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7357发布日期:2019-06-13 09:3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檐口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



背景技术:

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同时也是指建筑构图中在顶部的典型地带线脚并凸的水平部件,特指古典建筑檐部三个部分的最上部分,檐口种类与形状相互固定,在遭遇暴雨时,由于雨量大于排水量,导致了檐口出现漫水现象,雨水倒灌入墙体内部,防水性能差。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在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均只是在檐口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接水盒,这些接水盒多通过螺栓固定或者预先固定设置在墙体上,所以在损坏需要更换或需要清理时拆卸也较复杂,不便于更换和清理,而且这些防水机构的挡水效果较低,还是会有一部分水直接落到地面,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对墙体的底部造成迸溅,影响墙体寿命。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以解决现在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均只是在檐口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接水盒,这些接水盒多通过螺栓固定或者预先固定设置在墙体上,所以在损坏需要更换或需要清理时拆卸也较复杂,不便于更换和清理,而且这些防水机构的挡水效果较低,还是会有一部分水直接落到地面,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对墙体的底部造成迸溅,影响墙体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包括屋檐、屋檐斜板、接水盒、墙体预留固定座、下水管、外墙体和漏水孔;所述外墙体的一侧在建造时预先固定设置有一个墙体预留固定座;所述墙体预留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接水盒;所述接水盒的两侧均通过拧接固定安装有一根下水管;所述屋檐固定安装在外墙体的顶部;所述屋檐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屋檐斜板。

进一步的,所述屋檐顶部一侧的屋檐斜板为倾斜状结构,相对于屋檐的倾斜角度为45°。

进一步的,所述屋檐上的导水槽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漏水孔,且漏水孔的一侧与屋檐和屋檐斜板的内重合线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预留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倒梯形的凹槽状结构,接水盒的底部也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倒梯形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盒的一侧顶部设置有一个倾斜的挡板,且接水盒固定后这个挡板的顶部比屋檐一侧高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屋檐的设置,有利于大大降低漏水现象产生,在降雨天气时雨水会先在屋顶流到屋檐顶部的导水槽中并继续朝斜下方流动,然后通过屋檐上的漏水孔向下流到接水盒中,漏水孔较靠下的位置不会使导水槽与屋檐斜板的接触位置存水,排水更加彻底,并且屋檐在拼接后屋檐斜板之间只会存在较小的缝隙,这一小部分水向下流动时会接触到接水盒一侧顶部的倾斜挡板,然后这些水也会流到接水盒中,挡水效果和收集水效果大大提高,大大降低对墙体底部造成的迸溅,提高墙体寿命。

墙体预留固定座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方便性,墙体预留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倒梯形的凹槽状结构,接水盒的底部也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倒梯形凸起结构,使用本装置时先通过墙体预留固定座顶部一侧的开口将接水盒放置在墙体预留固定座的顶部,并使接水盒底部的倒梯形凸起与墙体预留固定座顶部的倒梯形凹槽完全贴合,这样即可配合重力作用将接水盒放置稳定,无需使用螺栓进行固定,在后期接水盒损坏需要更换或需要清理时也可以直接向斜上方取出,更换和清理时的方便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屋檐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屋檐-1;屋檐斜板-2;接水盒-3;墙体预留固定座-4;下水管-5;外墙体-6;漏水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的屋顶檐口防水机构,包括屋檐1、屋檐斜板2、接水盒3、墙体预留固定座4、下水管5、外墙体6和漏水孔7;外墙体6的一侧在建造时预先固定设置有一个墙体预留固定座4;墙体预留固定座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接水盒3;接水盒3的两侧均通过拧接固定安装有一根下水管5;屋檐1固定安装在外墙体6的顶部;屋檐1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屋檐斜板2。

其中,所述屋檐1顶部一侧的屋檐斜板2为倾斜状结构,相对于屋檐1的倾斜角度为45°,在降雨天气时雨水会先在屋顶流到屋檐1顶部的导水槽中并继续朝斜下方流动,直到接触到屋檐斜板2后会被屋檐斜板2阻挡,不会继续向前流动,然后这些水便会通过屋檐1上的漏水孔7向下流到接水盒3中。

其中,所述屋檐1上的导水槽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漏水孔7,且漏水孔7的一侧与屋檐1和屋檐斜板2的内重合线相切,降雨天气时水会通过屋檐1上的漏水孔7向下流到接水盒3中,而且漏水孔7较靠下的位置不会使导水槽与屋檐斜板2的接触位置存水,排水更加彻底。

其中,所述墙体预留固定座4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倒梯形的凹槽状结构,接水盒3的底部也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倒梯形凸起结构,使用本装置时先通过墙体预留固定座4顶部一侧的开口将接水盒3放置在墙体预留固定座4的顶部,并使接水盒3底部的倒梯形凸起与墙体预留固定座4顶部的倒梯形凹槽完全贴合,这样即可配合重力作用将接水盒3放置稳定,无需使用螺栓进行固定,在后期接水盒3损坏需要更换或需要清理时也可以直接向斜上方取出,更换和清理时的方便性大大提高。

其中,所述接水盒3的一侧顶部设置有一个倾斜的挡板,且接水盒3固定后这个挡板的顶部比屋檐1一侧高10cm,屋檐1在拼接后屋檐斜板2之间只会存在较小的缝隙,这一小部分水向下流动时会接触到接水盒3一侧顶部的倾斜挡板,然后这些水也会流到接水盒3中,挡水效果和收集水效果大大提高,大大降低对墙体底部造成的迸溅,提高墙体寿命。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建造外墙体6时将墙体预留固定座4一同建造在外墙体6的一侧,形成一个不需要拆卸的一体式结构,牢固性也会大大提高,在使用本装置时先通过墙体预留固定座4顶部一侧的开口将接水盒3放置在墙体预留固定座4的顶部,并使接水盒3底部的倒梯形凸起与墙体预留固定座4顶部的倒梯形凹槽完全贴合,这样即可配合重力作用将接水盒3放置稳定,无需使用螺栓进行固定,在后期接水盒3损坏需要更换或需要清理时也可以直接向斜上方取出,更换和清理时的方便性大大提高,将接水盒3放置稳定后分别将两根下水管5拧接安装在接水盒3的两侧,在降雨天气时雨水会先在屋顶流到屋檐1顶部的导水槽中并继续朝斜下方流动,直到接触到屋檐斜板2后会被屋檐斜板2阻挡,不会继续向前流动,然后这些水便会通过屋檐1上的漏水孔7向下流到接水盒3中,而且漏水孔7较靠下的位置不会使导水槽与屋檐斜板2的接触位置存水,排水更加彻底,并且屋檐1在拼接后屋檐斜板2之间只会存在较小的缝隙,这一小部分水向下流动时会接触到接水盒3一侧顶部的倾斜挡板,然后这些水也会流到接水盒3中,挡水效果和收集水效果大大提高,大大降低对墙体底部造成的迸溅,提高墙体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