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夹芯墙板轨道式移动喷淋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941发布日期:2019-09-20 21:0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夹芯墙板轨道式移动喷淋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夹芯墙板成品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夹芯墙板轨道式移动喷淋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夹芯墙板是一种新型环保墙体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生产集约化程度高、易于安装施工等特点,具备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作为一种水泥制品,复合夹芯墙板的成品养护是影响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避免轻质墙板表面水分流失过快,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进行,保证复合夹芯墙板抗压抗折强度、抗弯载能力、耐久性等关键指标,同时防止在养护过程中复合夹芯墙板表面因失水过快而导致的裂缝及变形问题等,必须在复合夹芯墙板下线入库的28d内,进行洒水养护,并避免阳光直射。

目前大部分复合夹芯墙板采用人工洒水的养护方式,即人工手持水管或洒水器,对复合夹芯墙板表面洒水,人工洒水的方式耗费人工较多,且洒水量少,洒水部位不均匀,导致顶层及内侧放置的墙板得不到充分湿润,容易使复合夹芯墙板表面失水过快,导致墙板开裂变形,养护效果无法保障,严重影响复合夹芯墙板的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夹芯墙板轨道式移动喷淋养护装置,以解决现有复合夹芯墙板人工洒水养护效果差,养护不充分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夹芯墙板轨道式移动喷淋养护装置,包括喷淋装置、移动装置和蓄水装置,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支架、供水管和喷淋头,喷淋支架内包括至少两个隔间,每个隔间内分别设置若干供水管,供水管上设置若干喷淋头;

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隔间内,包括设置于隔间地面上的轨道支架,轨道支架上设置一组导轨,导轨上设置数组传动轮和电机,传动轮上设置托板;

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池和集水沟槽,蓄水池内设置水泵,水泵上设置出水管与供水管连通,集水沟槽包括分集水沟槽和总集水沟槽,分集水沟槽设置于导轨下方,分集水沟槽通过总集水沟槽与蓄水池连通。

所述喷淋支架包括顶部支架和支撑架,顶部支架和支撑架相互垂直,顶部支架包括边框和边框内设置的若干条横杆和竖杆,横杆相互平行设置,竖杆相互平行设置,横杆和竖杆相互垂直,支撑架包括沿导轨方向平行设置的数组立杆,立杆的顶端分别与横杆和竖杆的相交处连接,立杆的底端插接入地面内。

所述每组立杆之间的间距为2.5-3m,立杆与靠近立杆一侧的导轨之间的间距为10-15cm。

所述顶部支架和支撑架上设置数组相互连通的供水管。

所述横杆和立杆的供水管上设置喷淋头,喷淋头朝向移动装置一侧设置,喷淋头之间的间距为30-50cm。

所述集水沟槽设置于地面内,集水沟槽的两侧壁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

所述分集水沟槽沿靠近总集水沟槽的方向深度逐渐增大,总集水沟槽沿靠近蓄水池的方向深度逐渐增大。

所述蓄水池上还设有补水管。

所述喷淋装置的外部设置养护棚,包括棚体和棚顶,棚体与导轨平行的的两侧设置棚壁,棚体的前后两端设置门体。

所述分集水沟槽的长度不短于导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托板在被电机驱动的传动轮带动下沿导轨运动,蓄水装置通过水泵将水输送至喷淋装置的供水管中,再通过喷淋头将水均匀的喷淋在放置于托板上的墙板顶部及侧面,从而有效保证墙板得到充分的湿润和养护,避免墙板因养护不到位导致的表面开裂及变形问题,养护效果显著提升多余的水又通过集水沟槽回流至蓄水池中,再通过水泵重新进入喷淋系统,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通过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墙板传统人工洒水养护导致的养护困难、洒水不均匀及洒水养护周期不稳定的问题,且操作便利,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装置、移动装置和养护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喷淋支架;2、供水管;3、喷淋头;4、隔间;5、轨道支架;6、导轨;7、传动轮;8、电机;9、托板;10、蓄水池;11、水泵;12、分集水沟槽;13、总集水沟槽;14、顶部支架;15、支撑架;16、边框;17、横杆;18、竖杆;19、立杆;20、集水沟槽;21、补水管;22、养护棚;23、棚体;24、棚顶;25、棚壁;26、门体;27、出水管;28、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复合夹芯墙板轨道式移动喷淋养护装置,包括喷淋装置、移动装置和蓄水装置,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支架1、供水管2和喷淋头3,喷淋支架1内包括至少两个隔间4,每个隔间4内分别设置若干供水管2,供水管2上设置若干喷淋头3;

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隔间4内,包括设置于隔间4地面上的轨道支架5,轨道支架5上设置一组导轨6,导轨6上设置数组传动轮7和电机8,传动轮7上设置托板9;

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池10和集水沟槽20,蓄水池10内设置水泵11,水泵11上设置出水管27与供水管2连通,集水沟槽包括分集水沟槽12和总集水沟槽13,分集水沟槽12设置于导轨6下方,分集水沟槽12通过总集水沟槽13与蓄水池10连通。

所述喷淋支架1包括顶部支架14和支撑架15,顶部支架14和支撑架15相互垂直,顶部支架14包括边框16和边框16内设置的若干条横杆17和竖杆18,横杆17相互平行设置,竖杆18相互平行设置,横杆17和竖杆18相互垂直,支撑架15包括沿导轨6方向平行设置的数组立杆19,立杆19的顶端分别与横杆17和竖杆18的相交处连接,立杆19的底端插接入地面内。

所述每组立杆19之间的间距为2.5-3m,立杆19与靠近立杆19一侧的导轨6之间的间距为10-15cm。

所述顶部支架14和支撑架15上设置数组相互连通的供水管2。

所述横杆17和立杆19的供水管2上设置喷淋头3,喷淋头3朝向移动装置一侧设置,喷淋头3之间的间距为30-50cm。

所述集水沟槽20设置于地面内,集水沟槽20的两侧壁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

所述分集水沟槽12沿靠近总集水沟槽13的方向深度逐渐增大,总集水沟槽13沿靠近蓄水池10的方向深度逐渐增大。

所述蓄水池10上还设有补水管21。

所述喷淋装置的外部设置养护棚22,包括棚体23和棚顶24,棚体23与导轨6平行的的两侧设置棚壁25,棚体23的前后两端设置门体26。

所述分集水沟槽12的长度不短于导轨6的长度。

作业前,先将墙板28卧式放置在托板9上,启动电机8使传动轮7转动,在传动轮7的转动作用下使托板9从起始位置向养护棚22内方向移动;同时开启水泵11,将水从蓄水池10通过出水管27输送至供水管2,再通过喷淋头3喷出,由于喷淋头3是分别设置于托板9的两侧和上方的,因此水能够从多个方向喷洒在墙板28表面,能够尽可能覆盖墙板28的表面和多个侧面,当托板9运动至养护棚22最内侧时关闭电机8,将墙板28取下并放置于养护棚22内,待养护28棚内墙板堆放满后,关闭卷帘门等门体26,待墙板28达到养护龄期后,开启门体26,移走墙板28即完成了墙板养护作业。

多余的喷淋水从托板9上流入分集水沟槽12内,由于分集水沟槽12存在前后深度落差,因此水会从喷淋开始位置向总集水沟槽13方向运动最终进入总集水沟槽13汇聚,而总集水沟槽13的深度也存在落差,因此总集水沟槽13的水会从分集水沟槽12的流入端向蓄水池10方向运动直至进入蓄水池10内,再通过水泵11重新输送至喷淋装置从而达到水循环的目的,当蓄水池10内的水不足时,外接水源通过补水管21向蓄水池10内注水保证喷淋用水足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