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筒钢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331发布日期:2019-04-03 00:03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双套筒钢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将带肋钢筋进行机械连接的双套筒钢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钢筋连接已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钢筋加工工序,传统的钢筋连接方法有焊接、绑扎和机械连接,其中绑扎和焊接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连接,绑扎和焊接的钢筋常常被应用到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受力较小的部位;机械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大的钢筋连接,机械连接的钢筋常常被应用到建筑物或构筑物受力较大的部位,可见钢筋连接中机械连接的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传统的钢筋机械连接大多是采用一个套筒进行机械连接,但是对其中连接的钢筋需要在钢筋的端部采用钢筋抽丝机进行抽丝,将抽丝之后的钢筋端部与套筒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对两根钢筋的机械连接,这种连接方法经过严格的钢筋力学实验还是能满足建筑物的受力要求,但是在钢筋加工中,对钢筋进行抽丝效率非常缓慢,并且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对钢筋进行抽丝便可完成对钢筋的连接的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双套筒钢筋连接装置,包括有2个半圆弧形的连接片(4),该连接片(4)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3),该连接片(4)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7),该凹槽(7)与钢筋表面上的加劲肋适配。

所述连接片(4)适配有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该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的内壁上开设有丝口,该丝口与所述螺纹(3)适配。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需要连接的两根带肋钢筋的端部靠紧,将2个所述连接片的内侧贴紧在带肋钢筋的连接处,所述凹槽与带肋钢筋上的加劲肋相卡合,并且将所述连接片的中部与带肋钢筋的连接处对齐,之后将所述第一套筒从其中一根钢筋的另一端穿过并且与2个所述连接片连接,将所述第二套筒从另一根钢筋的另一端穿过并且与2个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与所述连接片螺纹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具体如下:

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的一端到另一端周向内径大小成线性变化,所述连接片(4)的外径大小从该连接片(4)轴线的中间向两端成线性对称递减。

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周向内径成线性变化,且该连接片的外径大小从该连接片的轴线中间向两端成线性对称递减,所述连接片的外径线性变化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内径线性变化适配,可以更加方便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螺纹连接。

2个所述连接片(4)在拼接之后的端部形成圆形广口,该圆形广口与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适配。

2个所述连接片在带肋钢筋的连接处进行拼接之后,将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从所述连接片的两端进行穿设并螺纹连接,在进行螺纹连接的过程中,随着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螺纹旋紧,该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会挤压经过拼接之后的所述连接片端部的圆形广口,使该圆形广口产生微变形,进而增强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螺纹咬合力。

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的长度之和与所述连接片(4)的长度相等,将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的长度之和设置为与所述连接片(4)的长度相等,可以更加直观地检查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与所述连接片(4)之间的螺纹连接程度,有利于保证连接质量,提高连接效率。

所述连接片(4)的外壁上和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的内壁上均涂刷有润滑油层,该润滑油层有利于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与所述连接片(4)之间的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的外壁上设有防滑丝纹,在对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进行旋转螺纹连接时,所述防滑丝纹可以增大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与螺纹旋紧工具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钢筋连接效率。

所述连接片(4)、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均为钢质材料,有利于提高钢筋连接处的强度,提高钢筋连接处结构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双套筒钢筋连接装置主要包括有2个所述连接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整个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在建筑施工钢筋连接工序中批量化生产。

2、所述连接片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与钢筋外表面上的加劲肋适配,因此在对带肋钢筋进行连接时不需要再对钢筋连接的端部进行抽丝加工,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筋的连接效率。

3、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内径设置为线性渐变的变截面形式,将所述连接片的外径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内径匹配的变截面形式,变截面形式的设置,可以增强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螺纹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筋连接之后的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第一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连接片改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双套筒钢筋连接装置,有2个半圆弧形的连接片4,2个该连接片4拼接之后与带肋钢筋的直径尺寸适配,该连接片4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3,该连接片4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7,该凹槽7与钢筋表面上的加劲肋适配。

所述连接片4适配有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该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的内壁上开设有丝口,该丝口与所述螺纹3适配,2个所述连接片4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内。

实施例2

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的一端到另一端周向内径大小成线性变化,所述连接片4的外径大小从该连接片4轴线的中间向两端成线性对称递减,在对带肋钢筋进行连接时,将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周向内径较大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片4的端部并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的长度之和与所述连接片4的长度相等,以利于直观检查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与所述连接片4之间的螺纹连接程度。

所述连接片4的外壁上和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的内壁上均涂刷有润滑油层。

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的外壁上设有防滑丝纹,该防滑丝纹沿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该防滑丝纹呈波纹状。

所述连接片4、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5均为钢质材料。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将2个所述连接片4加工成在拼接之后的端部形成圆形广口,该圆形广口与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适配,并且所述圆形广口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微变形,在对带肋钢筋进行连接时,首先将拼接之后端部形成圆形广口的2个所述连接片4在钢筋连接处进行拼接,之后将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分别从所述连接片4的端部穿设并进行螺纹连接,在进行螺纹旋紧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将会对所述连接片4形成的圆形广口产生挤压力,此时所述圆形广口产生微变形,进而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连接片4与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5连接的螺纹咬合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