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9799发布日期:2019-07-13 08:24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结构一般为刚性结构,结构复杂,安装耗时长。例如,在农业中广泛使用的温室,其采用透明薄膜覆盖于刚性结构表面,虽然能起到温室的效果,但是存在刚性结构搭建比较繁杂、费用较大等缺陷。而且,现有厂房结构大多采用钢结构支撑,增加了建筑成本和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其具有建造成本低、搭建方便、工期短、节约人力、便于操作使用的效果。

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适用于温室,包括由单层或多层透明薄膜形成的中间层,所述透明薄膜的外表面设有加固网绳(薄膜自身强度满足要求,也可不设加固网绳);

内层和外层或者单层、多层两端分别通过两侧的保温承压墙体形成封闭腔室,并分别连接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使其膨胀形成无刚性承重结构稳定支撑;

所述外层的外侧设置活动或固定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可活动保温层时,则连接充气装置,活动保温层与密闭腔室外层之间经充气装置充气形成气垫后,由与其末端相连的牵引装置带动卷起或展开。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与活动保温层相连的连接线杆,所述连接线杆底部由支架支撑,所述支架通过转动轴连接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或手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杆两端分别连接拉线。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腔室内部设置地热井和回水井,所述地热井内部设有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连接抽水泵;所述回水井通过回水泵连接集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与散热器相连,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抽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为风机。

进一步的,至少一侧保温承压墙设置保压舱,保压舱安装有密封门,所述保压舱壁上装有泄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两侧保温承压墙体设有可开合的通风口,通风口处安装用于感应室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腔室与中间层分别连接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适用于厂房和库房,包括由单层或多层薄膜形成的中间层,其两端分别通过两侧承压墙体形成封闭腔室并分别连接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使其膨胀形成稳定支撑;

所述腔室的外侧设置固定保温层,所述固定保温层底部连接多个水平设置的拉线杆,拉线杆的底部由支架支撑,所述支架的上端连接拉线。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为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两侧墙体设有可开合的通风口,通风口处安装用于感应室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腔室或中间层分别连接充气装置。

进一步的,至少一侧承压墙体外侧设有保压舱、密封门、泄压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充气式,整体结构重量轻,可以不用承重刚性支架,施工速度快、建造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利用地热来保持室内温度,室内温度根据需要可以调节;

(3)本实用新型在活动保温层和密闭腔室外层之间设置充气装置,保温层掀开或者覆盖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适应现代化程度高,节约人力、物力,空间大,便于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膜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其中,1-活动保温层,2-透明薄膜,3-加固网,4-保温承压墙体,5-第一风机,6-储放槽,7-集水箱,8-回水泵,9-薄膜散热器,10-回水井,11-地热井,12-抽水泵,13-管道,14-转动轴,15-支架,16A、16B-密封门,17-保压舱,18-第二风机,19-第三风机,20-进气管,21-连接线杆,22-通风口,23-拉线,24-固定保温层,25-薄膜,26-拉线杆,2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搭建复杂、成本较高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作为温室使用,包括由活动保温层1、腔室两侧承压墙体4、牵引装置、充气装置和地热装置。

腔室包括多层截面呈弧形的透明薄膜,每一层透明薄膜外表面均设有加固网绳3,具有加固作用,能够提高承压抗风能力。在透明薄膜自身张拉力可以满足强度要求时也可以不设加固网绳。

所述各层腔室安装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各层透明薄膜为塑料膜,所述加固网3为网绳。

内层和外层或者单层、多层两端分别通过两侧承压墙体4形成封闭腔室,并分别连接充气装置。

所述充气装置包括通过进气管20与腔室相连的第三风机19,由第三风机19分别向各腔室充气,使其膨胀形成稳定支撑。

封闭腔室内部通过进气管20连接第三风机19。

使用时,启动第三风机19,通过第三风机19分别向各腔室充气;由于内外两层或单层与外界是封闭的,内层和外层在气压的作用下升起来;各腔室内都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气压升到设定值时,第三风机自动停止;当气压小于设定值时,第三风机19自动开启,使温室内始终保持在设定的气压范围内。

所述腔室的最外侧设置活动保温层1,活动保温层1的一端收集在储放槽6内,活动保温层1的另一端连接牵引装置,由牵引装置带动活动保温层1从一侧扦拉至另一侧覆盖于腔室外表面,也可以通过牵引装置将活动保温层1收起。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连接线杆21、支架15和转动轴14,连接线杆21与活动保温层1的端部固定,连接线杆21与地面平行且沿温室长度方向设置;连接线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架15,所述连接线杆21两端分别连接拉线23,拉线23的末端与地面固定。

所述支架15的底部连接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连接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动轴14旋转,进而使支架15带动连接线杆21以转动轴14为中心、以支架15为半径转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所述活动保温层1和透明薄膜2之间通过进气管20连接第一风机5。

当活动保温层1需要掀开或者覆盖时,首先启动第一风机5,将活动保温层1吹离腔室外层并形成气垫,再启动电机,使支架15经连接线杆21带动活动保温层1覆盖或者掀开;需要掀开时活动保温层落入活动保温层1的储放槽6。

在白天有太阳时把活动保温层1卷起来落入储放槽6,到晚上时把活动保温层1提起覆盖,以对温室进行保温。

至少一侧承压墙体4设置保压舱17,保压舱17分别安装有通往外界密封门16A、内部密封门16B,每个保压舱17可以装一道门,也可以装多道门;每道保压舱墙体上都装有卸压阀,以便开启密封门时泄压。

由于一侧或两侧承压墙体4设有保压舱17,保压舱17设有密封门16A、16B,当人员或车辆需要进入厂房或温室时,首先打开与外界连通的密封门16A进入保压舱17,关闭此密封门16A,再打开与室内连通的密封门16B,进入温室或厂房。当在人员或车辆外出时,先打开与室内连通的密封门16B,进入保压舱17,并关闭此密封门16B,再打开与外界连通的密封门16A,之后关闭此密封门16A。

所述承压墙体4的一侧设有可开合的通风口22,通风口22处安装用于感应室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承压墙体4的另一侧设有与封闭腔室内部连通的第二风机18;通过第二风机18向封闭腔室内通风,当气压达到设定值,通风口22自动开启,进行通风换气;通风完毕后,第二风机18停止运行,通风口自动关闭。

所述地热装置设置于封闭腔室内,包括地热井11、回水井10、集水箱7和薄膜散热器9,所述地热井11内部设有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连接抽水泵12,抽水泵12通过管道13连接薄膜散热器9;所述回水井10通过回水泵8连接集水箱7;所述集水箱7与薄膜散热器9相连。

当遇到寒冷天气,温室不能保持到所需温度时,地热井11启动,地热井11的水经薄膜散热器9散热后再流入集水箱7,经回水泵8注入回水井10。

地热井11的开启,由安装在室内的温控器来控制;当温度达到设计值以上时地热井停止;当温度低于设计值时地热井11自动开启,使温室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计值温度以上。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刚性承重支撑结构,如图4所示,作为厂房使用时,内层和外层或单层、多层薄膜两端分别通过两侧承压墙体形成封闭腔室,并分别连接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使其膨胀形成无刚性承重结构稳定支撑。

由于厂房可以不需要太多阳光,因此,可以将薄膜25设置成不透明。

所述腔室的外侧设置固定保温层24,所述固定保温层24底部连接多个设置的拉线杆26,拉线杆26的底部由支架27上部支撑,所述支架27的底部与地面固定。

所述充气装置为风机。

所述两侧承压墙体设有可开合的通风口,通风口处安装用于感应室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两侧承压墙体一侧或两侧设有与封闭腔室内部连通的风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