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903发布日期:2019-07-10 09:2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单车使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在某些共享单车使用需求较大的交通产生吸引点(如地铁站、大型居住小区等等),经常存在严重的共享单车“潮汐交通”现象。比如,对于早高峰时期的居住小区出入口,因单车供给小于需求,通勤居民往往无车可用;而对于居住小区附近的地铁站出入口,因大量通勤客流的涌入,往往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大量单车无序堆积,影响市容环境。而在晚高峰时期,居住小区与地铁站的单车停放现象往往与早高峰时期相反,同样给通勤居民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度控制车位与停车数量、避免“潮汐交通”现象、单车停放有序、改善市容环境的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包括中心处理平台及其连接控制的地下集中停车库,所述地下集中停车库通过运输管道连接若干个单车取送吸引点,所述单车取送吸引点与中心处理平台通过光纤通信连接。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单车取送吸引点包括多层单车停车位,所述单车停车位之间设置4.0-5.0米宽的运输通道,所述运输通道连通所述运输管道,所述运输通道内设置两个滑槽,托盘置于所述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运输通道上方设置单车出入口,所述单车出入口外设置护棚。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单车停车位包括8-10层的框架,所述框架每层高1.0-1.5米,所述框架宽4.0-5.0米,所述框架内设置水平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两个所述托盘。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运输通道为断面呈环形的钢结构,所述运输通道半径为2.0-2.5米。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单车出入口门高1.0-1.3米。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护棚顶面呈弧形,所述护棚高2.0-2.5米。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单车停车位设置车位检测器和摄像设备。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运输管道为断面呈环形的钢结构,所述运输管道半径为2.0-2.5米,所述运输管道的转弯处设置支墩。

上述的一种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其所述运输管道内壁设置防腐耐磨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单车停车位的车位检测器和摄像设备获得该处存车数量,将存车数量与容量比较,通过运输管道调配各单车停车位的停车数量,满足各单车取送吸引点的用车需求,避免“潮汐交通”现象的发生,把地面单车移至地下停车库,减少地面冗余停车,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品质,根据用车人需求配送单车,减少用车人等车时间,根据用车人使用偏好配送相应品牌单车,实现个性化交通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车取送吸引点的立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主要包括中心处理平台1及其连接控制的地下集中停车库2。

地下集中停车库2通过运输管道3连接若干个单车取送吸引点4,所述运输管道3为断面呈环形的钢结构,所述运输管道3内壁设置防腐耐磨涂层。

所述运输管道3半径为2.0-2.5米,所述运输管道3的转弯处设置支墩。所述单车取送吸引点4与中心处理平台1通过光纤通信5连接。用车人手机客户端6通过GPS7或无线通信8技术连接各单车取送吸引点4的信息。

参照图3,所述单车取送吸引点4包括多层单车停车位41,所述单车停车位41包括8-10层的框架47,所述框架47设置车位检测器48和摄像设备49,用来检测实际停放单车数量和品牌。

所述框架47每层高1.0-1.5米,所述框架47宽4.0-5.0米,所述框架47内设置水平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两个所述托盘,一个单车停车位的尺寸为长2.0-2.5mX宽0.7-0.8mX高1.0-1.5m。

所述单车停车位41之间设置4.0-5.0米宽的运输通道42,所述运输通道42为断面呈环形的钢结构,所述运输通道半径为2.0-2.5米。

所述运输通道42连通所述运输管道3,所述运输通道42内设置两个滑槽43,托盘44置于所述滑槽43内上下移动,单车通过托盘在滑槽之间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车辆进出出入口的功能。

所述运输通道42上方设置单车出入口45,通过单车出入口45来实现用户的取车和送车。

所述单车出入口45门高1.0-1.3米,所述单车出入口45外设置护棚46,所述护棚46顶面呈弧形,所述护棚46高2.0-2.5米。

根据该区域的实际单车使用需求,布设若干个吸引点的单车取送口、一个中心处理平台及一个单车地下集中停车库,中心处理平台及单车集中停车库应根据到各出入口路径之和最短的原则布设在该区域的较中心位置。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共享单车自动运输系统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车人通过手机客户端发出用车需求,并选择自己偏好的单车品牌;

步骤(2)、每一个单车取送口都有最大可停放车容量限制,通过用车人指定或距离较近的单车取送吸引点内的车位检测器和摄像设备判断该单车取送吸引点是否存在该品牌的单车,若不存在,则进入步骤(3);若存在,则进入步骤(4);

步骤(3)、通过光纤通信告知中心处理平台,中心处理平台从单车地下集中停车库调度相应品牌的单车,并通过运输管道运送至该单车出入口,用车人通过手机客户端被告知车牌号,并前往单车出入口领取该单车;

步骤(4)、通过用车人手机客户端告知车牌号,用车人前往该单车取送吸引点的单车出入口领取单车;

步骤(5)、用车人使用共享单车前往目的地,将该车送至目的地附近的单车取送吸引点;

步骤(6)、各单车取送吸引点通过车位检测器调运单车,将车位检测器所测的停放车数量与单车取送吸引点的最大可停车容量作比较,若该处车位检测器所测的停放车数量为Ni,该处单车停车位容量为Qi:

当Ni≥0.8Qi且持续超过t时间时,中心处理平台发出指令使(Ni-0.8Qi)辆的冗余单车从单车停车位通过运输管道运至地下集中停车库;

当Ni≤0.2Qi且持续超过t时间时,中心处理平台发出指令从地下集中停车库补充(0.2Qi-Ni)辆单车至单车取送吸引点的单车停车位。

如图2,设某一用车人意图使用单车由出发地(吸引点A)前往目的地(吸引点B)。

Step1.该用车人通过手机APP发出摩拜单车的用车需求,并指定在吸引点A附近的单车取送口取车;

Step2.该取送口停车位内的车位检测器和摄像设备判断该取送口是否存在摩拜单车;

Step3.假设该取送口不存在摩拜单车,则此时中心处理平台从单车地下集中停车库调度摩拜单车,通过管道运输运送该车至单车出入口。这时用车人将通过手机APP被告知车牌号,并前往单车出入口领取摩拜单车。

Step4.用车人使用摩拜单车前往目的地B。

Step5.用车人将该车送至目的地B附近的单车出入口。

Step6.单车被放至托盘后,通过滑槽运输至出入口下方的某一停车位。

此次用车结束。

本实用新型通过单车停车位的车位检测器和摄像设备获得该处存车数量,将存车数量与容量比较,通过运输管道调配各单车停车位的停车数量,满足各单车取送吸引点的用车需求,避免“潮汐交通”现象的发生,把地面单车移至地下停车库,减少地面冗余停车,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品质,根据用车人需求配送单车,减少用车人等车时间,根据用车人使用偏好配送相应品牌单车,实现个性化交通配置。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