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0906发布日期:2019-04-09 21:10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大型商场出于采光的需要,在屋面上设置有长廊型的采光顶,采光顶屋面的高度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大,且采光顶多为平滑曲面造型,骨架由多根型钢围拼而成,施工难度较大。

在目前传统做法中,采光顶长廊施工前需要搭设满堂操作架体作为施工操作平台,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及材料,并且架体搭设周期长、成本高、安全风险因素大,同时满堂操作架体占用大量施工空间,影响采光顶长廊下部其他工序施工。

因此,亟需设计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其结构合理,采用一体化结构,有效增强了操作平台的整体刚度;在操作平台的下部设置带缓冲功能的滑轮组件,有效提高了操作平台使用的稳定性,保证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其具体包括立柱、横杆、腹杆及纵杆,所述横杆设置在若干立柱之间形成片状骨架,所述腹杆设置在相邻横杆之间,腹杆的一端固定在立柱与横杆的连接处,其另一端固定在横杆上;所述纵杆设置在相互平行的片状骨架之间,纵杆上铺设有支撑板;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还包括滑轮组件,其设置在操作平台的四角,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支撑柱、弹簧及滑轮,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操作平台的下部,弹簧套设在支撑柱的外侧,滑轮设置在支撑柱的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还包括护栏,其设置在片状骨架的上侧,其外侧设置有密目安全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栏由钢管拼焊而成,其高度不低于1.2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骨架包括一对横杆,其中下部横杆垂直设置在立柱的下端,顶部横杆倾斜设置在立柱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杆焊接在相互平行的片状骨架之间,纵杆的位置沿顶部横杆的倾斜角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杆相互平行、等间距设置在一对片状骨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纵杆的间距为30-50c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其结构合理,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采用一体化结构,有效增强了操作平台的整体刚度;

(2)本申请在操作平台的下部设置带缓冲功能的滑轮组件,有效提高了操作平台使用的稳定性,保证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的立体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立柱;2.横杆;3.腹杆;4.纵杆;5.滑轮组件;6.支撑柱;7.弹簧;8.滑轮;9.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是本申请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包括立柱1、横杆2、腹杆3及纵杆4(图3示出),所述横杆2设置在若干立柱1之间形成片状骨架,所述腹杆2设置在相邻横杆2之间,腹杆2的一端固定在立柱1与横杆2的连接处,其另一端固定在横杆2上;所述纵杆4设置在相互平行的片状骨架之间,纵杆4上铺设有支撑板;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还包括滑轮组件5,其设置在操作平台的四角。

立柱1、横杆2、腹杆3及纵杆4拼焊形成一体化结构,有效保证了操作平台的整体刚度,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本申请中,所述滑轮组件5包括支撑柱6、弹簧7及滑轮8,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柱6设置在操作平台的下部,弹簧7套设在支撑柱6的外侧,滑轮8设置在支撑柱6的下端。

在操作平台的四角设置滑轮组件,滑轮组件能够带动操作平台自由移动,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同时,滑轮组件上设置弹簧7,弹簧增加了操作平台的自适应性,进一步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的立体图,所述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还包括护栏9,其设置在片状骨架的上侧,其外侧设置有密目安全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栏9由钢管拼焊而成,其高度不低于1.2m。

本申请中,所述片状骨架包括一对横杆2,其中下部横杆2垂直设置在立柱1的下端,顶部横杆2倾斜设置在立柱1的上端。所述纵杆4焊接在相互平行的片状骨架之间,纵杆4的位置沿顶部横杆2的倾斜角度设置。

所述纵杆4相互平行、等间距设置在一对片状骨架之间;所述相邻纵杆4的间距为30-50cm。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纵杆4的间距为40cm,在纵杆4的上部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以选用大芯板或者不锈钢板,以保证支撑板的强度,保证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立柱1及横杆2采用60mm×40mm×4mm的矩形管,腹杆3及纵杆4采用50mm×30mm×3mm的矩形管,护栏9采用DN25mm的圆形钢管拼焊而成,护栏9的高度为1.2m,有效保证了采光顶长廊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可移动式采光顶长廊操作平台,其结构合理,采用一体化结构,有效增强了操作平台的整体刚度;在操作平台的下部设置带缓冲功能的滑轮组件,有效提高了操作平台使用的稳定性,保证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