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导水系统,具体而言,特别是一种用于石材地坪底部的导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较易潮湿的环境,例如浴室,常选用石材作为地砖铺设。相较于光滑的石英砖/磁砖来说,具有较高的防滑系数,使用上来说也相对安全。
然而,石材经过长年使用后,当其底部的吸水层饱和后,石材便长时间处于浸湿的状态。日积月累之后,石材有可能产生病变、泛白、反潮等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材地坪底部导水系统,利用夹设于石材地坪与打底层之间的导水结构,将渗透至石材地坪底部的水导出,有效避免石材地坪底部长时间处于浸湿的状态。
石材地坪底部导水系统包含石材地坪、导水结构以及打底层。导水结构设置于该石材地坪下方。打底层设置于导水结构下方及结构体上方。
于一实施例中,该打底层与该结构体之间具有一防水层。
于一实施例中,该石材地坪与该导水结构之间具有一黏着层。
于一实施例中,该黏着层为硅砂胶。
于一实施例中,该石材地坪与该导水结构之间具有多个泥块。
于一实施例中,位于该石材地坪边缘的各该泥块,与该边缘的短边距离不小于5cm。
于一实施例中,各该泥块的面积不大于10cm x 10cm。
于一实施例中,该导水结构具有多个格栅。
于一实施例中,该导水结构与该打底层接触的一面具有多个导水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特征及优点将于随后的描述中加以说明使其更为明显,或者可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优点将可从本案说明书与其权利要求范围以及附加附图中所述结构而获得实现与达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材地坪底部导水系统的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石材地坪底部导水系统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3A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石材地坪与泥块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石材地坪 2导水结构
3打底层 4结构体
5防水层 6黏着层
7落水头 8泥块
9石材缝 11石材底面
21格栅 22导水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如图所示,石材地坪底部导水系统较佳包含石材地坪1、导水结构2以及打底层3。导水结构2设置于石材地坪1下方。打底层3设置于导水结构2下方及结构体4上方。
详细来说,在建筑物结构体4上先制作防水层5,接着再在防水层5上制作打底层3。打底层3上设置导水结构2,较佳但不限于由塑料材质制成,其数量无特定限制,视铺设空间而定。导水结构2较佳包含多个由上而下穿透的格栅21或网状结构,其与打底层3接触的一面具有多个导水空间22,用以供由石材地坪1渗透下来的水流动。
导水结构2上方则铺设有石材地坪1。其中,石材地坪1与导水结构2之间(即,石材底面11)可涂布黏着层6用以加强固定。黏着层6较佳但不限于使用硅砂胶,用以增加导水效果及防止水气由下而上入侵石材地坪1,能有效防止石材病变、泛白及返潮。
更进一步而言,由于施工时已做好整体泄水坡度,石材地坪1上方的水会顺着坡度流至落水头7排出。另一方面,渗透至石材地坪1底部的水则经由导水结构2的格栅21及导水空间22流至落水头7排出。如此一来,可以避免石材地坪1底部长期浸泡于水中而损坏。
此外,由于导水结构2的支撑度相较于传统团贴块更高且平均,因此可提供石材地坪1较好的支撑性及平均受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请参阅图3A及图3B。如图所示,石材地坪1底面设置有多个泥块8。更详细来说,设置于黏着层6与导水结构2之间。泥块8数量较佳为单一片石材地坪至少设置5个,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以9个泥块为例。
其中,位于石材地坪1边缘的各个泥块8,与石材地坪1边缘的短边距离L1(即,与其距离最短的石材缝9)较佳不小于5cm,用以确保水路顺畅。各泥块8的边长L2或直径L2较佳但不限于8~10cm,其面积以不大于10cmx 10cm为佳。此外,各个泥块8之间距L3以15~20cm为佳,但不以此为限。
由于导水结构的支撑力较平均,因此,本实施例的泥块使用数量可大幅降低。相较于传统工法而言,可减少团贴块的使用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增加黏着力及稳固性,可在泥块与导水结构之间涂布益胶泥或其他类似的材料。
据此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石材地坪底部导水系统,利用夹设于石材地坪与打底层之间的导水结构,将渗透至石材地坪底部的水导出。除了有效避免石材地坪底部长时间处于浸湿的状态之外,也能提升对于石材地坪的支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