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900发布日期:2018-10-19 22:03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板材的框架,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目前各地实施的预制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主要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由于钢结构体系本身的构件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施工特点,一开始就满足建筑工业化的“四化”要求,在产业链组织、技术资格、经济核算等方面都形成了与建筑工业化要求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所以预制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发展的难点在混凝土结构体系。目前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预制装配率较高。

装配式建筑主要依靠支撑柱、梁结合预制的墙板、楼承板以及屋顶板进行拼装组合构成,目前的墙板以及楼承板等结构相对臃肿,装配运输均较困难。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320455988.1公开了一种薄壁型钢复合外墙板,其主要结构是由中间骨架框架结合发泡混凝土组成,该中间骨架采用的是搭接组合,也就是说,焊接出来的成品为三明治状布局,成品的厚度较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具有质轻、体薄且具有较高强度的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包括井字状框架本体和围绕连接在所述井字状框架本体周向侧面上的边框骨架;

所述井字状框架本体包括纵向骨架组和横向骨架组,所述纵向骨架组包括若干根间隔纵向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纵向骨架,所述横向骨架组包括若干根间隔横向布置且相互平行的横向骨架,所述纵向骨架、横向骨架和边框骨架均是由断面呈U形的型材构成,所述纵向骨架的背部处切割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矩形槽口,所述横向骨架的腹部处切割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矩形槽口,所述第一矩形槽口的数量和所述横向骨架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矩形槽口的数量和所述纵向骨架的数量相同,所述纵向骨架组和横向骨架组通过所述第一矩形槽口与第二矩形槽口的对咬卡合连接在一起;

在每根的所述横向骨架和纵向骨架的侧立面上沿彼此卡合的合缝处均焊接有加固缝。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的背部均向下凹陷冲压有强度加强槽。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开口侧的两壁底端处均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凸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的采用卡接式结构,通过设有朝向对方方向开口的第一矩形槽口和第二矩形槽口,通过第一矩形槽口和第二矩形槽口卡合连接,并在卡合的合缝处焊接加固,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矩形管框架的厚度,而且保证了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建筑用卡口式井字状U形加强筋框架,包括井字状框架本体1和围绕连接在井字状框架本体1周向侧面上的边框骨架2。可以作为优选的是:边框骨架2与井字状框架本体1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处理。

井字状框架本体1包括纵向骨架组和横向骨架组。纵向骨架组包括若干根间隔纵向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纵向骨架3。横向骨架组包括若干根间隔横向布置且相互平行的横向骨架4。

纵向骨架3、横向骨架4和边框骨架2均是由断面呈U形的型材构成。

在纵向骨架3的背部处切割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矩形槽口5,横向骨架4的腹部处切割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矩形槽口6。第一矩形槽口5的数量和横向骨架4的数量相同,第二矩形槽口6的数量和纵向骨架3的数量相同。纵向骨架组和横向骨架组通过第一矩形槽口5与第二矩形槽口6的对咬卡合连接在一起。

为了使纵向骨架3组与横向骨架4组连接稳定,还在每根的横向骨架4和纵向骨架3的侧立面上沿彼此卡合的合缝处7均焊接有加固缝。

为了增加型材的强度,可以在型材的背部均向下凹陷冲压有强度加强槽8。

为便于对框架进行后续应用,可以型材开口侧的两壁底端处均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凸边9。

本实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