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特别是一种干式延性墙板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特别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得到很大广泛关注,墙板技术作为一种研究方向,更是受到相当大的关注。现阶段,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抗侧力的方案主要有布置钢支撑或钢板剪力墙等。
而当层数较多或地震烈度较高时,结构抗侧力构件一般要求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及较好的延性。若采用钢支撑,一方面布置不灵活,与门窗洞口不易协调,另一方面钢支撑截面可能较大,影响功能空间。
若采用钢板剪力墙结构,常见的有组合钢板剪力墙及防屈曲钢板剪力墙。但组合钢板剪力墙,现场仍存在大量湿作业,与装配式的理念不匹配。若采用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则内嵌钢板两侧覆盖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不但自重较大,且保温隔热的性能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延性墙板及其连接结构,要解决钢板剪力墙存在大量湿作业与装配式的理念不匹配的技术问题;并解决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内嵌钢板两侧覆盖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自重较大、保温隔热的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延性墙板,包括矩形的板体,所述板体由内嵌芯板、外侧板和内侧板复合而成,内侧板和外侧板分别紧贴内嵌芯板的内外两侧并连接,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为尺寸相同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所述内嵌芯板为钢板,内嵌芯板的宽度与外侧板和内侧板的宽度相同,内嵌芯板上下两端分别伸出外侧板或内侧板的上下边缘,伸出的上下边部上分别开有水平一排芯板螺栓孔,
两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内嵌芯板前后对应开有尺寸相同并连通的通孔,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外侧面、前后对应通孔的位置均预留有凹槽,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侧的凹槽,
所述通孔内贯穿有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分别露出两侧的通孔伸入凹槽内,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均套有垫片并通过螺母紧固,所述垫片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相适应,所述凹槽内均填满保温砂浆并分别与两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外侧表面找平。
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垫片为圆形碳素钢片。
所述对拉螺杆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内径。
所述内嵌芯板上开有降低刚度的缝或洞。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延性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延性墙板,还包括结构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结构立柱位于干式延性墙板左右两侧,结构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连接形成钢框架,所述干式延性墙板位于钢框架内,
上横梁的底部中心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一道水平的鱼尾板,对应下横梁的顶部中心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另一道鱼尾板,所述鱼尾板上水平开有一排与芯板螺栓孔对应的鱼尾板螺栓孔,上下两道鱼尾板的鱼尾板螺栓孔分别与相应的芯板螺栓孔对应,并通过高强螺栓锚固为一体。
所述结构立柱为H型钢或扁钢管。
所述结构横梁为H型钢,所述鱼尾板与翼缘板的中线、对应腹板的位置焊接。
所述鱼尾板长度大于干式延性墙板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目前常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与钢板进行组合,集成为一种新型的干式延性墙板,在解决装配式建筑延性抗侧力构件的基础上,利用自重较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实现了双重功能:通过具有良好延性的内嵌钢板提供抗侧力,两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起构造作用,一方面可抑制内嵌钢板的屈曲,另一方面兼具保温、隔声等使用功能。同时,透过内嵌钢板与两侧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之间可相互错动的构造机制,使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在抗侧移过程中不受损伤,发挥稳定、耐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组合钢板剪力墙及防屈曲钢板剪力墙技术相比,现场没有湿作业,且墙板整体自重极大降低,节约了保温构造、机械及人工成本,具有安全、适用、耐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嵌芯板、2-外侧板、3-内侧板、4-通孔、5-凹槽、6-对拉螺杆、7-垫片、8-螺母、9-保温砂浆、10-结构立柱、11-上横梁、12-下横梁、13-鱼尾板、14-高强螺栓、1a-翼缘板、1b-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延性墙板,包括矩形的板体,所述板体由内嵌芯板1、外侧板2和内侧板3复合而成,内侧板3和外侧板2分别紧贴内嵌芯板1的内外两侧并连接,所述外侧板2和内侧板3为尺寸相同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所述内嵌芯板1为钢板,内嵌芯板1的宽度与外侧板2和内侧板3的宽度相同,内嵌芯板1上下两端分别伸出外侧板2或内侧板3的上下边缘,伸出的上下边部上分别开有水平一排芯板螺栓孔。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可以采用ALC板,也可采用其它材质的轻质墙板,一方面可抑制内嵌钢板的屈曲,另一方面兼具保温、隔声等使用功能。
两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内嵌芯板1前后对应开有尺寸相同并连通的通孔4,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外侧面、前后对应通孔的位置均预留有凹槽5,所述通孔4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侧的凹槽5。
所述通孔4内贯穿有对拉螺杆6,所述对拉螺杆6的外径小于通孔4的内径。所述对拉螺杆6的两端分别露出两侧的通孔伸入凹槽5内,所述对拉螺杆6的两端均套有垫片7并通过螺母8紧固,所述垫片7的尺寸与凹槽5的尺寸相适应,所述凹槽5内均填满保温砂浆9并分别与两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外侧表面找平。保温砂浆9用于封堵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上的开孔,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螺栓对穿引起的冷桥效应。
所述凹槽5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垫片7为圆形碳素钢片。
内嵌芯板1的厚度可根据抗侧力需求而定。特别是当需要较薄的钢板厚度,而薄板不易采购时,还可在钢板上开有降低刚度的缝或洞的构造措施,以实现调整内嵌钢板抗侧刚度的目的。
这种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延性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延性墙板,还包括结构立柱10、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所述结构立柱10位于干式延性墙板左右两侧,结构立柱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连接形成钢框架,所述干式延性墙板位于钢框架内。
上横梁11的底部中心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一道水平的鱼尾板13,对应下横梁12的顶部中心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另一道鱼尾板13,所述鱼尾板13上水平开有一排与芯板螺栓孔对应的鱼尾板螺栓孔,上下两道鱼尾板13的鱼尾板螺栓孔分别与相应的芯板螺栓孔对应,两孔通过高强螺栓14锚固为一体。高强螺栓14应注意螺栓强度的设计,防止解钮扣现象发生。所述鱼尾板13长度大于干式延性墙板的宽度。
所述结构立柱10为H型钢或扁钢管。
所述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均为H型钢,所述鱼尾板13与翼缘板1a的中线、对应腹板1b的位置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车间生产:将深化设计完成的各种类型的墙板要求传输给墙板加工车间,完成特定尺寸和规格的墙板加工,包括开预制孔等。
步骤二,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与内嵌芯板的连接: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内嵌芯板预固定,即用对拉螺杆穿过预留的孔洞,通过螺母与圆形垫片,完成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与内嵌芯板的固定;此环节可在工厂或现场完成。
步骤三,内嵌芯板与鱼尾板的连接:内嵌芯板与鱼尾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起来,至此即完成本延性墙板本身的安装固定。
步骤四,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开孔补浆: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开孔部位,填充保温砂浆,完善墙板的平整度,并以此避免开孔位置的冷桥效应。
步骤五,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之间的勾缝:若单块标准尺寸600mm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尚不能完全覆盖内嵌钢板,则需多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去覆盖,相邻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之间,用专用勾缝剂或打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