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膜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
背景技术:
充气膜结构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形式,充气膜结构一般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能源供应,低拱、大跨建筑中的单层充气膜结构必须是封闭的空间,并保特一定的室内外气压差;
现有的充气膜结构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弊端,结构轻盈单一,受地形环境的限制较大,导致其固定和拆卸起来较为麻烦,实用性能不够良好,同时不具备外部辅助加固结构,容易受到外部风力的影响而轻易的产生松动,造成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较差,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包括充气膜主体,所述充气膜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承重基板,且承重基板的顶端位于充气膜主体的两侧边缘处均设置有填充配重座,所述填充配重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提把手,且填充配重座的顶端靠近手提把手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注料管,所述填充配重座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排料孔,且排料孔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填充配重座的底端四角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插销,所述承重基板的顶端靠近填充配重座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四组收纳套筒,且四组收纳套筒的内壁均设置有辅助支腿,所述辅助支腿上开设有螺纹槽孔,且辅助支腿位于螺纹槽孔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充气膜主体的前端内壁嵌入设置有气囊活动门,且气囊活动门的内壁靠近上部的位置处嵌入固定有一号观察窗,所述气囊活动门的两侧位于充气膜主体上均嵌入固定有二号观察窗,且二号观察窗的底部位于充气膜主体上设置有充气接管,所述充气膜主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坡形防水顶,且坡形防水顶的上部设置有输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重基板上开设有插销留孔,且插销留孔呈方形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插销穿过插销留孔与承重基板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填充配重座的内部设置有储料腔,且储料腔的最大水容量为三十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套筒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两组滑动块,所述辅助支腿上设置有两组与滑动块相配合的滑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活动门由多组充气气囊衔接固定组成,且每组充气气囊上均设置有充气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坡形防水顶由两组塑料板材拼接构成,且两组塑料板材与充气膜主体顶部之间的夹角为四十五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
1、通过设置的填充配重座,使用者能够通过向其内部储料腔中填充注满水源或其他填充料来增加整个装置的重量,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在拆卸只需将其内部水源或填料排出即可,不受地形环境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装置在使用上的实用性与结构多样性。
2、通过设置的辅助支腿,使用者能够通过将其从收纳套筒中抽出,来增加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并通过外置装置可进行辅助加固,降低外部风力对装置的干扰,且提高了装置整体在使用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整个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的填充配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的收纳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膜主体;2、承重基板;3、填充配重座;4、手提把手;5、注料管;6、排料孔;7、连接插销;8、收纳套筒;9、辅助支腿;10、螺纹槽孔;11、开口槽;12、气囊活动门;13、一号观察窗;14、二号观察窗;15、充气接管;16、坡形防水顶;17、输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水作为配重便拆的充气膜结构,包括充气膜主体1,充气膜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承重基板2,且承重基板2的顶端位于充气膜主体1的两侧边缘处均设置有填充配重座3,填充配重座3提高了装置在使用上的实用性,填充配重座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提把手4,且填充配重座3的顶端靠近手提把手4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注料管5,填充配重座3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排料孔6,且排料孔6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填充配重座3的底端四角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插销7,承重基板2的顶端靠近填充配重座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四组收纳套筒8,且四组收纳套筒8的内壁均设置有辅助支腿9,辅助支腿9使得装置放置的更加牢固,辅助支腿9上开设有螺纹槽孔10,且辅助支腿9位于螺纹槽孔10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开口槽11,充气膜主体1的前端内壁嵌入设置有气囊活动门12,且气囊活动门12的内壁靠近上部的位置处嵌入固定有一号观察窗13,气囊活动门12的两侧位于充气膜主体1上均嵌入固定有二号观察窗14,且二号观察窗14的底部位于充气膜主体1上设置有充气接管15,充气膜主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坡形防水顶16,且坡形防水顶16的上部设置有输水槽17。
其中,承重基板2上开设有插销留孔,且插销留孔呈方形均匀分布,连接插销7穿过插销留孔与承重基板2活动连接,插销留孔对填充配重座3起到了衔接固定作用。
其中,填充配重座3的内部设置有储料腔,且储料腔的最大水容量为三十升,通过水源填充能够增加填充配重座3与装置整体的重量。
其中,收纳套筒8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两组滑动块,辅助支腿9上设置有两组与滑动块相配合的滑动槽,滑动槽与滑动块方便将辅助支腿9进行抽拉取出。
其中,气囊活动门12由多组充气气囊衔接固定组成,且每组充气气囊上均设置有充气塞,通过充气塞可向充气气囊内部进行气体的填充。
其中,坡形防水顶16由两组塑料板材拼接构成,且两组塑料板材与充气膜主体1顶部之间的夹角为四十五度,四十五度的夹角便于装置顶部的排水。
工作时,使用者通过充气接管15在外部风机的作用下向充气膜主体1内部填充气体,使得充气膜主体1在气体的作用下饱满并形成一个充气膜建筑结构,承重基板2对整个装置起到了和地面接触作用,同时打开注料管5上的密封盖,向填充配重座3中注入水源或其它填充料,使其重量增加,使用者握住上面的手提把手4将填充配重座3移动到承重基板2上部,将连接插销7穿插进承重基板2上开设的插销留孔中,对填充配重座3进行放置,且对整个装置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在拆卸只需将其内部水源填料通过排料孔6排出即可,不受地形环境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装置在使用上的实用性与结构多样性,使用者可以通过握住开口槽11向外侧抽拉,使得辅助支腿9在滑动块与滑动槽的滑动下从收纳套筒8中抽取出,来增加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可在其上部安装负重结构进行加固,降低外部风力对装置的干扰,且提高了装置整体在使用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上面的螺纹槽孔10中可以用来插入一些标牌记性警示提醒,使用者在进入到充气膜主体1内部后,可使用气囊活动门12将开口处闭合,透过一号观察窗13与二号观察窗14可从内部观看到外部情况,最后在雨天时,雨水掉落至坡形防水顶16上,受其倾斜角度的影响通过输水槽17向下方排放至地面,较为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