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410发布日期:2019-04-29 12:32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线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



背景技术:

随着一种电热墙围板在煤改电的环境治理中大量应用,为了提高装饰效果,装饰线条在电热墙围板安装中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电热墙围板安装的特点:电热墙围板厚度11mm、木龙骨厚度9mm,目前该领域装饰条基本采用20mm×20mm各种颜色的角铝。

但是在安装装饰角铝时,通常采用在装饰角铝内面涂抹胶水的方式,使得装饰角铝的内面通过胶水与电热墙围板的外表面进行粘接,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有:1)胶水用量不当时,会出现粘接不牢或胶水溢出现象,进而影响美观;2)因胶水固化需要一定时间,操作不方便,占用时间长,影响工作效率;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螺钉把装饰角条与电热墙围板链接在一起,但这种方式因螺钉冒外露会影响装饰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安装快捷、拆卸方便的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安装快捷、拆卸方便,而且装饰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所述装饰线条为F型一体结构,包括外侧平面板、内立平面板和顶平面板;所述外侧平面板与所述内立平面板平行放置,并且所述外侧平面板、所述内立平面板均与所述顶平面板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平面板与所述内立平面板之间的距离为10.5mm。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平面板宽度为20mm。

进一步的,所述顶平面板宽度为20.7mm。

进一步的,所述内立平面板宽度为26mm。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线条的材质为铝合金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或木质材料。

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F型结构装饰线条的设计,利用装饰线条的外侧平面板与内立平面板之间的10.5mm间隔,在应用安装时,可以将装饰线条从电热墙围板的上面直接插入,装饰线条就会与电热墙围板牢牢卡住。实现了快捷安装、方便拆卸,而且装饰效果好。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克服了现有装饰线条在电热墙围板安装中存在的粘接不牢或胶水外溢,操作时间长和装饰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安装速度、装饰效果,同时又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墙围板与F型装饰线条的安装结构图。

图中:1-顶平面板,2-外侧平面板,3-内立平面板,4-电热墙围板,5-木龙骨,6-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热墙围板专用F型装饰线条,装饰线条为F型一体结构,包括外侧平面板2、内立平面板3和顶平面板1;外侧平面板2与内立平面板3平行放置,并且外侧平面板2、内立平面板3均与顶平面板1垂直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饰线条的外侧平面板2与内立平面板3之间的10.5mm间隔,在应用安装时,可以将装饰线条从电热墙围板4的上面直接插入,装饰线条就会与电热墙围板4牢牢卡住,实现了快捷安装、方便拆卸,而且装饰效果好。

具体的,外侧平面板2与内立平面板3之间的距离为10.5mm。

具体的,外侧平面板2宽度为20mm。

具体的,顶平面板1宽度为20.7mm。

具体的,内立平面板3宽度为26mm。

为了进一步体现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装饰线条的材质为铝合金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或木质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木质材料,这样,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由图2所示,在预安装电热墙围板的墙体6上画好位置,安装上木龙骨5,在木龙骨5上安装上电热墙围板4,在电热墙板4的电源线连接完成后,放置在墙体6与电热墙围板4背面的空隙中,用F型装饰线条的内立平面板3紧贴在电热墙围板4的背面,然后用力推动F型装饰线条整体,F型装饰线条向下移动,使外侧平面板2接触到电热墙围4的上断面,此时由于内立平面板3与外侧平面板2之间距离仅为10.5mm,小于电热墙围板4的厚度11mm,安装人员可用薄片工具将外侧平面板2向外撬动,使外侧平面板2的一侧卡接在电热墙围板4的前面板上,最后,沿着F型装饰条的方向向下加压,使得电热墙围板4的上端卡入外侧平面板2与内立平面板3之间,并接触到顶平面板1,安装结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