

1、北京市京建法[2015]18号发布的《关于实施保障性住房全装修成品交房若干规定的通知》,其第三条规定:“细化实施标准,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按照公共租赁住房装修标准统一实施装配式装修。”

2、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发布的温政办[2016]78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试行)》,其基本原则第二款规定:“坚持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分阶段、分步骤解决设计模数化和材料部品化,逐步形成适应本市特点的装配式建筑体系,稳步提高建筑单体的预制装配率。建立适应建筑工业化要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提高建筑业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率,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中,用于装配的构件种类主要包括预制墙体,预制楼梯,预制梁,预制柱以及预制阳台等,这些构成均可以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后搬运至施工现场用于装配。其中,现有的预制墙体一般尺寸较小,既便于搬运,又便于起吊装配;故现有的预制墙体预留有钢筋,装配完成后通过焊接方式实现两块预制墙体的连接。但钢筋对接方式为点对点方式,装配过程中对准难度较大;此外,焊接时需要对每个钢筋对接点进行焊接,增加了劳动强度;且钢筋对接所产生的对接点交错形成,不易于焊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预制墙体装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平面对接的预制墙体。

本申请在此所提供的预制墙体包括基础墙和钢连接槽,所述钢连接槽包括侧板A和侧板B;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的一端预埋于所述基础墙内,所述侧板 A和所述侧板B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础墙的墙面,使侧板A和所述侧板B的端面位于所述墙面的前方。

该墙体采用钢连接槽结构作为连接端,装配过程中两块墙体之间通过钢连接槽的侧板A和侧板B实现对接,形成平面对接;施工人员只需对两墙体侧板重叠端部进行焊接即可实现两块墙体的连接,拼接过程中形成面对面的对接点,易焊接,且焊接点少,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易对准。

具体的,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延伸出所述墙面的部分与所述基础墙的装饰面齐平;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延伸出所述墙面的部分高度与所述基础墙的高度相等。

具体的,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基础墙的装饰面的内侧壁一侧,且与所述装饰面的内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的高度小于所述基础墙的高度。现场装配对准焊接完成后,能够使浇筑的混凝土将侧板A和侧板B全部包覆于混凝土中,解决了侧板A和侧板B长期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接触而生锈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钢连接槽。

具体的,所述侧板A和所述侧板B预埋于所述基础墙内的一端通过底板连接。

具体的,所述侧板A和/或所述侧板B的粗糙度大于1.6。增加了钢连接槽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

具体的,所述侧板A、所述侧板B和所述底板为钢板,其粗糙度大于1.6。增加了钢连接槽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钢连接槽实现了平面对接,易焊接,且焊接点少,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易对准。解决了侧板A和侧板B长期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接触而生锈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钢连接槽。增加了钢连接槽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一种结构的组装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一种结构的组装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二种结构的组装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第二种结构的组装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钢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钢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钢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钢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基础墙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基础墙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基础墙,2-钢连接槽,3-空间,4-对接缝,11-墙面,12-装饰面, 13-混凝土,14-钢筋,15-轻质模块,21-侧板A,22-侧板B,23-底板,220-端面,221-外侧壁;图中箭头方向为墙体的运动方向,即从上往下放置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如图1-8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预制墙体包括了基础墙1和钢连接槽2,钢连接槽2主要由侧板A21和侧板B22构成,侧板A21和侧板B22的一端预埋于基础墙1内,另一端延伸出基础墙1的墙面11,使侧板A21和侧板B22的端面220 位于墙面11的前方。侧板A21和侧板B22延伸出墙面11的部分与墙面11形成连接端,根据预制墙体需装配的位置可以设置连接端的数量,例如,若预制墙体安装于两端,则其一端设置连接端,如图1、图5所示;若预制墙体安装于中间,需要与其两侧的墙体进行拼接,则其两端设置连接端,分别用于与其两侧的墙体进行拼接,如图2、图6所示。

其中侧板A21和侧板B22延伸出墙面11的部分有以下两种尺寸:

第一种:侧板A21和侧板B22所延伸出墙面11的部分与基础墙1的装饰面12齐平,且侧板A21和侧板B22所延伸出墙面11的部分与基础墙1的高度相等,两者的顶面齐平,如图1-4所示;此结构中的侧板A21和侧板B22的结构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结构。

第二种,侧板A21和侧板B22的外侧壁221位于基础墙1的装饰面12的内侧壁一侧,且与装饰面12的内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此外,侧板A21和侧板B22 的高度还小于基础墙1的高度,使侧板A21和侧板B22延伸出墙面11的部分不与基础墙1的装饰面12以及其它面齐平,具体结构如图5-图8所示;此结构中的侧板A21和侧板B22的结构可以采用如图10所示的结构。

本申请所提供的预制墙体的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在生产车间将墙体预制成型,搬运至施工现场;利用起吊机先将预制成型的墙体A(墙体C)起吊至指定位置,再起吊墙体B(墙体D),使两者钢连接槽相对,如图3和图4,以及图7 和图8所示;两块预制墙体的钢连接槽形成对接结构,形成两条对接缝4,操作人员通过对两条对接缝4进行焊接操作,实现两块墙体的对接,由于操作人员只需对对接缝4进行焊接操作,替代了传统对接点进行焊接,易焊接;此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预制墙体进行装配时,其只形成两条对接缝,焊接点少,减低了劳动强度。

实现初步连接后,现场浇筑混凝土,填充由两块墙体对接处所形成的空间3 以及将整个对接处包覆,以避免对接处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而生锈的情况,保证了连接处的性能。

本申请中所记载的基础墙1可以采用任何一种结构,本申请在此提供了以下四种结构:

1)基础墙1全部由混凝土构成。

2)基础墙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混凝土13和预埋于基础墙1内的钢筋14。

3)基础墙1包括若干轻质模块15和混凝土13构成,其结构如图14所示;若干轻质模块15间隔分布于混凝土13中,相邻两轻质模块15之间的间隔由浇筑的混凝土13填充;其中轻质模块15为预制成型的六面体石膏模块、六面体磷石膏模块、六面体发泡模块或者六面体EPS模块。

4)基础墙1包括若干轻质模块15和混凝土13构成,其结构如图14所示;若干轻质模块15间隔分布于混凝土13中,相邻两轻质模块15之间的间隔内布设有钢筋(因混凝土将钢筋包覆,故附图中为表示出该结构),钢筋由浇筑的混凝土13所覆盖包覆;其中轻质模块15为预制成型的六面体石膏模块、六面体磷石膏模块、六面体发泡模块或者六面体EPS模块。

在此,本申请所记载的侧板A21和侧板B22可以由两块独立的钢板构成,但最好是通过一底板23将侧板A21和侧板B22进行连接,形成H钢结构或槽钢结构,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便于加工生产。

此外,本申请所记载的侧板A21、侧板B22和底板23可以采用任何粗糙度的钢材,但本申请在此所采用的则是粗糙度大于1.6的钢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修改或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