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509发布日期:2019-01-02 22:1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技术与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不断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开始逐渐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引导,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上升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将现场现浇混凝土改为工厂预制加工,形成预制梁柱板等构件,再运输到施工工地进行吊装装配,结构间通过灌浆连接,形成整体式组合结构体系。与传统的现浇体系相比,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可减少模板用量85%以上,减少脚手架用量50%以上,减少用水量40%左右,减少用电量10%以上,减少材料消耗40%左右,减少现场垃圾80%,施工周期可缩短一半。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的各个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方式多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的主要原理是将两根要连接的带肋钢筋分别从套筒的两端对中插入,然后从套筒的注浆孔注入微膨胀水泥基套筒灌浆料,套筒注满后,灌浆料从套筒另一端出浆口流出,待灌浆料凝结硬化后,两根钢筋就连接在一起,外力通过钢筋与灌浆料之间的粘结力、机械咬合力以及灌浆料与套筒内壁之间的粘结力、机械咬合力来实现有效传递。

在工程实践中,金属灌浆套筒会提前预埋在构件的底部中,上下两构件进行拼装时,下部构件顶部预留的钢筋插入上部构件底部预埋的套筒中,然后利用灌浆泵从套筒注浆口压力注入灌浆料直至套筒出浆口流出为止,套筒完成灌浆。但实际情况是现场状况复杂,对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仍存在一些缺陷与灌浆质量检测难点,具体如下:

(1)在灌浆料干粉加水搅拌的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施工素质不高,会不按配比添加拌合水,导致灌浆料凝结硬化后质量不高;

(2)在灌浆后,由于套筒为不透明金属材质,无法通过肉眼来观察套筒内部是否真实注满灌浆料;

(3)在实际施工中,通常在灌浆料从出浆口流出时,认为套筒内部已注满灌浆料,但是套筒内部仍有可能存在未排除的气泡,导致灌浆缺陷,且灌浆料从出浆口流出会造成浪费,增加灌浆成本;

(4)套筒内部注满灌浆料,但构件之间的接缝处灌浆料并未充实或者接缝处封仓不严实出现漏浆,套筒内部灌浆料由于自重,自流平至接缝7未充实处,导致套筒内部灌浆料缺陷,严重时出现套筒灌后空腔。

这些问题都极大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使用性能。

目前,针对这些问题,关于钢筋套筒内部灌浆质量检测的研究主要有传统的超声波法、冲击回波法、声纹特征法、预埋传感器法。对于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存在精度不高,需人工手锤激发等缺点;对于声纹特征法,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喧闹,信号干扰较大,需人工经验识别判断声纹特征;对于预埋传感器法,具有施工工艺复杂,传感器埋入后不能取出,不能循环利用等缺点。以上各方法都只是针对套筒内灌浆质量的检测,且在检测出灌浆缺陷后不能及时补浆,需另外搅拌灌浆料,然后进行二次灌浆。

因此,需要一种灌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装置,通过设置与灌浆套筒连接的浆体循环输送机构,来实现循环灌浆的目的,该装置能有效解决套筒内部灌浆不充实、气泡未充分排除的问题,同时还设置了检测灌浆是否充实的施工步骤,可防止接缝处灌浆不充实或封仓不严实漏浆导致的套筒灌后质量缺陷等问题,有效改善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连接质量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装置,包括预制混凝土墙板、预制混凝土梁,以及预埋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底部的灌浆套筒,所述灌浆套筒的顶部设有套筒出口、所述灌浆套筒的底部设有套筒进口,还包括与所述灌浆套筒连接的浆体循环输送机构,所述浆体循环输送机构包括搅拌装置以及与所述搅拌装置相连的增压泵,所述搅拌装置上设有出浆口和进浆口,所述出浆口连接有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套筒进口连通,所述进浆口连接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与所述套筒出口连通。

较佳的,所述浆体循环输送机构包括控制所述搅拌装置和增压泵工作的控制器。

较佳的,所述输送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

较佳的,所述回流通道上设有第二阀门。

较佳的,所述输送通道为透明软管。

较佳的,所述回流通道为透明软管。

较佳的,所述搅拌装置设有放料仓和搅拌仓。

较佳的,所述浆体循环输送机构与多个所述灌浆套筒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灌浆套筒相连接的浆体循环输送机构,采用循环灌浆的方式进行灌浆,灌浆操作方便简单,既避免了灌浆料的浪费,又可有效排出灌浆套筒中浆体内的气泡,可有效防止灌浆套筒内部灌浆不充实、气泡未充分排出的质量问题,而且输送通道和回流通道采用软体透明材料制成,灌浆过程可及时观察灌浆套筒内的气泡情况,从而提高灌浆质量;

2)灌浆结束时还设置检查灌浆是否充实的步骤,进一步防止了接缝处灌浆不充实或封仓不严实导致漏桨缺陷问题,进一步保证了该灌浆装置的灌浆质量;

3)再者,本实用新型在搅拌装置上设置自动搅拌的功能,可输入灌浆料干粉和拌合水的设置配比,自动添加灌浆料,使灌浆料干粉和拌合水混合搅拌,避免了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灌浆料质量缺陷,提高了灌浆料的拌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搅拌装置;1.1、出浆口;1.2、进浆口;1.3、放料仓;1.4、搅拌仓;2、输送通道;2.1、第一阀门;3、回流通道;3.1、第二阀门;4、灌浆套筒;4.1、套筒进口;4.2、套筒出口;5、预制混凝土墙板;6、预制混凝土梁;7、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请结合图1,示出了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装置,包括预制混凝土墙板5、预制混凝土梁6,预制混凝土墙板5和预制混凝土梁6之间设有接缝7,以及预埋在预制混凝土墙板5底部的灌浆套筒4,以及与灌浆套筒4连接的浆体循环输送机构。

其中,灌浆套筒4的顶部设有套筒出口4.2、底部设有套筒进口4.1。浆体循环输送机构包括搅拌装置1以及与搅拌装置1相连的增压泵(图中未示出),搅拌装置1上设有灌浆料浆体的出浆口1.1和进浆口1.2,出浆口1.1连接有输送通道2,输送通道2与套筒进口4.1连通;进浆口1.2连接有回流通道3,回流通道3与套筒出口4.2连通,形成一个灌浆循环输送装置。

使用时,灌浆料在搅拌装置1中搅拌混合均匀,在增压泵的作用下,浆体从搅拌装置1的出浆口1.1流出,通过输送通道2从套筒进口4.1灌入灌浆套筒4内,随着灌浆套筒4内的灌浆料不断充满整个套筒,灌浆料会从套筒出口4.2流出,再通过回流通道3从搅拌装置1的进浆口1.2回流入搅拌装置1中,采用此方法,可有效排除灌浆套筒4内的气泡,提高灌浆质量,同时也避免了灌浆料的浪费。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该浆体循环输送机构包括控制搅拌装置1和增压泵工作的控制器,控制器可采用PLC控制,也可采用单片机控制。

具体的,该搅拌装置1设有放料仓1.3和搅拌仓1.4,放料仓1.3用于存储灌浆料干粉和拌合水,搅拌仓1.4用于搅拌灌浆料。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可输入灌浆料中的干粉和拌合水的设置配比,并自动根据配比来添加灌浆料干粉和拌合水至搅拌仓1.4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此自动化的设置,可防止一些施工素质不高的工人或多或少地添加拌合水,影响灌浆料的质量。

该增压泵可通过增大搅拌装置1内的压力将灌浆浆体压出。在控制器的启闭作用下,可将搅拌装置1中混合均匀的灌浆料浆体压出出浆口1.1,通过输送通道2流入灌浆套筒4中进行灌浆,再通过回流通道3回流至搅拌装置1。控制器可控制灌浆料浆体灌入灌浆套筒4的启闭功能,灌浆方便简单,既能排出气泡,又能避免灌浆料浆体的浪费。

较佳的,输送通道2上设有第一阀门2.1,该第一阀门2.1控制灌浆浆体流进灌浆套筒4的启闭;回流通道3上设有第二阀门3.1,既可控制灌浆浆体流出灌浆套筒4的启闭,又可与外界空气连通,用于检测灌浆套筒4中的浆体是否充满。

进一步的,输送通道2和回流通道3均为透明软管,方便观察灌浆情况以及灌浆时的气泡情况。

此外,该浆体循环输送机构可同时与多个灌浆套筒4连接,对多个灌浆套筒4同时进行灌浆,可提高灌浆效率。与浆体循环输送机构相连的输送通道2以及回流通道3可以为树枝型的开叉结构。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将灌浆料干粉和拌合水加入搅拌装置1的放料仓1.3中,接通搅拌装置1的电源,通过控制器设置灌浆料的干粉和拌合水的配比,启动搅拌装置1,搅拌装置1自动加料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不低于4分钟。采用自动搅拌的技术,可有效防止因施工人员施工素质不高导致的灌浆料拌合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了灌浆料的拌合质量。

将预制混凝土墙板5与预制混凝土梁6进行吊装后,将预制构件的灌浆装置的各部分进行连接,具体是:将搅拌装置1的出浆口1.1通过输送通道2连接至灌浆套筒4的套筒进口4.1,将搅拌装置1的进浆口1.2通过回流通道3连接至灌浆套筒4的套筒出口4.2,完成连接。

控制器打开增压泵,开启灌浆料浆体灌入灌浆套筒4的功能,开始灌浆,灌浆料浆体从搅拌装置1的出浆口1.1通过输送通道2灌入灌浆套筒4内,然后灌浆料浆体从灌浆套筒4的套筒出口4.2通过回流通道3回流至搅拌装置1中,循环灌浆,此过程循环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以保证灌浆套筒4内气泡充分排出。

在循环灌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通过回流通道3观察气泡的排出情况,当有气泡排出时,继续循环灌浆,当无气泡排出时,关闭增压泵,关闭灌浆料浆体灌入灌浆套筒4的功能,停止灌浆。

检测灌浆充实度,待回流通道3中观察不到气泡排出时,关闭输送通道2上的第一阀门2.1,并将回流通道3提至高于灌浆套筒4的套筒出口4.2不少于10公分处,此时回流通道3上的第二阀门3.1打开,使回流通道3与外界气压相通,观察回流通道3内灌浆料浆体是否回流至灌浆套筒4内,若浆体回流至灌浆套筒4内则重复步骤3和步骤4,若浆体没有回流,即灌浆完成。增加此检测步骤,可有效防止接缝7处灌浆不充实或封仓不严实导致的漏浆,从而影响灌浆套筒4的灌后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灌浆套筒4相连接的浆体循环输送机构,采用循环灌浆的方式进行灌浆,灌浆操作方便简单,既避免了灌浆料的浪费,又可有效排出灌浆套筒4中浆体内的气泡,可有效防止灌浆套筒4内部灌浆不充实、气泡未充分排出的质量问题,而且输送通道2和回流通道3采用软体透明材料制成,灌浆过程可及时观察灌浆套筒4内的气泡情况,从而提高灌浆质量;灌浆结束时还设置检查灌浆是否充实的步骤,进一步防止了接缝7处灌浆不充实或封仓不严实导致漏桨缺陷问题,进一步保证了该灌浆装置的灌浆质量;再者,本实用新型在搅拌装置1上设置自动搅拌的功能,可输入灌浆料干粉和拌合水的设置配比,自动添加灌浆料,使灌浆料干粉和拌合水混合搅拌,避免了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灌浆料质量缺陷,提高了灌浆料的拌合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