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顶帐篷支撑组件及尖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010发布日期:2019-07-13 08:2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尖顶帐篷支撑组件及尖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帐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尖顶帐篷支撑组件及尖顶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作为是户外野营的必备之物,既能防风雨、防蚊虫和保暖等作用。

传统的帐篷包括篷布和由多根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架,支撑架位于篷布内或篷布外,起到撑起篷布的作用。尖顶帐篷主要由篷布和支撑杆组件组成,尖顶帐篷的篷布由至少三面幕布组成,支撑杆组件由至少三个支撑杆组件。如公告号为205116897U的尖顶帐篷,其下支撑杆避开帐篷内部空间的中心区域来最大限度地来利用尖顶帐篷的内部空间。

公告号为204715872U的尖顶帐篷,多根支撑杆上端通过封闭式卡环来固定。

还有公告号为204715870U的尖顶帐篷;上述尖顶帐篷均存在着内部空间小,尤其是上部空间狭小等问题,处于帐篷内的人员有压抑感。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设法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尖顶帐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加帐篷上部空间的尖顶帐篷支撑组件,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支撑组件的帐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尖顶帐篷支撑组件,作为尖顶帐篷的支撑部件,包括支承在地面上的至少一根支撑杆,还包括一个处于水平方向的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位于所述的支撑杆的中上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杆位于支撑环的中心,且所述的支撑杆垂直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至少两根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两根支撑杆的下端支承在地面上,且支撑杆的中上部位置固定在所述的支撑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杆分为两个直线段,支撑环作为支撑杆的两个直线段的分界部,且上直线段的陡峭幅度小于下直线段的陡峭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撑环由一体化的限位杆所围成,或支撑环由多段式的可折叠的支撑段相互插接而成;支撑杆为金属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尖顶帐篷,包括篷布和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承在地面上的至少一根支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处于水平方向的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位于所述的支撑杆的中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撑环支承在篷布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杆位于支撑环的中心,且所述的支撑杆垂直于地面,支撑杆的顶部撑在篷布的顶部内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至少两根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两根支撑杆的下端支承在地面上,且支撑杆的中上部位置固定在所述的支撑环上,所述的支撑杆支承在篷布的内侧;所述的支撑杆分为两个直线段,支撑环作为支撑杆的两个直线段的分界部,且上直线段的陡峭幅度小于下直线段的陡峭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两根支撑杆分别插入三通接头的两个下接头中,三通接头的上接头用于插入连接篷布顶部内侧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支撑环以上部分的篷布内侧设有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通过挂钩钩在支撑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支撑杆用于支承篷布,同时增加一个支撑环,用于进一步地增加支撑力量,可以使篷布在支撑环以上部分得到扩张,以增加篷布的上部空间区域,同时也能对篷布的下部空间区域扩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尖顶帐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实施例二中尖顶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支撑杆与三通接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尖顶帐篷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6所示,所示,尖顶帐篷1,包括篷布11和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包括支承在地面上的二根支撑杆21,还包括一个处于水平方向的支撑环22,支撑环22位于支撑杆21的中上部位置,支撑环22支承在篷布11的内侧,支撑环22由一体化的限位杆所围成环形圈,用于支承篷布的上半部分,使篷布11的上半部分的空间更为宽敞,支撑杆21为金属杆,如铁管、铝管等。相比于未放支撑环而言,放置支撑环后,支撑环以上的篷布陡峭程度降低,以此来使帐篷的上部空间更为宽敞。或支撑环由多段式的可折叠的支撑段相互插接而成。

如图1所示,两根支撑杆21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两根支撑杆21的下端支承在地面上,且支撑杆21的中上部位置固定在支撑环22上,支撑杆21支承在篷布11的内侧,如图3和图6所示,支撑杆21分为两个直线段,支撑环22作为支撑杆21的两个直线段的分界部,且上直线段211的陡峭幅度小于下直线段212的陡峭幅度。两根支撑杆21支开大致呈拱形状,将将篷布11最大程度撑开并紧贴在撑开后篷布11的内侧。

支撑环的作用,使传统的呈锥形结构的尖顶帐篷的中间区域的口径扩大,尖顶帐篷的“尖顶”部空间由传统的局促、狭长变得舒适、宽敞,使用者入帐后的体验更为舒适。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两根支撑杆21分别插入三通接头3的两个下接头31中,三通接头3的上接头32用于插入连接篷布顶部内侧的端子。三通接头3将两根支撑杆21以及篷布11之间相互连接起来,可靠性比较强。篷布顶部内侧的端子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此不赘述。如图5所示,支撑杆21可以为分段式的支撑杆21插接组成,并且内部穿设弹性件5,组装以及拆解均比较方便。弹性件5可以为韧性较好的橡皮筋等材料。分段的支撑杆21包括有多根分段杆,组装时,将分段杆一一插入连接有弹性件的左右相邻的分段杆中;因弹性件5的设置,使分段杆在插入过程中也处于弹性牵拉连接状态,插入步骤具有连贯性,且牵拉时弹性件5具有弹性不易因牵拉而断裂;另外,相邻的分段杆对准互相对应的插入孔时,可利用该弹性件5较大程度调整到所需的位置。拆解时,仅需将分段杆一一脱开,脱开后的分段杆由弹性件5软连接,折叠后便于收纳且不易丢失。

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环22以上部分的篷布内侧设有连接带4,连接带4通过挂钩41钩在支撑环22上。支撑环22以上部分的篷布通过连接带4和挂钩41与支撑环22连接,使顶部的篷布更贴合上直线段211,即使尖顶部分的篷布的撑开程度增大,进一步增加顶部空间的宽敞程度。

实施例二:其他部分与实施例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支撑杆21位于支撑环22的中心,且支撑杆21垂直于地面,支撑杆21的顶部撑在篷布的顶部内侧。简化了支撑组件的结构,使帐篷组装更为简单。不利之处就是中心位置支撑杆的增设,会影响帐篷中心位置的利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尖顶帐篷支撑组件及尖顶帐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