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剪力墙预留洞口用封堵构造。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剪力墙上开设有预留洞口,预留洞口主要有:放线洞、泵管洞、工字预留洞、厨卫间预留洞、对拉螺栓洞、出屋面管道洞等。目前大部分都是采用两侧填塞细石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封堵预留洞口,但是施工过程中,因质量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剪力墙表面平整度较差的情况出现。
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5649326 A,一种用于封堵外墙预留洞口的模板结构及封堵方法,其包括设置在外墙上预留洞口两侧的外模板和内模板,所述的外模板是由两块对称的模板采用合页连接构成的可折叠式模板,在内模板上端设置有浇筑口,在外模板和内模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铁丝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将外模板和内模板拉结固定。外模板和内模板通过铁丝相互拉结固定,因此,不要另外搭设支撑模板的支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节约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安装简单、快捷,而且整个模板结构强度较好,在预留洞口封堵好后,拆卸下来的外模板和内模板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施工材料。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内模板上端设置的浇筑口如果太小,会造成施工效率低,如果浇筑口太大,便会造成墙表面的平整度差,浇筑口的大小也不易控制。另外,外模板是由两块对称的模板采用合页连接构成的可折叠式模板,两块模板之间存在缝隙,同样造成封堵预留洞口后墙表面的平整度差的问题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堵成型效果好,剪力墙封堵预留洞口表面的平整度一致,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的建筑混凝土剪力墙预留洞口用封堵构造。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混凝土剪力墙预留洞口用封堵构造,包括设置在剪力墙上预留洞口两侧的填料装置,所述填料装置包括由两侧板、后板和底板组成的填料腔体以及设于底板下方用于将填料腔体固定在剪力墙上的固定板,所述填料腔体顶部敞开形成一用于将细石混凝土添加到预留洞口的填料口,还包括用于将伸出预留洞口外的细石混凝土切削平整的切削板,在两侧板上对应开设有用于插入切削板进行切削细石混凝土的切削槽,所述固定板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在剪力墙上。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槽与底板垂直设置,所述切削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建筑混凝土剪力墙预留洞口用封堵构造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填料装置,方便将细石混凝土添加到预留洞口内,通过设有切削板和切削槽,将伸出预留洞口多余的细石混凝土切削掉,以实现剪力墙封堵预留洞口的表面平整度一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封堵成型效果好,剪力墙封堵预留洞口表面的平整度一致,施工效率高,操作方便,节能环保,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料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填料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建筑混凝土剪力墙预留洞口用封堵构造,包括设置在剪力墙1上预留洞口两侧的填料装置2,填料装置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耐腐蚀性好,可延长使用寿命。填料装置2包括由两侧板3、后板4和底板5组成的填料腔体6以及设于底板5下方用于将填料腔体6固定在剪力墙1上的固定板7,填料腔体6顶部敞开形成一用于将细石混凝土8添加到预留洞口的填料口9,通过填料口9将细石混凝土8添加到填料腔体6内,最终将预留洞口填满。
为提高剪力墙1表面平整度,还包括用于将伸出预留洞口外的细石混凝土8切削平整的切削板10,在两侧板3上对应开设有用于插入切削板10进行切削细石混凝土8的切削槽11,切削槽11与底板5垂直设置,以实现剪力墙封堵预留洞口的表面平整度一致,保证施工质量。
固定板7通过对拉螺栓12固定在剪力墙1上,可以解放双手,方便将细石混凝土添加到预留洞口中,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填塞洞口大小尺寸,制作填料装置2,将底板5插入到预留洞口内,紧贴预留洞口左、右侧壁和底壁内的剪力墙体,并借用原剪力墙1上的对拉螺栓洞口,用对拉螺栓12将固定板7固定在剪力墙上。然后,从两侧填料口9灌入细石混凝土8,待填塞密实后,将预先加工好的切削板10紧贴剪力墙1插入切削槽11,使得伸出预留洞口多余的细石混凝土8切削掉,以实现剪力墙1封堵预留洞口的表面平整度一致。最后,待细石混凝土8初凝后将该填料装置2拆除。本实用新型封堵成型效果好,剪力墙封堵预留洞口表面的平整度一致,施工效率高,可大力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