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混凝土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694发布日期:2019-01-04 23: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混凝土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具体为一种水泥混凝土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和路桥建设工程上,目前运输方式采用水泥混凝土搅拌车进行运输,混凝土塌落度通常达到6级以上;在新泽西护栏模摊铺施工过程中,要求到场水泥混凝土塌落度必须控制在1级左右,因此采用常规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其塌落度往往无法满足新泽西护栏滑模摊铺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提及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运输装置,其解决了新泽西护栏模摊铺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运输及卸料问题,确保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施工要求,减少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泥混凝土运输装置,包括车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储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内安装出料螺旋叶片,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出料驱动装置,所述出料驱动装置置于所述出料槽的前侧,并且连接驱动所述出料螺旋叶片,所述出料槽的后端设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站和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连接所述出料螺旋叶片的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螺旋叶片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出料螺旋叶片并排设置,并由所述出料驱动装置驱动同步同向或反向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采用后向倾翻的双桥自卸车(孖担车、翻斗车),承载能力强;所述储料斗、出料槽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双桥自卸车的货厢上,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后向倾翻出料槽一定的角度,确保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施工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斗的外壁设有保温层,所述储料斗的内壁还设有加热装置,使得在寒冷的环境下,混凝土不容易发生冻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斗呈漏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口上安装有料斗盖,所述储料斗上还安装有连接驱动所述料斗盖的开/闭的第一油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斗与所述出料槽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储料斗或出料槽上还安装有连接驱动所述隔板的开/闭的第二油缸;通过将储料斗与出料槽分隔开来,输送过程中混凝土不会进入出料槽内,待到达目的地后才驱动出料螺旋叶片旋转,再打开隔板进行螺旋输送出料,这样出料驱动装置的初始输出扭矩不大,不容易造成损坏,很好地保护了整个出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一种水泥混凝土运输装置结构简单新颖,操作平稳,施工安全;解决了新泽西护栏模摊铺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运输及卸料问题,确保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施工要求,而且减少材料的浪费,设备投资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泥混凝土运输装置,包括车体1和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柴油发动机、储料斗2和出料驱动装置,所述储料斗2呈四边形漏斗形,容量为4立方,所述储料斗2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储料斗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槽3,所述出料槽3内安装出料螺旋叶片4,所述出料驱动装置置于所述出料槽3的前侧,并且连接驱动所述出料螺旋叶片4,所述出料槽3的后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安装有封板,所述出料槽3上还安装有连接驱动所述封板的开/闭的第三油缸。

所述出料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站52和液压马达5,所述液压马达5通过减速器51和联轴器连接所述出料螺旋叶片3的前端。

所述出料螺旋叶片3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出料螺旋叶片3并排设置,并由所述出料驱动装置驱动同步同向或反向旋转。

所述车体1采用后向倾翻的后双桥自卸车(后孖担车、翻斗车),所述储料斗2、出料槽3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双桥自卸车的货厢上,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后向倾翻出料槽一定的角度,确保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施工要求。

所述储料斗2的外壁设有保温层,所述储料斗2的内壁还设有加热装置,使得在寒冷的环境下,混凝土不容易发生冻结。

所述进料口上安装有料斗盖21,所述储料斗2上还安装有连接驱动所述料斗盖21的开/闭的第一油缸。

所述储料斗2与所述出料槽3之间设有隔板31,所述储料斗2或出料槽3上还安装有连接驱动所述隔板31的开/闭的第二油缸。

如图3所示,该装置配置50KW柴油发动机和油泵液压站,柴油发动机提供车体的运输动力,液压站分别为液压马达和各个油缸提供动力,出料驱动装置采用高扭矩液压系统,输出扭矩高达6000N·M,双出料螺旋叶片3的输送量达到0.4m3/min,转速为15rpm,确保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施工要求,而且减少材料的浪费。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