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音乐灯光的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078发布日期:2019-02-01 20:17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音乐灯光的楼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感应音乐灯光的楼梯。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的普及,愿意乘坐电梯的人数远远大于上下楼梯的人数,除了是不想花时间、费体力以外,主要还是因为觉得爬楼梯非常枯燥、乏味,尤其在一些大型的娱乐公共场所,由于人多等原因人们更倾向于乘坐电梯。

但是,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的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全球一半的能量由建筑物消耗。电梯作为市政建设中重要的配套设施,其耗能尤为引人关注。

为了增加建筑特色,使人们在行走时乐趣更大,目前部分建筑中的楼梯添加了音乐发声功能。人们踏上这种音乐楼梯时,楼梯上所安装的发声装置会自动发出乐声,人们行走时不会枯燥。现有的音乐楼梯具有以下的缺点:1、成本大,安装复杂,一般需要重新铺设楼梯面;2、浪费电能;3、损坏后更换困难;4、使用效果差,多人同时在楼梯上行走时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同时安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音乐灯光的楼梯,以有效提高爬楼梯的趣味性,以便使人们倾向选择爬楼梯而不选择乘坐电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感应音乐灯光的楼梯,包括设置有多个台阶的楼梯主体,所述台阶包括设置有踏板的踏面、设置有立板的立面以及安装在踏面两端的扶手;还包括安装在台阶上的发光发声装置;所述踏板与立板形成用于保护同一台阶的保护腔;所述立板有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立板的一侧转动安装在踏面上;所述发光发声装置包括发光装置、发声装置以及分别与发光装置、发声装置连接的控制板;所述发光装置安装在立板靠近保护腔的一侧;所述发声装置设置在台阶的两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踏面靠近保护腔的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与转动配合使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立板靠近踏面的一侧呈圆弧状,所述踏板上设置有与圆弧配合使用的弧形槽。弧形槽用于将立板的靠近踏面的一侧安装在弧形槽内,实现转动顺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板远离转动部的一侧与踏面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杆、多根位于所述扶手杆下方的支撑杆以及中间板,所述中间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多根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扶手杆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中间板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间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中间板通过榫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中间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扶手杆的宽度;多根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扶手杆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光装置、控制板分别可拆卸安装在立板靠近保护腔的一侧;所述发声装置安装在每个台阶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楼梯设置有发光发声装置有效提高爬楼梯的趣味性,以便使人们倾向选择爬楼梯而不选择乘坐电梯,节约能源;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中间板,使得中间板位于扶手 杆底部的凹槽内,并且该中间板分别与扶手杆以及支撑杆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

(3)本实用新型采用转动连接和螺栓连接实现发声装置的安装,安装方便,且能够有效的对发光装置进行保护,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步台阶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板的里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与台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台阶,11-踏板,111-转轴,12-立板,121-转动部,31-扶手杆,32-支撑杆,33-螺栓,34-中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5所示,一种感应音乐灯光的楼梯,包括设置有多个台阶1的楼梯主体,所述台阶1包括设置有踏板11的踏面、设置有立板12的立面以及安装在踏面两端的扶手;还包括安装在台阶1上的发光发声装置;所述踏板11与立板12形成用于保护同一台阶1的保护腔;所述立板12有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立板12的一侧转动安装在踏面上;所述发光发声装置包括发光装置和发声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安装在立板12靠近保护腔的一侧;所述发声装置设置在台阶1的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通过将发声装置安装在每个台阶1的两侧、将发光装置安装在立板12靠近保护腔的一侧,当发光装置出现破坏时,通过转动立板12将安装在立板12上的发光装置进行更换或维修。由于发声装置安装在台阶1的侧面,是外露在外的使得维修更加简单。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5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踏面靠近保护腔的一侧设置有转轴111,所述立板12上设置有与转动配合使用的转动部121,所述转动部121与转轴111之间设置有轴承。通过转动连接使立板12的连接方式简单。所述立板12靠近踏面的一侧呈圆弧状,所述踏板11上设置有与圆弧配合使用的弧形槽。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板12远离转动部121的一侧与踏面螺纹连接。转动连接以及螺纹连接有效的保证了立板12与踏板11的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杆31、多根位于所述扶手杆31下方的支撑杆32以及中间板34,所述中间板34通过螺栓33固定于多根支撑杆32的上方,所述扶手杆31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中间板34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间板34通过螺栓33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中间板34通过榫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中间板34的宽度大于所述扶手杆31的宽度;多根所述支撑杆32沿所述扶手杆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光发声装置包括发光装置、发声装置以及分别与发光装置、发声装置连接的控制板。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光装置、控制板分别可拆卸安装在立板12靠近保护腔的一侧;所述发声装置安装在每个台阶1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本实用新型中的楼梯扶手,包括扶手杆31以及多根位于扶手杆31下方的支撑杆32,多根支撑杆32可以沿扶手杆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该楼梯扶手还包括中间板34,中间板34通过螺栓33固定于多根支撑杆32的上方,扶手杆31底部开设有凹槽,中间板34固定于凹槽内。这种方式,螺栓33安装于中间板34上,之后,通过中间板34与扶手杆31固定连接,能够保证该楼梯扶手的美观。并且,当中间板34放置于扶手杆31底部的凹槽内时,该凹槽能够对中间板34进行侧向限位。

所述支撑杆32远离扶手杆3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踏板11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32的外侧还套接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设置有U型槽,其开口设置在靠近连接部的一侧。

具体地,中间板3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于凹槽内,例如榫接的方式等,本实用新型中,中间板34通过螺栓33固定于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式,中间板34的宽度大于扶手杆31的宽度,这种方式,便于中间板34与扶手杆31以及支撑杆32的连接固定。

通过增加中间板34,使得中间板34位于扶手杆31底部的凹槽内,并且该中间板34分别与扶手杆31以及支撑杆32固定连接,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楼梯扶手的强度,并且美观。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5所示,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与控制板连接的发光体以及安装在踏面上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包括红外线对射式光电开关,所述红外线对射式光电开关包括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在所述每个台阶1的两侧对应安装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红外接收模块与控制板连接。所述控制板的输入端与感应器的检测信号端连接,所述控制板设有输出感应器检测信号的第一输出端以及用于控制发光体工作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与发光体连接。所述发光体为灯带。

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安装在每个台阶1两侧的发声器和音效功放模块、声音处理模块、主机;所述主机内设置有信号转换模块以及声音处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声音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音效功放模块的输入端与声音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音效功放模块的输出端与发声器相连。

所述立板12靠近保护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光装置的安装槽,所述发光体为灯带且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声音处理模块、音效功放模块、发声器安装在台阶1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感应器、发声器以及发光体数量根据所安装楼梯的长度和范围进行配置。感应器对人体进行感应,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此感应器可以利用红外感应器实现,所述红外感应器的型号为LH1958红外感应器,发声器为扬声器、反光体为灯带。发声器用于发出预设的音乐,是音乐楼梯最直接的表现结构。发光体是辅助表现结构,此发光体可以为照明装置或者只用于显示特殊效果的发光器,如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此发光体可以利用灯光片实现。

控制板主要用于基于感应器的检测信号对发光体进行控制,其中,控制板的输入端与所有感应器的检测信号端连接,控制板设有用于控制发光体工作的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与发光体连接。所述控制板的型号为80C51。

工作时,一旦感应器检测到人体行走信号,控制板便会驱动相应位置的发光体发光。另外,控制板在本架构中还起到信号转接的作用,即控制板设有输出感应器检测信号的第一输出端,此输出端输出的感应器检测信号可以是未有经过处理的原始信号,也可以是经过处理的信号。

主机主要用于控制音乐的产生,还可以用于对音乐进行设定和控制。主机内设置有感应器转接板以及声音处理模块,感应器转接板的输入端与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声音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感应器转接板将控制板转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后送到到声音处理模块上,声音处理模块根据感应信号控制发声。

为了便于对音乐进行设定和控制,主机上设有用于控制声音处理模块的交互控制模块,交互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声音处理模块相连,此交互控制模块可以供用户进行输入,从而改变声音处理模块内的各种设置。

音效功放模块的输入端与声音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音效功放模块的输出端与发声器相连。音效功放模块用于将声音处理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此音频信号送到发声器中向外播送。

采用集中控制的架构来构造音乐楼梯,这种音乐楼梯的组成更加简单,建造成本大大降低 ;其由主机直接控制发声,感应器损坏时可以马上更换,不需要改动其他结构;发声器在声音处理模块控制下发声,声音统一可控,确保使用效果;理论上,声音处理模块可以模拟任何一种声音,让楼梯不只发出钢琴声,还可以发出小提琴、吉他、笛子等任何一种乐器的声音,避免声音长时间单调地进行重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