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098发布日期:2019-05-21 21:5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架空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



背景技术:

架设于地面上,利用绝缘子和空气绝缘的电力线路架空线路由导线、架空地线、绝缘子串、杆塔、接地装置等部分组成。现有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高压输电架空线在对电力进行输送时需要通过支撑铁塔进行支撑,所以在电力传输的前期需要对输送的路线架设支撑铁塔,铁塔架设完毕后,则需要注意的相应的安全问题.

目前在电力传输中会产生较大电磁辐射,当有人在靠近时,若无法做到警报提醒的作用,则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人身安全的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高压输电架空线在对电力进行输送时需要通过支撑铁塔进行支撑,所以在电力传输的前期需要对输送的路线架设支撑铁塔,铁塔架设完毕后,则需要注意的相应的安全问题,在电力传输中会产生较大电磁辐射,当有人在靠近时,若无法做到警报提醒的作用,则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人身安全的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包括塔身和塔顶,所述塔身的顶端设置有塔顶,所述塔顶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的顶端,所述塔顶的下方设置有上横梁,所述上横梁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左右两端,所述上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中横梁,所述中横梁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的左右两端,所述中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左右两端,所述塔身的内部设置有三角稳定架,所述三角稳定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的内部,所述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的底端的左右两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挂线架,所述挂线架的底端设置有挂线绝缘子,所述挂线绝缘子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挂线架的底端,所述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在与塔身进行连接时位于塔身的表面设置有稳定横杆,所述稳定横杆的左右两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与塔身连接端,所述塔身的底端设置有塔底基座,所述塔身的底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塔底基座的顶端处,所述塔底基座的表面设置有红外警报装置。

优选的,所述红外警报装置包括警报喇叭和红外装置,所述红外装置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塔底基座的环形表面处,且红外装置之间保持水平,所述警报喇叭之间设置有警报喇叭,所述警报喇叭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塔底基座的表面,所述警报喇叭和红外装置的靠外表面与塔底基座侧面表面持平,所述红外装置和警报喇叭与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装置包括信号发射端、红外发射端和开关,所述红外装置的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端,所述红外装置的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端,所述红外装置的侧端通过卡槽固定有开关,所述信号发射端与警报喇叭之间存在信号传输。

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端的发射角度为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三十度。

优选的,所述警报喇叭和红外装置的前端表面均设置有铁丝网,所述警报喇叭和红外装置前端表面的铁丝网表面涂抹有防锈涂层。

优选的,所述红外装置共设置有四个,所述红外装置的大小、尺寸相同,且红外装置的发射功率一致。

优选的,所述警报喇叭共设置有四个,所述警报喇叭的大小、功率相同。

优选的,所述塔身的高度为三十米,所述塔底基座的高度为一米,且塔底基座的内部连接有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为了防止高压输电时,非工作人员进入到塔身的底端,使用了红外警报装置,红外警报装置设置了警报喇叭和红外装置,其中使用了警报喇叭,警报喇叭可在红外装置中红外发射端感应到周边存在移动物体接触后发出警报信息,通过内部的信号发射端将信号传递给警报喇叭,警报喇叭在接受到信号后发出刺耳的声响来驱赶接触物体,而在当电力检修员进入后,可在远端通过遥控器关闭红外装置中信号发射端,使信号无法发出,从而方便检修员进入到塔底基座周边,这样即可对误入到塔身底端的人员进行驱赶,防止人员攀爬塔身并且受到电磁辐射,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红外警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红外警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红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横梁;2、中横梁;3、下横梁;4、三角稳定架;5、红外警报装置;6、塔底基座;7、塔身;8、挂线绝缘子;9、挂线架;10、塔顶;11、稳定横杆;51、警报喇叭;52、红外装置;521、信号发射端;522、红外发射端;523、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更加安全的输电架空线支撑铁塔,包括塔身7和塔顶10,塔身7的顶端设置有塔顶10,塔顶10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7的顶端,塔顶10的下方设置有上横梁1,上横梁1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7左右两端,上横梁1的下方设置有中横梁2,中横梁2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7的左右两端,中横梁2的下方设置有下横梁3,下横梁3通过螺丝加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7左右两端,塔身7的内部设置有三角稳定架4,三角稳定架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塔身7的内部,上横梁1、中横梁2和下横梁3的底端的左右两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挂线架9,挂线架9的底端设置有挂线绝缘子8,挂线绝缘子8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挂线架9的底端,上横梁1、中横梁2和下横梁3在与塔身7进行连接时位于塔身7的表面设置有稳定横杆11,稳定横杆11的左右两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上横梁1、中横梁2和下横梁3与塔身7连接端,塔身7的底端设置有塔底基座6,塔身7的底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塔底基座6的顶端处,塔底基座6的表面设置有红外警报装置5。

进一步,红外警报装置5包括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红外装置5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塔底基座6的环形表面处,且红外装置52之间保持水平,警报喇叭51之间设置有警报喇叭51,警报喇叭5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塔底基座6的表面,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的靠外表面与塔底基座6侧面表面持平,红外装置52和警报喇叭51与电源电性连接,其中使用了警报喇叭51,警报喇叭51可在红外装置52感应到周边存在移动物体接触后发出警报信息,通过内部的信号发射端521将信号传递给警报喇叭51,警报喇叭51在接受到信号后发出刺耳的声响来驱赶接触物体,而在当电力检修员进入后,可在远端通过遥控器关闭红外装置52中信号发射端521,使信号无法发出,从而方便检修员进入到塔底基座6周边。

进一步,红外装置52包括信号发射端521、红外发射端522和开关523,红外装置52的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端522,红外装置52的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端521,红外装置52的侧端通过卡槽固定有开关523,信号发射端521与警报喇叭51之间存在信号传输,使用了红外发射端522,便于进行监控感应,而信号发射端521则可以将感应的信息进行传递。

进一步,红外发射端522的发射角度为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三十度,这样便于红外发射端522划定安全距离,在安全距离内进行感应。

进一步,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的前端表面均设置有铁丝网,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前端表面的铁丝网表面涂抹有防锈涂层,这样可防止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裸露在外界遭到锈蚀,并且铁丝网可以防止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遭到偷窃。

进一步,红外装置52共设置有四个,红外装置52的大小、尺寸相同,且红外装置52的发射功率一致,这样可实现无死角感应。

进一步,警报喇叭51共设置有四个,警报喇叭51的大小、功率相同,这样可提高发声的响度,便于进行驱赶。

进一步,塔身7的高度为三十米,塔底基座6的高度为一米,且塔底基座6的内部连接有电源,这样可为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需要进行使用时,将输电架空线通过挂线绝缘子8进行固定,固定完毕后,通过挂线架9固定在上横梁1、中横梁2和下横梁3底端的左右两侧,固定完毕后,检查上横梁1、中横梁2和下横梁3是否稳固的固定在塔身7上,是否有出现异常,检查三角稳定架4是否在塔身7的内部稳固支撑,检查螺丝是否固定紧密,检查完毕后,为了防止高压输电时,非工作人员进入到塔身7的底端,使用了红外警报装置5,红外警报装置5设置了警报喇叭51和红外装置52,其中使用了警报喇叭51,警报喇叭51可在红外装置52中红外发射端522感应到周边存在移动物体接触后发出警报信息,通过内部的信号发射端521将信号传递给警报喇叭51,警报喇叭51在接受到信号后发出刺耳的声响来驱赶接触物体,而在当电力检修员进入后,可在远端通过遥控器关闭红外装置52中信号发射端521,使信号无法发出,从而方便检修员进入到塔底基座6周边,这样即可对误入到塔身7底端的人员进行驱赶,防止人员攀爬塔身7并且受到电磁辐射,降低安全隐患。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