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068发布日期:2019-09-20 20: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型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潢中,对墙面涂覆乳胶漆等漆料是常用的装潢方法,而现有的建筑中,一般都包括天花板、和天花板相连的墙面等墙面组成,天花板与墙面之间形成拐角。需要对天花板或墙面进行装潢时,以天花板为例,在天花板上安装套模后刷腻子材料,在进行乳胶涂料涂覆,让装潢好的天花板表面平直,再装潢好后将套模拆除,形成需要的装潢效果。但发明人发现,由于天花板和墙面自身存在膨胀性,按现有的装潢方式装潢天花板后,天花板与其相邻墙面连接处的乳胶涂料,易先产生龟裂、漆块掉落。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更使得建筑缺乏了美观性、整洁性,还需要定期重新补修,造成漆料浪费,增加工作量。同时,在现有的装潢中,需要使用套模,并对其进行后期的拆除,操作较为繁琐,工作量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型材,使得建筑装潢涂覆乳胶涂胶材料后,被装潢的墙面与其相邻的墙面的拐角处的乳胶涂料不易断裂,漆料不会龟裂掉落,延长了装潢的寿命,让用户可以长期安稳使用,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和规整性,同时施工更为便捷,同时减少了工作量,且使用型材耐久性更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型材,包括:与第一基材的基面相固定,并与第二基材相贴合,所述第二基材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材的上表面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垂直的端面,所述型材包括:

第一侧边,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且与所述第二基材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二基材由所述第二基材的端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侧边的方向延伸;

第一底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并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底边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基材的上表面粉刷供乳胶涂料涂覆的腻子材料层,且所述第一底边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作为供乳胶涂料涂覆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型材的第一侧边垂直于第一基材的基面,且与第二基材的端面贴合,第二基材由第二基材的端面朝向背离第一侧边的方向延伸,从而该型材设置在被装潢墙面的边缘处,该墙面与其相邻墙面的相交处。在型材的第一底边和第二基材的上表面上粉刷腻子材料层,之后在腻子材料层上涂覆乳胶涂料,从而被装潢墙面的边缘处的乳胶涂料位于型材上,由于型材的伸缩性较小,因此乳胶涂料不易断裂、漆块不易掉落,从而延长了装潢的寿命,让用户可以长期安稳使用,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和整洁性,也无需定期修补,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同时,型材固定在第一基材上,第一侧边与第二基材的端面贴合,型材作为装潢中的模套,以型材为标准,直接在型材上进行涂覆腻子材料层和乳胶涂料,规整性更好,进而在装潢后无需对型材进行拆除,节省了人工成本,装潢更为便捷,另外,使用型材耐久性更好。

另外,所述第一底边为斜边,且所述第一底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的一端到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底边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到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腻子材料层还用于从所述第二基材的上表面涂刮至所述第一底边上。从而第一底边的斜边设计,使得粉刷的效果更好,越靠近第一底边末端处时粉刷的腻子材料层和乳胶涂料越薄,也可粉刷的越为平整,提高整体粉刷平整性,使得最后成型的涂覆面更为标准。

另外,所述第一底边上还具有若干个凹槽,用于被所述腻子材料层嵌入。从而提高腻子材料与型材之间的附着率,进而使得乳胶涂料也不易从型材上脱落。

另外,所述第一底边包括若干个依次设置的锯齿边,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锯齿边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凹槽。从而进一步提高提高腻子材料与型材之间的附着率,使得乳胶涂料也不易从型材上脱落。

另外,所述型材上还设有若干个减轻孔。从而减轻型材的重量,在装潢后不易从墙面上掉落。

另外,所述型材还包括:

第二底边,与所述第一底边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并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二底边还用于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相固定;

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第二底边相连;

所述第二基材还包括:

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相贴合;

第二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材的上表面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基材的端面相连,并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相隔开;

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基材的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基材的第二下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底边有部分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基材的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和所述第二基材的第二下表面相固定。

另外,所述第二底边与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第二底边插入所述第二基材的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一基材的基面之间的部分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槽;各所述定位槽用于螺钉打入,贯穿所述第二底边进入所述第一基材中。从而使得螺钉可准确的打入型材和第一基材中,让型材和第一基材相固定,防止螺钉打偏,型材与第一基材之间固定的不牢固。

另外,所述第一底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连的部位为圆弧过渡。从而防止第一底边和第二侧边过于尖锐,在使用时误伤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型材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型材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型材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型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相固定,并与第二基材2相贴合,第二基材2包括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相对设置的上表面21、与第二基材2的上表面21相连且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垂直的端面25,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2可为石膏板。型材4包括第一侧边41和第一底边42,第一侧边41垂直于第一基材的基面1,且与第二基材2的端面25贴合,第二基材2由第二基材2的端面25朝向背离第一侧边41的方向延伸。第一底边42与第一侧边41相连,并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相对设置。第一底边42用于配合第二基材2的上表面21粉刷供乳胶涂料涂覆的腻子材料层3,且第一底边42远离第一侧边41的一端作为供乳胶涂料涂覆的末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底边42与第二基材2的上表面21之间通过第一侧边41形成高度差,第一底边42整体外凸于第一基材的上表面21,将腻子材料涂刮在第一基材的上表面21和第一底边42上,消除第一基材的表面与第一底边42之间的高度差。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型材4的第一侧边41垂直于第一基材的基面1,且与第二基材2的端面25贴合,第二基材2由第二基材2的端面25朝向背离第一侧边41的方向延伸,从而该型材4设置在被装潢墙面的边缘处,该墙面与其相邻墙面的相交处。在型材4的第一底边42和第二基材2的上表面21上粉刷腻子材料层3,之后在腻子材料层3上涂覆乳胶涂料,从而被装潢墙面的边缘处的乳胶涂料位于型材4上,由于型材4的伸缩性较小,因此乳胶涂料不易断裂、漆块不易掉落,从而延长了装潢的寿命,让用户可以长期安稳使用,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和整洁性,也无需定期修补,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同时,型材4固定在第一基材上,第一侧边41与第二基材2的端面25贴合,型材4作为装潢中的模套,以型材4为标准,直接在型材4上进行涂覆腻子材料层3和乳胶涂料,进而在装潢后无需对型材4进行拆除,节省了人工成本,装潢更为便捷。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第一底边42为斜边,且第一底边42与第一侧边41相连的一端到第一基材的基面1垂直距离,小于第一底边42远离第一侧边41的一端到第一基材的基面1之间的垂直距离,腻子材料层3还用于从第二基材2的上表面21涂刮至第一底边42上。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底边42的末端也可不用粉刷腻子材料层3和乳胶涂料,把型材4直接做成与装潢相配的颜色,第一底边42的末端与粉刷的腻子材料层3和乳胶涂料配合成更合适的装潢效果,从整体装潢效果上看第一底边42的末端线条感更好,更为挺直。且第一底边42的斜边设计,使得粉刷的效果更好,越靠近第一底边42末端处时粉刷的腻子材料层3和乳胶涂料越薄,也可粉刷的越为平整,提高整体粉刷平整性,使得最后成型的涂覆面更为标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所示,为了减轻型材4的重量,在装潢后不易从墙面上掉落,型材4上还设有若干个减轻孔5。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2所示,型材4还包括第二底边43和第二侧边44,第二底边43与第一底边42相对设置,垂直于,第一侧边41,且与第一侧边41相连,第二底边43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相固定。第二侧边44与第一侧边41相对设置,且与第一底边42和第二底边43相连。第二基材2还包括第一下表面24、第二下表面22和连接面23,第一下表面24与第二基材2的上表面21相对设置,且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相贴合。第二下表面22与第二基材2的上表面21相对设置,且与第二基材2的端面25相连,并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相隔开。连接面23连接第二基材2的第一下表面24和第二基材2的第二下表面22。其中,第二底边43有部分用于插入第二基材2的第二下表面22和第一基材的基面1之间,并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和第二基材2的第二下表面22相固定,将型材4牢固的固定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面23可与第一基材的基面1垂直,第二底边43部分插入到第二基材2的第二下表面22和第一基材的基面1之间后,第二底边43还与连接面23抵持住,使得型材4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2配合的更为紧密。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型材4固定到第一基材上,在第二底边43上打入螺钉穿过该底边进入到第一基材中。第二基材2固定到第一基材上,也通过打入螺钉贯穿第二基材2进入到第一基材。也可在第二基材2上打入螺钉进入第二底边43,让型材4与第二基材2固定住。使得第一基材、第二基材2和型材4之间的固定更为牢固。

进一步的,在实际使用中,在该被装潢的墙面相邻的墙面上也可安装其他型材,本实施方式中的型材4的第二侧边44与其他型材隔开,可与其他型材配合形成新的装潢方式,使得整体装潢更为整洁、美观。

最后,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第一底边42和第二侧边44过于尖锐,在使用时误伤工作人员,第一底边42与第二侧边44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型材。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底边上没有凹槽。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让腻子材料层3和乳胶涂料层8不易从型材上脱落,第一底边上还具有若干个凹槽6,用于被腻子材料层3嵌入。

同时,如图3所示,腻子材料层3接近第一底边的末端时,腻子材料层3越薄,乳胶涂胶层8可透过腻子材料层与腻子材料层3一起嵌入到凹槽6中,防止腻子材料和乳胶漆脱落。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底边包括若干个依次设置的锯齿边7,任意两个相邻的锯齿边之间形成一个凹槽6,从而进一步提高提高腻子材料层3与型材4之间的附着率,使得乳胶涂料层8也不易从型材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型材。第三实施方式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底边43插入第二基材的第二下表面22和第一基材的基面1之间的部分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槽9,各定位槽用于螺钉10打入,贯穿第二底边43进入第一基材中。从而使得螺钉10可准确的打入型材4和第一基材中,让型材4和第一基材相固定,防止螺钉打偏,型材与第一基材之间固定的不牢固。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