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965发布日期:2019-01-02 22:2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特别涉及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



背景技术:

二层立体车架用于实现在一个车位面积上立体停放两辆车辆,现有二层立体车架一般家庭使用,停放二层的车辆的进、出,必须下一层地面停车位的车辆驶出后才能进行,车辆存放很麻烦,影响了存储速度,严重影响此类立体车架的应用,现有抱夹机构通常采取对轮胎单侧抱夹,在移动过程中车辆容易相对移动,损伤车辆或立体库,再者二层立体车架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要求较高以及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包括取车器、侧移装置、升降装置以及悬臂结构的停车架,停车架包括开口状的固定架,固定架上平面水平安装停车平台,取车器包括抱夹器和取车框,抱夹器包括抱夹机构和推动装置,

抱夹机构包括主梁,主梁包括横梁,横梁中间固定两个圆弧板,横梁两端分别对称垂直连接两个立板的一端,两个立板的另一端悬臂于横梁外侧,立板外侧两端固定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贴合于轨道梁内,立板悬臂端内侧固定有支座,支座铰接于付杆中部,付杆的一端铰接有推臂,

推动装置包括直线运动单元以及滑动套,滑动套滑动连接于立板固定端外侧,滑动套下端连接推臂,立板悬臂端外侧固定有弹簧座,直线运动单元的输出杆穿过弹簧座且前端固定于滑动套,滑动套和弹簧座之间的活塞杆套有弹簧,直线运动单元收缩使抱夹机构整体移动,当圆弧板抱紧车轮一侧时,抱夹机构的主梁停止运行,直线运动单元继续收缩,使滑动套继续滑动,从而通过推臂去推动付杆的一端绕支座旋转90°,付杆悬臂端抱紧车轮另一侧,取车器完成对车辆每个轮胎的两侧抱夹,

取车框的框架内空腔尺寸大于车辆平面尺寸,取车框包括轨道梁、端梁各两件,轨道梁与端梁相互连接呈矩形框架,取车框以及车辆能够放置于停车平台,直线运动单元水平布置在轨道梁内部中央,升降装置上端安装在端梁上,升降装置下端分别安装侧移装置,侧移装置启动能够带动升降装置在地面上滚动。其有益效果是:其一,停放二层的车辆的进、出,不需要地面层停车位的车辆驶出,同时该无障碍二层车架结构也不影响地面层停车位的车辆驶进或驶出;其二,采用主梁的圆弧板与付杆结构,能对每个轮胎两侧双向抱夹,抱夹紧固,确保车辆在搬运过程中不与取车器相对位移,其三,该立体车库侧移机构能够移动到车库外侧,而且可以下降到地面,方便安装以及维护管理,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其四,采用双侧抱夹适应不同车轮轴距的车辆。

进一步的,直线运动单元为单输出杆结构,每两个直线运动单元水平对称布置在一个轨道梁内部中心两侧,每个直线运动单元的输出杆穿过一侧的弹簧座且前端固定于滑动套。其有益效果是:每个轮胎的抱夹由一个直线运动单元结构简单,运动可靠性高,控制简单,维修简单。

进一步的,直线运动单元为双输出杆结构,一个直线运动单元水平对称布置在一个轨道梁内部中央,每个直线运动单元的两输出杆分别穿过两侧的弹簧座且前端固定于滑动套。

进一步的,直线运动单元为双出活塞杆形式的油缸,油缸连通液压动力单元,直线运动单元两端头处分别设有定位端,轨道梁内部中央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套座,直线运动单元插入导套座并水平布置在轨道梁内部中央,定位端和导套座之间的直线运动单元外壁套设有回位弹簧。其有益效果是:当抱夹器从车辆上方罩下、着地后,油缸双向活塞杆同时收缩,推动主梁沿轨道梁水平移动,则两套抱夹主梁相对距离变小,由于车辆的前后轮胎的轴距不尽相同,车辆停在入库的前后距离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各自主梁的圆弧板不一定同时碰到车辆轮胎,先接触到轮胎的油缸停止运行,如果一侧接触到轮胎,另一侧没有接触到轮胎,回位弹簧使油缸进行相应的侧移,保证4个轮胎同时受到夹紧,该将适应所有不同车轮轴距的车辆。

进一步的,每个付杆以及圆弧板固定一个位置传感器,付杆具有一个转轴孔和一个腰型孔结构的滑槽,转轴穿过转轴孔将付杆固定在支座上,销轴穿过滑槽将推臂固定在付杆。其有益效果是:该付杆结构简单,能够很柔和的实现圆弧转动,抱夹轮胎柔和,不损伤轮胎,同时提供较好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立板固定端下方连接有一个第二滚轮,下方的第二滚轮贴合轨道梁内腔下表面,立板悬臂端上方连接一个第二滚轮,上方的第二滚轮贴合轨道梁上表面。

进一步的,车辆横向进入停车架模式,升降装置下端底部分别安装侧移装置,侧移装置包括底梁、侧移油缸、侧移轮、限位轮和限位座,底梁是一根与端梁等长的方通型材,侧移油缸插入其内安装,底梁两外侧边端部该安装一个侧移轮,侧移油缸的活塞杆端头垂直安装限位轮,限位座安装在停车位内侧地面上,使限位轮能在限位座的槽能上下滚动。其有益效果是:限位轮使侧移装置以及升降装置上下运行时直线度高,无左右移动以及前后跳动,运动平稳无颤动。

进一步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油缸和剪叉机构,剪叉机构是双“V”型的双剪叉式机构,两个剪叉机构的上固定点安装在端梁上,两个剪叉机构的下固定点安装在底梁上,升降油缸横向水平布置在剪叉机构的双剪叉中间,升降油缸的油缸筒端以及活塞杆端分别铰接在剪叉机构的两个活动铰接点上,升降油缸完全伸出时,剪叉机构完全缩拢,升降装置高度最低,当升降油缸完全收缩时,剪叉机构展开,升降装置达到预定高度。其有益效果是:该双剪叉机构实现了上下运动的双向运行。

进一步的,车辆纵向进入停车架模式,升降装置是活动型单剪叉式升降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支座、单剪叉机构以及底座,两个固定支座安装在轨道梁的外侧,两个单剪叉机构的上固定点安装在固定支座上,两个单剪叉机构的下固定点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两端安装有第一滚轮。

进一步的,侧移装置包括移动油缸,移动油缸固定在停车位内侧地面,移动油缸是二级活塞杆油缸,活塞杆伸出长度接近油缸筒长度的二倍,移动油缸前端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车辆横向进入停车架模式,在停车位侧向通道的地面画出一个车辆停车的矩形标记框,抱夹机构和侧移装置是完全收缩状态,升降装置完全缩拢,取车器搁放置在停车架上。

车辆入库流程:

1).车辆正确停止在停车矩形标记框内,人员都下车,按“入库”开关;

2).液压动力单元启动,升降油缸收缩,侧移装置底梁上的滚轮到达地面,两端升降装置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下表面略高于停车架上表面;

3).两个侧移装置完全伸出,取车器水平侧向移动至车辆的正上方;

4).两个升降油缸完全伸出,取车器到达地面,直线运动单元的输出杆缩回,到抱夹机构的圆弧板各自夹持车辆的每个轮胎为至;

5).两个升降油缸收缩,取车器抱夹着车辆一起上升,两端升降油缸 051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及车辆轮胎下表面略高于悬臂的停车架上表面;

6).两个侧移装置回缩,取车器带着车辆一起水平侧向移动,到达悬臂的停车架正上方;

7).两个升降油缸开始伸出,取车器带着车辆停放在悬臂停车架上,车辆进入停车位的第二层空间,同时升降装置继续完全缩拢,带着侧移装置达到最高度,这样,将地面一层的停车位左右空间完全让出来,使车辆能够无障碍驶入或驶出位于地面一层的停车位。

车辆出库流程:

1).按“出库”开关,液压动力单元启动

2).两个升降油缸收缩,侧移装置底梁上的滚轮到达地面,两端升降装置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带着车辆上升至略高于悬臂停车架上表面;

3).两个侧移装置完全伸出,取车器带着车辆水平侧向移动至通道矩形标记框的正上方;

4).两个升降油缸完全伸出,取车器带着车辆到达地面,抱夹机构两端活塞杆伸出,抱夹机构各自放开车辆的每个轮胎,抱夹机构的张开至最大;

5).两个升降油缸收缩,取车器脱离车辆上升,两端升降油缸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下表面略高于悬臂停车架上表面;

6).两个侧移装置收缩,取车器水平侧向移动,到达悬臂停车架正上方;

7).两个升降油缸完全伸出,升降油缸开始缩拢,取车器搁放在悬臂停车架上,同时升降装置继续完全缩拢,带着侧移装置达到最高度,将地面一层的停车位左右空间完全让出,不影响下层地面停车位的车辆停放或驶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车辆进出示意图(一);

图2为图1所示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车辆进出示意图(二);

图3为图1所示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车辆进出示意图(三);

图4为图1所示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车辆进出示意图(四);

图5为图1所示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车辆进出示意图(五);

图6为图1所示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车辆进出示意图(六);

图7为图1所示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车辆进出示意图(七);

图8为图1所示取车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取车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取车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取车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取车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取车器轮胎双侧夹紧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主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的俯视示意图;

停车架01,固定架011,停车平台012,取车器02,液压动力单元03,侧移装置04,底梁041,侧移油缸042,侧移轮043,限位轮044,限位座 045,移动油缸046,升降装置05,第一滚轮050,升降油缸051,剪叉机构052,固定支座053,单剪叉机构054,底座055,抱夹器06,取车框07,轨道梁071,端梁072,抱夹机构08,主梁1,横梁11,圆弧板12,立板 13,支座14,弹簧座15,转轴16,销轴17,付杆2,转轴孔21,滑槽22,弹簧3,第二滚轮4,推臂5,推动装置09,直线运动单元091,定位端0911,滑动套092,导套座093,回位弹簧0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至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无障碍二层车库。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取车器02、侧移装置04、升降装置 05以及悬臂结构的停车架01,停车架01包括开口状的固定架011,固定架 011上平面水平安装停车平台012,取车器02包括抱夹器06和取车框07,抱夹器06包括抱夹机构08和推动装置09,

抱夹机构08包括主梁1,主梁1包括横梁11,横梁11中间固定两个圆弧板12,横梁11两端分别对称垂直连接两个立板13的一端,两个立板13的另一端悬臂于横梁11外侧,立板13外侧两端固定有第二滚轮4,第二滚轮4贴合于轨道梁071内,立板13悬臂端内侧固定有支座14,支座 14铰接于付杆2中部,付杆2的一端铰接有推臂5,

推动装置09包括直线运动单元091以及滑动套092,滑动套092滑动连接于立板13固定端外侧,滑动套092下端连接推臂5,立板13悬臂端外侧固定有弹簧座15,直线运动单元091的输出杆穿过弹簧座15且前端固定于滑动套092,滑动套092和弹簧座15之间的活塞杆套有弹簧3,直线运动单元091收缩使抱夹机构08整体移动,当圆弧板12抱紧车轮一侧时,抱夹机构08的主梁1停止运行,直线运动单元091继续收缩,使滑动套092 继续滑动,从而通过推臂5去推动付杆2的一端绕支座14旋转90°,付杆2悬臂端抱紧车轮另一侧,取车器02完成对车辆每个轮胎的两侧抱夹,

取车框07的框架内空腔尺寸大于车辆平面尺寸,取车框07包括轨道梁071、端梁072各两件,轨道梁071与端梁072相互连接呈矩形框架,取车框07以及车辆能够放置于停车平台012,直线运动单元091水平布置在轨道梁071内部中央,升降装置05上端安装在端梁072上,升降装置05 下端分别安装侧移装置04,侧移装置04启动能够带动升降装置05在地面上滚动。其有益效果是:其一,停放二层的车辆的进、出,不需要地面层停车位的车辆驶出,同时该无障碍二层车架结构也不影响地面层停车位的车辆驶进或驶出;其二,采用主梁1的圆弧板12与付杆2结构,能对每个轮胎两侧双向抱夹,抱夹紧固,确保车辆在搬运过程中不与取车器相对位移,其三,该立体车库侧移机构能够移动到车库外侧,而且可以下降到地面,方便安装以及维护管理,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其四,采用双侧抱夹适应不同车轮轴距的车辆。

进一步的,直线运动单元091为单输出杆结构,每两个直线运动单元 091水平对称布置在一个轨道梁071内部中心两侧,每个直线运动单元091 的输出杆穿过一侧的弹簧座15且前端固定于滑动套092。其有益效果是:每个轮胎的抱夹由一个直线运动单元091结构简单,运动可靠性高,控制简单,维修简单。

进一步的,直线运动单元091为双输出杆结构,一个直线运动单元091 水平对称布置在一个轨道梁071内部中央,每个直线运动单元091的两输出杆分别穿过两侧的弹簧座15且前端固定于滑动套092。

进一步的,直线运动单元091为双出活塞杆形式的油缸,油缸连通液压动力单元03,直线运动单元091两端头处分别设有定位端0911,轨道梁 071内部中央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套座093,直线运动单元091插入导套座093并水平布置在轨道梁071内部中央,定位端0911和导套座093之间的直线运动单元091外壁套设有回位弹簧094。其有益效果是:当抱夹器 06从车辆上方罩下、着地后,油缸双向活塞杆同时收缩,推动主梁1沿轨道梁水平移动,则两套抱夹主梁相对距离变小,由于车辆的前后轮胎的轴距不尽相同,车辆停在入库的前后距离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各自主梁1的圆弧板12不一定同时碰到车辆轮胎,先接触到轮胎的油缸停止运行,如果一侧接触到轮胎,另一侧没有接触到轮胎,回位弹簧094使油缸进行相应的侧移,保证4个轮胎同时受到夹紧,该将适应所有不同车轮轴距的车辆。

进一步的,每个付杆2以及圆弧板12固定一个位置传感器,付杆2具有一个转轴孔21和一个腰型孔结构的滑槽22,转轴16穿过转轴孔21将付杆2固定在支座14上,销轴17穿过滑槽22将推臂5固定在付杆2。其有益效果是:该付杆2结构简单,能够很柔和的实现圆弧转动,抱夹轮胎柔和,不损伤轮胎,同时提供较好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立板13固定端下方连接有一个第二滚轮4,下方的第二滚轮4贴合轨道梁071内腔下表面,立板13悬臂端上方连接一个第二滚轮4,上方的第二滚轮4贴合轨道梁071上表面。

进一步的,如图8至图13所示,车辆横向进入停车架01模式,升降装置05下端底部分别安装侧移装置04,侧移装置04包括底梁041、侧移油缸042、侧移轮043、限位轮044和限位座045,底梁041是一根与端梁 072等长的方通型材,侧移油缸042插入其内安装,底梁041两外侧边端部该安装一个侧移轮043,侧移油缸042的活塞杆端头垂直安装限位轮044,限位座045安装在停车位内侧地面上,使限位轮044能在限位座045的槽能上下滚动,底梁041下端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滚轮040。其有益效果是:限位轮044使侧移装置04以及升降装置05上下运行时直线度高,无左右移动以及前后跳动,运动平稳无颤动。

进一步的,如图8至图13所示,升降装置05包括升降油缸051和剪叉机构052,剪叉机构052是双“V”型的双剪叉式机构。两个剪叉机构052 的上固定点安装在端梁072上,两个剪叉机构052的下固定点安装在底梁 041,升降油缸051横向水平布置在剪叉机构052的双剪叉中间,升降油缸 051的油缸筒端以及活塞杆端分别铰接在剪叉机构052的两个活动铰接点上,升降油缸051完全伸出时,剪叉机构052完全缩拢,升降装置05高度最低,当升降油缸051完全收缩时,剪叉机构052展开,升降装置05达到预定高度。其有益效果是:该双剪叉机构052实现了上下运动的双向运行。

进一步的,如图14至图15所示,车辆纵向进入停车架01模式,升降装置05是活动型单剪叉式升降台,升降装置05包括固定支座053、单剪叉机构054以及底座055,两个固定支座053安装在轨道梁071的外侧,两个单剪叉机构054的上固定点安装在固定支座053上,两个单剪叉机构054 的下固定点安装在底座055上,底座055两端安装有第一滚轮050。

进一步的,如图14至图15所示,侧移装置04包括移动油缸046,移动油缸046固定在停车位内侧地面,移动油缸046是二级活塞杆油缸,活塞杆伸出长度接近油缸筒长度的二倍,移动油缸046前端固定在底座055 上。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7所示,车辆横向进入停车架01模式,在停车位侧向通道的地面画出一个车辆停车的矩形标记框,抱夹机构08和侧移装置04是完全收缩状态,升降装置05完全缩拢,取车器02搁放置在停车架 01上。

车辆入库流程:

1).车辆正确停止在停车矩形标记框内,人员都下车,按“入库”开关;

2).液压动力单元启动,升降油缸051收缩,侧移装置04底梁上的滚轮到达地面,两端升降装置05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02下表面略高于停车架01上表面;

3).两个侧移装置04完全伸出,取车器02水平侧向移动至车辆的正上方;

4).两个升降油缸051完全伸出,取车器02到达地面,直线运动单元 091的输出杆缩回,到抱夹机构08的圆弧板12各自夹持车辆的每个轮胎为至;

5).两个升降油缸051收缩,取车器02抱夹着车辆一起上升,两端升降油缸051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02及车辆轮胎下表面略高于悬臂的停车架01上表面;

6).两个侧移装置04回缩,取车器02带着车辆一起水平侧向移动,到达悬臂的停车架01正上方;

7).两个升降油缸051开始伸出,取车器02带着车辆停放在悬臂停车架01上,车辆进入停车位的第二层空间,同时升降装置05继续完全缩拢,带着侧移装置04达到最高度,这样,将地面一层的停车位左右空间完全让出来,使车辆能够无障碍驶入或驶出位于地面一层的停车位。

车辆出库流程:

1).按“出库”开关,液压动力单元启动

2).两个升降油缸051收缩,侧移装置04底梁上的滚轮到达地面,两端升降装置05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02带着车辆上升至略高于悬臂停车架01上表面;

3).两个侧移装置04完全伸出,取车器02带着车辆水平侧向移动至通道矩形标记框的正上方;

4).两个升降油缸051完全伸出,取车器02带着车辆到达地面,抱夹机构08两端活塞杆伸出,抱夹机构08各自放开车辆的每个轮胎,抱夹机构08的张开至最大;

5).两个升降油缸051收缩,取车器02脱离车辆上升,两端升降油缸 051)达到预定高度,取车器02下表面略高于悬臂停车架01上表面;

6).两个侧移装置04收缩,取车器02水平侧向移动,到达悬臂停车架 01)正上方;

7).两个升降油缸051完全伸出,升降油缸051开始缩拢,取车器02 搁放在悬臂停车架01上,同时升降装置05继续完全缩拢,带着侧移装置 04达到最高度,将地面一层的停车位左右空间完全让出,不影响下层地面停车位的车辆停放或驶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