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631发布日期:2019-08-20 23:27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



背景技术:

目前,贴砖主要以半干湿法进行地面瓷砖的铺贴,工程装修逐步开始使用砂浆进行铺贴,铺贴时常用锯齿刮刀将砂浆刮成条纹状。但是现有技术中工人常用的锯齿刮刀的齿部和凹口均为尖锐状,由此刮出的砂浆的凸部和凹部形状为尖锐状的,对于现有砂浆铺贴存在不易揉压以及贴砖时容易出现空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锯齿刮刀刮砂浆容易导致揉压困难且易出现空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包括条状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下缘开设有多个凹口,且多个所述凹口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凹口之间形成有齿部,且每一所述齿部包括两个平行的垂向边以及垂直于所述垂向边的底边;所述齿部的底边的长度大于10mm,且相邻两个齿部之间的凹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齿部的底边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所述主体还形成有垂向靠边以及所述平贴部,且所述平贴部包括水平贴边;所述水平贴边与所述齿部分别位于所述垂向靠边的两侧;所述水平贴边的长度大于100mm,且所述水平贴边与所述齿部的底边的垂向距离大于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所述齿部中包括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且所述第一齿部的底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齿部的底边的长度;每隔预设数量的第二齿部设有一个第一齿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所述第一齿部的宽度是所述第二齿部的宽度的1.5-3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所述第二齿部的数量是所述第一齿部的数量的5-12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每一所述凹口的顶面呈圆弧面状;每一所述齿部的底边呈圆弧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每一所述凹口的垂向深度和每一所述齿部的垂向高度分别大于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所述主体的顶端具有用于手握的握持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刮刀中,所述握持部由所述主体的顶部卷曲形成。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将砂浆刮成宽状的条纹,使贴砖时更容易被揉压,且不容易出现空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贴砖时刮砂浆的刮刀,其包括条状的主体1,在主体1的下缘开设有多个凹口2,且多个凹口2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凹口2之间形成有齿部3,且每一个齿部3包括两个平行的垂向边31以及垂直于垂向边31的底边32。齿部3的底边32的长度大于10mm,且相邻两个齿部3之间的凹口2的宽度大于齿部3的底边32的长度。通过该设计使砂浆更容易揉压,避免出现空鼓。

其中,每一个凹口2的顶面21可以为平面状或呈圆弧面状,每一个凹口2的顶面21优选为圆弧面状,即凹口2大致呈“U”型。每一个齿部3的底边32呈直线状或圆弧形状,每一个齿部3的底边32优选为圆弧形,即齿部3大致呈“∩”型。

其中,每一个凹口2的垂向深度和每一个齿部3的垂向高度分别大于20mm。

主体1上还形成有垂向靠边11以及平贴部4,且平贴部4包括水平贴边41,水平贴边41与齿部3分别位于垂向靠边11的两侧。水平贴边41的长度大于100mm,且水平贴边41与齿部3的底边32的垂向距离大于20mm。在贴砖时水平贴边41用于抵接在一侧的已贴砖的表面上,同时垂向靠边11抵接在已贴砖的侧端,以保证刮刀刮砂浆过程中保持平稳。

齿部3中包括第一齿部10和第二齿部20,且第一齿部10的底边32的长度大于第二齿部20的底边32的长度,每隔预设数量的第二齿部20设有一个第一齿部10,通过设计不同宽度的齿部3使刮出的砂浆的条纹的宽度不同,进而应付膨胀收缩力。优选地,第一齿部10的宽度是第二齿部20的宽度的1.5-3倍。优选地,第二齿部20的数量是第一齿部10的数量的5-12倍,进而可以实现在少量第一齿部10的情况下就能够应付膨胀收缩力。

主体1的顶端具有用于手握的握持部(该握持部可由主体1的顶部卷曲形成,图中未标示),方便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但这些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