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4509发布日期:2019-02-26 17:29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帐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顶帐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自驾游外出旅行方式的人越来越多。对于热衷于户外旅行的人们,由于旅行途中长途驾驶车辆体力的消耗,需要通过适当的休息来调整身体,为此有人设计出一种安装于车顶的帐篷。现有的车顶帐篷在使用时遭遇强风大雨等天气时,帐篷极易被损坏,缺少安全性,在帐篷使用后不易方便的进行回收,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抗恶劣天气、使用后方便回收的车顶帐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及帐篷本体,所述帐篷骨架包括帐篷硬顶、顶棚支杆、前底座、后底座、伸缩杆及伸缩爬梯,所述帐篷本体包括顶棚、底部海绵垫及侧边窗,所述顶棚上设有固定带,所述顶棚通过固定带与所述帐篷硬顶相接,所述顶棚设于所述顶棚支杆上方,所述底部海绵垫设于所述前底座和所述后底座上表面,所述顶棚上还设有闭合拉带,所述闭合拉带设于所述顶棚上表面;通过帐篷硬顶的设置,在帐篷遭遇强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通过帐篷硬顶对帐篷起到良好的抵抗效果,防止帐篷轻易的被损毁;顶棚支架给顶棚提供支撑力,使帐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受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增加帐篷的安全性;顶棚通过固定带与帐篷硬顶相配合,提高顶棚与帐篷硬顶连接的牢固性,使顶棚在大风天气也能够牢固的和帐篷硬顶进行固定;通过前底座和后底座对底部海绵垫的支撑效果,增加底部海绵垫的承重量,使帐篷更具实用性;通过闭合拉带,在收起车顶帐篷时向上拉动闭合拉带,可方便的将帐篷收起,方便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帐篷本体还包括可拆支撑铜杆,所述顶棚通过所述可拆支撑铜杆与前底座相配合,所述侧边窗通过所述可拆支撑铜杆与后底座相配合;可拆支撑铜杆起支撑作用,将可拆支撑铜杆装于顶棚和前底座之间,利用可拆支撑铜杆对顶棚起支撑作用,将顶棚撑起,增加帐篷的支撑效果;当打开侧边窗时,通过可拆支撑铜杆对侧边窗起支撑作用,使侧边窗处于打开状态,易于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帐篷硬顶上设有移动顶部支撑座,所述后底座上设有移动支撑座,所述伸缩杆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动顶部支撑座上,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撑座上,所述后底座与前底座通过一V型中央接头相接,所述伸缩爬梯设于所述前底座底部;通过帐篷硬顶、前底座及后底座的相互配合,使车顶帐篷骨架在面对恶劣的强风大雨等天气时,也能为帐篷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增加帐篷在恶劣天气下的实用性;通过前后底座的设置,增加帐篷底面的支撑力,使帐篷上能够承载更多的重量;设置伸缩爬梯可在使用时按照实际地面高度进行调整爬梯高度,完成帐篷的安装,使用方便,使用者可通过爬梯进入到帐篷内,便于使用;伸缩杆进行活动连接设置,在收起帐篷骨架时,压缩伸缩杆时伸缩杆收缩,伸缩杆两端可绕着连接点进行活动,从而使帐篷硬顶翻倒在后底座上,减少帐篷骨架所占空间,便于携带。

作为优选,所述后底座截面积大于所述前底座截面积,所述后底座与所述前底座通过V型中央接头进行活动连接;在对帐篷骨架进行收起时,讲前底座绕着V型中央接头进行翻转,使前底座翻转至后底座顶面,减少收起后的帐篷骨架的体积,方便携带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杆体、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上方的第二杆体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上的套杆;通过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套杆实现伸缩杆的伸缩功能,套杆分别套设于第一杆体的上部和第二套杆的下部,套杆与第一杆体固定连接,增加伸缩杆使用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杆体底部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杆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杆体顶部设有第二铰接孔;铰接孔用于和其他部件实现活动连接,使拆装更为方便,弹簧上端与第一杆体相接触,限位块设于套杆内部,防止第二杆体伸出套杆内,弹簧给第一杆体提供弹力,使伸缩杆能够自动实现伸长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抵抗强风大雨等恶劣的天气状况,使帐篷在特殊环境内也能正常使用;在帐篷使用后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帐篷进行收起,使帐篷的使用变的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帐篷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和帐篷本体,所述帐篷骨架包括帐篷硬顶1、顶棚支杆5、前底座3、后底座2、伸缩杆 4及伸缩爬梯6,所述帐篷硬顶1上设有移动顶部支撑座11,所述后底座2上设有移动支撑座22,所述伸缩杆4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动顶部支撑座11上,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撑座22上,所述活动连接为铰接,伸缩杆4可绕着铰接点进行转动,所述后底座2与前底座3通过一V型中央接头21相接,所述伸缩爬梯6设于所述前底座3底部,所述伸缩爬梯6为市面上正常购买得到的伸缩爬梯,当安装帐篷骨架时,将伸缩爬梯6进行拉升,使伸缩爬梯6底端接触到地面,进而固定伸缩爬梯6,通过伸缩爬梯6以适应不同的路面高度。

所述帐篷本体包括顶棚71、底部海绵垫72及侧边窗73,所述顶棚71上设有固定带75,所述顶棚71通过固定带75与所述帐篷硬顶1相接,顶棚71通过固定带75与帐篷硬顶1相配合,提高顶棚71 与帐篷硬顶1连接的牢固性,使顶棚71在大风天气也能够牢固的和帐篷硬顶1进行固定;所述顶棚71设于所述顶棚支杆5上方,通过顶棚支架5对顶棚71提供支撑力,增加顶棚71的支撑强度,提升帐篷的可靠性;所述底部海绵垫72设于所述前底座3和所述后底座2 上表面,通过前底座3和后底座2对底部海绵垫72提供支撑力,提升底部海绵垫72的承重效果,使底部海绵垫72上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增加帐篷的实用性;所述顶棚71上还设有闭合拉带74,所述闭合拉带74设于所述顶棚71上表面,当帐篷在使用过后需要收起时,向上拉动闭合拉带74,通过闭合拉带74将帐篷收起,方便操作;所述帐篷本体还包括可拆支撑铜杆76,所述顶棚71通过所述可拆支撑铜杆 76与前底座3相配合,所述侧边窗73通过所述可拆支撑铜杆76与后底座2相配合,可拆支撑铜杆起支撑作用,将可拆支撑铜杆装于顶棚和前底座之间,利用可拆支撑铜杆76对顶棚71起支撑作用,将顶棚71撑起,增加帐篷的支撑效果;当打开侧边窗73时,通过可拆支撑铜杆76对侧边窗73起支撑作用,使侧边窗73处于打开状态,易于操作。

所述后底座2截面积大于所述前底座3截面积,所述后底座2与所述前底座3通过V型中央接头21进行活动连接;当要对展开的帐篷骨架进行回收时,向上翻折前底座3,前底座3绕着V型中央接头向上翻折,由于后底座2截面积大于前底座3截面积,前底座3能够铺设在后底座2上,再下压帐篷硬顶1,从而下压伸缩杆4,使伸缩杆4进行收缩,伸缩杆4两端在帐篷硬顶1下压的过程中绕着铰接点进行转动,从而使帐篷硬顶1覆盖在前底座3上方,起到减小存储空间的作用。

所述伸缩杆4包括第一杆体41、设于所述第一杆体41上方的第二杆体42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41与所述第二杆体42上的套杆43,所述第一杆体41底部设有第一铰接孔412,所述第一杆体41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411,所述第二杆体42上设有限位块421,所述第二杆体42顶部设有第二铰接孔422;套杆43底端与第一杆体 41固定连接,第一铰接孔与移动支撑座22相对应,第二铰接孔与移动顶部支撑座11对应,弹簧411上端与第二杆体42相接触,限位块 421对第二杆体42起限位作用,防止第二杆体42在伸长过程中脱离套杆43内;当帐篷硬顶1下压时,压缩第二杆体42,第二杆体42 底端压缩弹簧411,使弹簧411收缩进而使第二杆体42沿着套杆43 内壁面进行下滑,起到缩短伸缩杆4的目的;当要搭建帐篷骨架时,向上翻动帐篷硬顶1,第二杆体42不再受到压迫,第二杆体2在弹簧411弹力的作用下伸长,起到支撑帐篷硬顶1的作用。

所述伸缩爬梯6与所述前底座3底部活动连接;当将车顶帐篷骨架进行收起时,将伸缩爬梯6进行收缩,使伸缩爬梯6缩为最短,绕着铰接点转动伸缩爬梯6,使伸缩爬梯6贴紧前底座3底面,向上翻折前底座3,使前底座3翻折至后底座2上,后底座2的上表面与前底座3的上表面相互接触,下压帐篷硬顶1,使伸缩杆4缩短,伸缩杆4两端绕着铰接点进行转动,使帐篷硬顶1倾倒下来,盖住前底座3,盖在后底座2上,将伸缩爬梯6也一并收入其中,从而减小帐篷骨架收起后所占的空间体积,便于携带和储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