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7588发布日期:2019-01-29 18:05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的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住宅及公建电梯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电梯井四周剪力墙的设置,需要四面浇筑混凝土,目前施工现场较常见的支撑方式是由下层满堂架引申支撑体系通过预留门洞洞口至电梯井,再往上支撑。操作比较复杂,支撑体系容易松动,且每次施工要重新拆装支撑体系,浪费人力物力,延长工期,不利于项目整体进度推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结构简单,现场操作方便快捷,操作者能够快速的配合模板完成电梯井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实用性较强,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支撑体系尺寸,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包括支撑在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和对面剪力墙之间的主体受力架以及设置于主体受力架上的工作平台架,所述工作平台架包括插设于主体受力架的底部支撑杆、铰接于底部支撑杆上的竖杆,所述竖杆上架设置有用作工作平台底部支撑的平台支撑杆,所述平台支撑杆上架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上铺设有模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垫板包括设铺设于平台支撑杆上且与平台支撑杆长度方向相垂直的若干个垫杆,所述垫杆上铺设有若干个垫木,所述垫木的长度方向与垫杆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体受力架包括两个斜置的工字钢,两个所述工字钢间焊接有若干个连接筋。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工字钢与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的接触端设置有豁口,以便于使工字钢更好的卡设于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和对面剪力墙之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工字钢上最少钻设有两组支撑连接孔,一组所述支撑连接孔包括两个同轴且分别设置于两个工字钢上的支撑连接孔,所述底部支撑杆对应最少为两个,分别穿设于支撑连接孔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竖杆最少为四个,所述竖杆通过扣件连接在底部支撑杆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还包括加固杆,该加固杆包括设置于竖杆外周或内周的纵向横杆和横向横杆。纵向横杆和横向横杆错位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支撑杆、竖杆、平台支撑杆、垫杆、横向连接杆、纵向横杆和横向横杆皆为圆管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先用两根工字钢支撑在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和对面剪力墙之间,两根工字钢之间用3根钢焊接,形成支撑的主体受力架。两根工字钢在同样的位置打洞,分别用圆管做横向插入,再将此两根圆管和四根竖向支撑圆管连接,最后做加固连接圆管。支撑体系完成之后,再合适的部位搭设上层模板直设的工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取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而制成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采用活动支撑体系,整个支撑体系借助下层电梯井门洞预留空间,将整个支撑体系一端支撑在门洞口楼面,另一端支撑在预留门洞对面侧墙上,借助现有的梁及剪力墙。操作者将该装置根据需要支撑在施工现场,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随楼层上移,操作简单,方便。且该装置可以根据现场施工尺寸微调,起到节省人力物力,施工过程便捷、高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现场操作方便快捷,操作者能够快速的配合模板完成电梯井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实用性较强,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支撑体系尺寸,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包括支撑在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和对面剪力墙之间的主体受力架以及设置于主体受力架上的工作平台架,所述工作平台架包括插设于主体受力架的底部支撑杆2、铰接于底部支撑杆上的竖杆3,所述竖杆3上架设置有用作工作平台底部支撑的平台支撑杆7,所述平台支撑杆7上架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上铺设有模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垫板包括设铺设于平台支撑杆上且与平台支撑杆长度方向相垂直的若干个垫杆8,所述垫杆8上铺设有若干个垫木,所述垫木的长度方向与垫杆8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体受力架包括两个斜置的工字钢9,两个所述工字钢9间焊接有若干个连接筋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工字钢9与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的接触端设置有豁口,以便于使工字钢9更好的卡设于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和对面剪力墙之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工字钢9上最少钻设有两组支撑连接孔,一组所述支撑连接孔包括两个同轴且分别设置于两个工字钢上的支撑连接孔,所述底部支撑杆2对应最少为两个,分别穿设于支撑连接孔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竖杆3最少为四个,所述竖杆3通过扣件连接在底部支撑杆2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还包括加固杆,该加固杆包括设置于竖杆3外周或内周的纵向横杆4和横向横杆5、6。纵向横杆4和横向横杆5、6错位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支撑杆2、竖杆3、平台支撑杆7、垫杆8、纵向横杆4和横向横杆5、6皆为圆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先用两根工字钢支撑在下层电梯门洞预留洞口和对面剪力墙之间,两根工字钢之间用3根钢焊接,形成支撑的主体受力架。两根工字钢在同样的位置打洞,分别用圆管做横向插入,再将此两根圆管和四根竖向支撑圆管连接,最后做加固连接圆管。支撑体系完成之后,再合适的部位搭设上层模板直设的工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取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而制成电梯井内模板活动支撑体系的简易装置。采用活动支撑体系,整个支撑体系借助下层电梯井门洞预留空间,将整个支撑体系一端支撑在门洞口楼面,另一端支撑在预留门洞对面侧墙上,借助现有的梁及剪力墙。操作者将该装置根据需要支撑在施工现场,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随楼层上移,操作简单,方便。且该装置可以根据现场施工尺寸微调,起到节省人力物力,施工过程便捷、高效的目的。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