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2839发布日期:2019-01-16 00:00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搭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楼梯的安全与采光,总是比美观更重要,不同类型的楼梯,扶手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总是有办法做到安全与美观并重。楼梯采光窗在一层与二层之间的位置,一层墙体与二层墙体断开窗户安装在中间位置,对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包括搭建结构本体、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窗户固定架、第二窗户固定架、第二窗户、第一窗户、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窗户架,所述搭建结构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二窗户固定架,所述搭建结构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一窗户固定架,所述第一窗户固定架和所述第二窗户固定架之间设有所述第二窗户和所述第一窗户,所述第一窗户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窗户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连接架和所述螺栓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架上设有斜拉杆,所述第一窗户固定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窗户固定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窗户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窗户固定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窗户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窗户固定架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该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采用的是整根轻钢龙骨才裁切的方式,让楼梯间采光窗的墙体形成一个整体,让整栋建筑的稳定性更高,便于施工,减少施工误差,整体建筑稳定性加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搭建结构本体;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第一窗户固定架;5、第二窗户固定架;6、第二窗户;7、第一窗户;8、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窗户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包括搭建结构本体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第一窗户固定架4、第二窗户固定架5、第二窗户6、第一窗户7、第一固定件8、第二固定件9和窗户架10,搭建结构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的顶端设有第二窗户固定架5,搭建结构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3的顶端设有第一窗户固定架4,第一窗户固定架4和第二窗户固定架5之间设有第二窗户6和第一窗户7,第一窗户7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件9,第二窗户6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固定件8。

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通过连接架和螺栓固定相连,连接架上设有斜拉杆,第一窗户固定架4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架3固定相连,第二窗户固定架5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架2固定相连。

第一窗户7通过第二固定件9与第一窗户固定架4固定相连,第二窗户6通过第一固定件8与第二窗户固定架5固定相连。

该装置是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包括搭建结构本体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第一窗户固定架4、第二窗户固定架5、第二窗户6、第一窗户7、第一固定件8、第二固定件9和窗户架10,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3通过连接架和螺栓固定相连,连接架上设有斜拉杆,第一窗户固定架4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架3固定相连,第二窗户固定架5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架2固定相连,第一窗户7通过第二固定件9与第一窗户固定架4固定相连,第二窗户6通过第一固定件8与第二窗户固定架5固定相连,让楼梯间采光窗的墙体形成一个整体,让整栋建筑的稳定性更高,便于施工,减少施工误差,整体建筑稳定性加强。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新型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该楼梯采光窗的搭接结构采用的是整根轻钢龙骨才裁切的方式,让楼梯间采光窗的墙体形成一个整体,让整栋建筑的稳定性更高,便于施工,减少施工误差,整体建筑稳定性加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