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雪的雨水回收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636发布日期:2018-12-25 21:1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积雪的雨水回收房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积雪的雨水回收房屋。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渐增高,各地雪灾频频发生。当遇到下雪天气时,雪囤积在屋顶上并对屋顶施压,积雪增多时会压断房梁,造成财产损失;同时白天积雪融化的一部分雪水在夜晚低温环境下凝结,雪水在凝结时体积增大,致使铺设在屋顶上的材料裂开,从而降低了屋顶材料的寿命,对屋顶造成极大的破坏。

公告号为CN2027877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顶除雪装置,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除雪铲、用于驱动除雪铲来回移动的水泵以及与除雪铲底部转动连接且用于供除雪铲平稳移动的滑轮。上述方案中,使用者通过启动清雪设备使除雪铲在屋顶上来回移动,以此将屋顶的积雪推下屋顶,从而减少屋顶的压力。但由于积雪在推动过程中会滚成团状,被推落的积雪的质量较大,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积雪的雨水回收房屋,减少清除积雪时产生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积雪的雨水回收房屋,包括屋顶、与屋顶相连用于输送雨水的输送组件以及设置在屋顶一侧用于储存雨水的储水箱;屋顶顶部设置有融雪组件,所述融雪组件包括与储水箱连通以抽送雨水的水泵、与水泵连通的输液管道、固定在屋顶顶部的融雪管以及开设在融雪管上供雨水排出的出水口,所述融雪管一端与输液管道相通,另一端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屋顶一侧固定储水箱,储水箱内部中空,储水箱用于储存雨水;输送组件一端与屋顶相连,另一端与储水箱相通;储水箱一侧安装有水泵,水泵与地面固定,水泵用于抽送雨水;在屋顶顶部安装融雪管,融雪管的长度方向与屋脊的长度方向一致,融雪管与屋顶固定,融雪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屋顶一侧的输液管道相连通。当雨水落在屋顶表面时,输送组件收集并引导雨水储存在储水箱内;当屋顶有积雪时,水泵抽送储水箱内的雨水,雨水通过输液管道进入融雪管;融雪管内的雨水均匀的分流向融雪管两侧,并通过出水口进入屋顶两侧的坡面上,从而融化屋顶的积雪,积雪从固态融化后变成液态,避免发生固态的积雪从屋顶滑落对人身造成伤害的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融雪管内固定有用于加热融雪管内雨水的电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融雪管内设置电热板,电热板用于加热融雪管内的雨水。融雪管内的雨水在电热板的加热作用下升温,加热后的雨水进入屋顶的坡面上与积雪接触使之融化,以此加快积雪的融化,提升雨水回收房屋的融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口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口均匀排列分布于融雪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融雪管两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口,出水口沿融雪管长度方向均匀排列分布。当雨水从融雪管内流出时,均匀分布的出水口将雨水均匀全面得分流向屋顶两侧的坡面,使雨水全面接触到屋顶的各处,以此增大与积雪接触的面积,从而加速积雪的消融以提升融雪效果,避免因未被雨水覆盖到而残留的积雪滑落屋顶对人身造成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开设在屋顶坡面底部用于汇集雨水的导流槽、连通导流槽与储水箱的回收管道以及连通储水箱与水泵的送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屋顶坡面的底部开设导流槽,导流槽的长度方向与屋脊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导流槽的一端底部安装回收管道,回收管道与导流槽相通,回收管道与屋顶固定;回收管道远离导流槽的一端与储水箱固定,且回收管道与储水箱相通,回收管道与储水箱相通,储水箱远离回收管道的一端安装有送水管道,送水管道分别与储水箱、水泵固定且三者相通。当雨水落在屋顶坡面上时,雨水顺坡面流入导流槽中,并通过导流槽进入回收管道,雨水再通过回收管道输送最终储存在储水箱内,从而为雨水提供充足的原料;当启动水泵时,储水箱内的雨水进入送水管内,水泵将水抽送至输液管道最终将雨水导入融雪管内进行融雪操作,以此提升了雨水回收房屋的融雪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顶部设置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储水箱顶部且与墙面固定的支撑杆、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的平衡杆、与平衡杆一端固定且开口与回收管道末端相对的过滤斗以及连通过滤斗与储水箱的进水管,所述平衡杆另一端与储水箱顶面上固定有磁性相吸的磁块,所述进水管与过滤斗相通处固定有用于过滤雨水杂质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水箱的顶部安装支撑杆,支撑杆与墙面固定,在支撑杆的一端安装平衡杆,平衡杆的中部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平衡杆靠近回收管道的一端安装有过滤斗,过滤斗与平衡杆固定;过滤斗的开口朝向回收管道的末端,过滤斗底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两端分别与过滤斗、储水箱固定,且进水管连通过滤斗与储水箱;在平衡杆远离回收管道的一端与储水箱顶面均固定磁块,两块磁块相互吸引;在过滤斗内设置过滤网,过滤网位于进水管与过滤斗的相通处。当雨水从回收管道内流出时,雨水落在过滤斗上,过滤网滤去细小的杂质,从而净化水质,过滤后的雨水通过与过滤斗相连的进水管进入储水箱内储存;当雨水中的杂质堵住过滤网时,过滤斗内的水位逐渐升高,直至过滤斗的整体重力超过磁块之间的吸力,此时平衡杆转动,过滤斗倾斜,过滤斗内的水从开口处流出并带走堵住进水管的杂质,从而避免了过滤装置发生堵塞的情况,确保了过滤和储水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一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放置有用于收集过滤斗倾倒出的杂质的去污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水箱一侧设置去污盒,在储水箱一侧固定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与去污盒的底部抵触,去污盒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杂质。过滤斗内的杂质增多时,杂质堵塞进水管,使过滤斗内水位升高,导致过滤斗倾倒,过滤斗内的雨水混合杂质进入去污盒进行收集,避免去污盒内的杂质污染环境,以此方便杂质的储存和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去污盒与储水箱的侧壁上固定有磁性相吸的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去污盒的侧壁上与储水箱的一侧均安装有磁条,两根磁条分别与去污盒、储水箱固定,且磁条之间相互吸附。过滤斗内的杂质积满后只需定期倾倒即可,当去污盒重新安放时,去污盒上的磁条起到定位的作用,确保去污盒固定在过滤斗的下方进行杂质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顶部连通有溢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水箱顶部安装溢水管,溢水管与储水箱固定,溢水管连通储水箱与外部。当储存的雨水超过储水箱的容量时,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水管溢出,避免雨水回流至过滤斗,影响过滤斗的正常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雨水落在屋顶表面时,输送组件收集并引导雨水储存在储水箱内;当屋顶有积雪时,水泵抽送储水箱内的雨水使之注入融雪管,雨水均匀的分流向融雪管两侧,并通过出水口进入屋顶两侧的坡面上,雨水与积雪接触以此融化积雪,从而避免积雪囤积从屋顶滑落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2、在融雪管内设置电热板,融雪管内的雨水在电热板的加热作用下升温,加热后的雨水进入屋顶的坡面上与积雪接触使之融化,以此加快积雪的融化,提升雨水回收房屋的融雪效果;

3、当雨水从融雪管内流出时,均匀分布的出水口将雨水均匀全面得分流向屋顶两侧的坡面,使雨水全面接触到屋顶的各处,以此增大与积雪接触的面积,从而加速积雪的消融以提升融雪效果,避免因未被雨水覆盖到而残留的积雪滑落屋顶对人身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融雪管剖面结构示意图图。

图中:1、屋顶;11、导流槽;2、储水箱;21、溢水管;3、融雪管;31、空腔;311、出水口;312、电热板;313、导热板;4、去污盒;41、第二挡板;42、支撑板;43、磁条;5、水泵;6、过滤斗;61、第一挡板;62、磁块;63、支撑杆;64、平衡杆;65、进水管;66、滤芯腔;661、过滤网;7、回收管道;73、第一回收管道;74、第二回收管道;71、输液管道;72、送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积雪的雨水回收房屋,由屋顶1、融雪组件、输送组件、过滤组件、储水箱2以及去污组件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房屋采用常见的双斜坡式屋顶,屋顶1上屋脊的两侧均分布有斜坡。

如图1所示,输送组件包括导流槽11、回收管道7、送水管72与输液管道71。导流槽11开设在屋顶1两侧斜坡的底部,导流槽11的长度方向与房脊的长度方向一致,导流槽11用于收集落在坡面上的雨水;回收管道7与导流槽11相通,回收管道7有两条,屋顶1一侧的第一回收管道73与屋顶1另一侧的第二回收管道74相通,且第一回收管道73与第二回收管道74分别与屋顶1两侧的导流槽11相通。

如图1所示,储水箱2呈长方体状,回收管道7与储水箱2相连,储水箱2位于屋顶1一侧的地面上,储水箱2与地面固定,且储水箱2内部中空,以便容纳屋顶1收集的雨水;储水箱2远离墙面的一侧顶部安装有溢水管21,溢水管21与储水箱2固定,且溢水管21连通储水箱2与外部,当储存的雨水超过储水箱2的容量时,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水管21溢出;送水管72位于储水箱2与水泵5之间,送水管72与水泵5、储水箱2固定。

如图2所示,过滤组件设置在储水箱2的顶部,用于接收和过滤输送组件收集的雨水和雪水,过滤组件由支撑杆63、平衡杆64、过滤斗6、磁块62、第一挡板61和进水管65组成。支撑杆63位于储水箱2顶部,其一端与墙面固定,且支撑杆63长度方向与房脊的长度方向一致;平衡杆64设置在支撑杆63远离墙面的一端,且平衡杆64中部与支撑杆63转动连接;磁块62有两个,两个磁块62分别固定在平衡杆64靠近水泵5的一端与储水箱2顶部,两块磁块62分别与储水箱2、平衡杆64固定,且磁块62之间相互吸引;过滤斗6设置在平衡杆64远离磁块62的一端,过滤斗6与平衡杆64固定,第一挡板61设置在过滤斗6的顶部外壁上,第一挡板61与过滤斗6固定,且第一挡板61竖直放置;过滤斗6内开设有滤芯腔66,滤芯腔66的开口倾斜,且滤芯腔66的开口朝向回收管道7的末端,滤芯腔66用于接收回收管道7内流出的雨水和雪水;进水管65设置在滤芯腔66内,进水管65一端与过滤斗6固定,另一端与储水箱2固定,且进水管65连通过滤斗6与储水箱2内部,进水管65的材质为低密度高压聚乙烯,低密度高压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此便于平衡杆64转动;在进水管65与滤芯腔66相通处设置有过滤网661,过滤网661与过滤斗6固定。当回收管道7内的雨水和雪水冲击在过滤斗6内时,过滤网661滤去水中的杂质,使过滤后的水进入进水管65,并最终储存在储水箱2内;当过滤斗6内残留的杂质增多时,囤积的杂质覆盖过滤网661表面,使水无法通过进水管65,从而使水位升高,过滤斗6与积水的整体质量逐渐增大直至超过磁块62之间的吸力,磁块62在力的作用下脱离储水箱2,此时过滤斗6倾斜,积水从滤芯腔66的开口倾泻,且水流卷走过滤网661上的一部分杂质;同时回收管道7内流出的水冲击在第一挡板61上,水流顺第一挡板61冲击在过滤网661上,以此冲刷掉过滤网661上残留的杂质;之后过滤斗6受第一挡板61传来的水流冲击力以及磁块62的重力作用复位,继续过滤回收管道7内流出的水。

如图2所示,去污组件位于储水箱2远离水泵5的一侧,去污组件用于接收过滤组件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去污组件由去污盒4、支撑板42、第二挡板41与磁条43组成,支撑板42呈扁平的长方体状,支撑板42设置在储水箱2一侧,支撑板42的一端与储水箱2固定,另一端悬空;支撑板42上安装有去污盒4,去污盒4与支撑板42抵触,去污盒4内部中空且开口竖直朝上,去污盒4的一侧与储水箱2的一侧均固定有磁条43,且两根磁条43相互吸附;第二挡板41设置在去污盒4的顶部,第二挡板41与去污盒4固定,且第二挡板41横截面呈弧形。当过滤斗6内的积水增多直至倾泻时,杂质与积水的混合物进入去污盒4,去污盒4不断收集过滤斗6内的杂质,当杂质与积水的混合物装满去污盒4时,使用者取下去污盒4进行处理,之后将处理完后的去污盒4重新放置在支撑板42上,此时磁条43相互吸附,起到定位作用,从而紧固去污盒4,以此便于使用者取放去污盒4。

如图1所示,融雪组件由水泵5、输液管道71、融雪管3、出水口311和电热板312组成。水泵5设置在储水箱2的一侧,且水泵5与地面固定,水泵5用于抽送雨水;水泵5与储水箱2之间连通有送水管72,水泵5一侧与输液管道71一端固定且连通。融雪管3呈圆柱体状,融雪管3设置于屋顶1顶部,融雪管3与屋顶1固定,融雪管3的长度方向与房脊的长度方向一致。结合图3所示,融雪管3内开设有空腔31,空腔31内设置有两块电热板312,电热板312用于加热融雪管3内的雨水,电热板312与融雪管3内壁固定;电热板312间隔分布,两块电热板312的最高处高度一致,电热板312外包覆有导热板313,导热板313用于传导电热板312产生的热量,导热板313材质采用铝,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以此提升加热板312加热效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电热板312远离融雪管3中心轴线的两侧开设有出水口311,出水口311连通融雪管3与外部;输液管道71安装在融雪管3的一侧,输液管道71与融雪管3固定且相通,且输液管道71与融雪管3相通处位于两块加热板312之间,输液管道71与水泵5连通,以此将储存的雨水抽送至融雪管3。当屋顶1上有积雪时,水泵5抽送雨水通过输液管道71进入融雪管3内的空腔31中,雨水进入两块电热板312之间,在通电后的电热板312的加热作用下升温,同时雨水的水位逐渐升高,当水位高于加热板312的最高处时溢出的雨水均匀得分流向融雪管3两侧,并通过出水口311流向屋顶1两侧的坡面上,从而消融屋顶1两侧的积雪。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屋顶1在雨天将雨水通过输送组件送入储水箱2内存储,当屋顶1有积雪时,使用者只需启动水泵5,储水箱2中的雨水在水泵5的抽送下流经输液管道71进入融雪管3内的空腔31中,此时融雪管3内的电热板312对雨水进行加热;当融雪管3内的水位超过两块电热板312的最高处的高度时,雨水均匀地分流向空腔31两侧,并通过均匀排列的出水口311流入屋顶1两侧的坡面,并与积雪接触,积雪在加热的雨水作用下快速融化,且雨水在冷却后不易凝结在屋顶1上,避免发生冻裂屋顶1的情况。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雨水消融积雪的方式来减少固态雪,减少了安全隐患,从而确保了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