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3935发布日期:2019-06-22 01:0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预制梁和预制墙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框架结构能大幅提高建造能力和建造速度,节省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保障了建造质量。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中连接方式是该结构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该结构的薄弱环节,只要预制构件的接合部位有可靠的连接,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框架结构中,目前常规的墙板安装方式是采用填充的方式。填充墙的材料可大体分为轻质砖、砌块和板材 三类,上述的填充墙体围护体系(围护体系是指建筑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门、窗、墙等, 能够有效地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中,墙板与框架梁、柱的连接节点是控制墙板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公告号为CN2070036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梁与预制墙板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预制墙板和预制梁,所述预制墙板的至少一墙板面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顶面低于所述预制墙板的顶面,所述凸柱的顶部设有穿接件,所述预制梁设有穿接孔,所述预制梁搭接在所述凸柱的顶部,所述穿接件伸入所述穿接孔中,所述预制墙板具有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该专利预制梁和预制墙板仅仅通过单一的穿接件连接,虽然连接方式简单,但是连接较为薄弱,若穿接件出现质量问题,发生断裂,直接影响到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连接稳定性,对建筑会造成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连接节点,其优点是使预制梁和预制墙板连接的更加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梁和预制墙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制墙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预制梁一端的容纳槽,所述预制梁与容纳槽相对应的上表面竖直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预制梁与容纳槽贴合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与螺纹孔相连通的滑孔,并且容纳槽的侧壁与滑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滑孔内沿滑孔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块,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插块背离卡槽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螺栓抵触使插块向卡槽内滑动的切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开设对预制梁的端部起到了承接作用。工作人员首先将预制梁的端部放入容纳槽中,然后将螺栓旋入螺纹孔内,使螺栓的端部抵触插块的切面,使插块一部分滑移进卡槽内,从而使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相对位置固定。此种方式,不但限定了预制梁的安装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对预制梁进行找位,而且固定方式结构也十分简单,安装十分便捷,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孔内沿滑孔长度方向滚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承托插块减少插块滑动摩擦力的支撑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辊的设置,减少了插块在滑孔内滑动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插块在滑孔内的滑动连接转为轮式连接,使得工作人员旋拧螺栓时更容易使插块滑动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插入卡槽的端面开设有便于与卡槽对接的倒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插块向卡槽内插接时,倒角的开设使得插块插入到卡槽内有了容错空间,提高了对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辊的周面套设有橡胶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可通过自身的柔性形变增加与插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支撑辊的承托压强,减少插块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孔的两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支撑辊端部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的开设,限定了支撑辊的滑动位移,使得插块滑移的过程中,支撑辊不易从滑孔内滑出,影响到预制梁的正常安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孔的底面沿滑孔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与插块固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插块自动从滑孔内伸出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槽的侧壁以及连接板的一侧固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设置,给插块实时提供背离伸出滑孔的方向一个弹性力,使得工作人员对预制梁进行安装时,插块不凸出于预制梁的侧壁外,从而便于对预制梁的端部与容纳槽之间的安插,给预制梁的安设提供了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墙板的一侧固接有用于承托预制梁的承托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柱的设置减轻了预制墙板支撑预制梁的支撑压力,从而使得预制梁和预制墙板之间固定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梁的底面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固接有辅助梁,并且辅助梁的端部抵触于承托柱背离预制墙板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梁的设置,增加了预制梁的支撑强度,而且辅助梁的端部抵触于承托柱背离预制墙板的一侧,从而对预制梁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梁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朝向承托柱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将辅助梁和承托柱相互固定的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的设置给预制梁和预制墙板之间余留了螺栓的安装位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孔将预制梁和预制墙板之间相互固定,也间接使预制梁和预制墙板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提高了预制梁和预制墙板之间连接的便携性。工作人员首先将预制梁的端部放入容纳槽中,然后将螺栓旋入螺纹孔内,使螺栓的端部抵触插块的切面,使插块一部分滑移进卡槽内,从而使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相对位置固定。此种方式,不但限定了预制梁的安装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对预制梁进行找位,而且固定方式结构也十分简单,安装十分便捷;

二、提高了插块滑动的更加顺畅。支撑辊的设置,减少了插块在滑孔内滑动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插块在滑孔内的滑动连接转为轮式连接,使得工作人员旋拧螺栓时更容易使插块滑动到卡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制梁和预制墙板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体现预制梁和预制墙板连接状态图;

图3是体现预制梁和预制墙板连接关系剖视图;

图4是图3细节A处的放大图;

图5是体现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墙板;11、容纳槽;12、承托柱;13、卡槽;2、预制梁;21、螺纹孔;22、滑孔;23、辅助梁;231、安装孔;24、限位槽;25、滑槽;3、螺栓;4、插块;41、连接板;42、弹簧;5、支撑辊;51、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预制梁和预制墙板的连接节点。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预制墙板1以及和预制墙板1相互插接的预制梁2。

如图1和图2所示,预制墙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预制梁2端部的容纳槽11,当预制梁2的端部竖直插入进容纳槽11时,使得预制梁2的端部与容纳槽11的内部完全契合。并且预制墙板1的一侧竖直固接有承托柱12,使得承托柱12的上表面承托于预制梁2的下表面,从而分担了预制墙板1对预制梁2的承托压力,也使得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1之间搭接的更加稳定。预制梁2的下表面沿预制梁2的长度方向固接有辅助梁23,辅助梁23朝向承托柱12的端面抵触于承托柱12背离预制墙板1的一侧从而使得辅助梁23不仅提高了支撑梁的支撑强度,而且还提高了预制梁2与承托柱12之间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1的容纳槽11相互搭接的上表面竖直开设有两个螺纹孔21,螺纹孔21内螺纹连接有螺栓3;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1贴合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两个与螺纹孔21相互连通的滑孔22,而容纳槽11的侧壁上与滑孔2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滑孔22孔径相同的卡槽13,滑孔22内沿滑孔22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插块4,插块4背离卡槽13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和螺栓3的端部相抵触的切面。当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1的容纳槽11相互搭接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旋转螺栓3,使螺栓3的头部抵触于插块4的切面上,从而带动插块4在滑孔22内沿滑孔22的长度方向滑移,使得插块4部分插入卡槽13内,使得预制梁2和预制墙板1之间固接的更加稳定,而且插块4朝向卡槽13的端面开设有四个倒角,从而使插块4朝向卡槽13的端部尺寸小于卡槽13的口径,从而便于将插块4插入进卡槽13内,减少了对接难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滑孔22的底面上沿滑孔22的长度方向滚动连接有四个支撑辊5,并且插块4放置于支撑辊5上。当插块4在滑孔22内滑移的过程中,支撑辊5的设置减少了插块4直接与滑孔22底面滑移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旋拧螺栓3的过程中,使得插块4在滑孔22内滑移的更加顺畅。而且支撑辊5的外周面上还套设有橡胶圈51,当支撑辊5承托插块4时,橡胶圈51可通过自身弹性形变,增加插块4与支撑辊5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插块4在滑孔22内滑动的更加平稳。而且滑孔22的两侧壁开设有容纳支撑辊5的限位槽24,从而使得插块4在滑孔22内滑动时,支撑辊5跟随插块4滚动的过程中,不会从滑孔22的端口滑出。

如图3和图4所示,滑孔22的底面沿滑孔22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5,滑槽25内设置有与插块4下表面固接的连接板41,连接板41朝向卡槽13的一侧与滑槽25的内壁留有空隙,并且在此空隙内水平设置有弹簧42,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滑槽25的侧壁固接以及和连接板41固接。使得工作人员对预制梁2与预制墙板1相互插接时,插块4不会在滑孔22内自由滑动,使得插块4在弹簧42的限制下,不从滑孔22内滑出,便于预制梁2和预制墙板1的安插。

如图5所示,辅助梁23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孔231,安装孔231朝向支撑柱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3,用于将预制梁2和支撑柱辅助固定,从而增加了预制梁2和预制墙板1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工作过程:若要对预制梁2和预制墙板1相互固定时,首先将预制梁2的一端插入进容纳槽11内,然后旋紧预制梁2上的螺栓3,使的螺栓3抵触于插块4的切面上,使得插块4在滑孔22内滑动,并插入进卡槽13内,使得预制梁2和预制墙板1之间得到了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再通过安装孔231将两个旋紧,将支撑柱与预制梁2相互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