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6829发布日期:2019-08-03 15:5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光顶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采光顶的施工现场用到的“施工平台”,早期采用满堂架搭设的形式,此种方法搭设的采光顶的施工平台需要大量的钢管架体或活动架,费用高、效率低,并且影响采光顶的内部区域施工及通行。

现有技术中,根据现场采光连廊的位置、高度及施工荷载,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搭设的满堂架体参数(立杆间距、步距及防倾覆措施),达到高度后在架体上部采用木方及满铺模板作为施工平台,从而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现有采光连廊在施工时,由于采用搭设的满堂架体作为施工平台,由底至顶搭设的钢管操作架体,搭设高度较高,使用大量钢管,耗费人工,钢管架体搭设、拆除占用大量的时间,且不利于下部空间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空间占用小的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包括底台和设置在底台上方的操作台,底台通过其两侧的支撑立杆与操作台连接固定,底台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放置在采光连廊结构反梁外设的挑板上,操作台的上端面设置有铺板。

可选地,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四周,按照临边作业的要求设置防护栏,并在防护栏下部配置挡脚板。

可选地,所述防护栏高900mm,挡脚板高为300mm。

可选地,所述铺板选用18 mm厚的木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立杆向下延伸至底台的下方,并在支撑立杆的底部设置所述万向轮。

可选地,所述底台与操作台均呈矩形框状且相互正对,四根支撑立杆分别将底台与操作台两个正对的框角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台与操作台均是由主梁组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支撑用次梁。

可选地,所述底台与操作台之间设置有斜向和竖向支撑杆。

可选地,所述支撑立杆间设置支撑横杆,支撑立杆与底台长边之间设置支撑斜杆。

可选地,所述支撑立杆采用固定式或伸缩式立杆,支撑立杆与操作台之间垂直或倾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利用由标准构架焊接而成的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可直接站立在平台上进行施工,且整体尺寸不大,可以通过底部万向轮使操作平台在采光连廊范围内移动,同时制作成本低廉,制作方法简单,可以进行快速周转使用,大大节约了建筑施工措施费用的投入,从而可以加快工期进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使用结构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台与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万向轮,2、底台,3、斜向和竖向支撑杆,4、操作台,5、铺板,6、挡脚板,7、防护栏,8、支撑立杆,9、支撑斜杆,10、主梁,11、次梁,12、支撑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作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包括底台2和设置在底台2上方的操作台4,底台2通过其两侧的支撑立杆8与操作台4连接固定,支撑立杆8向下延伸至底台2的下方,并在支撑立杆8的底部设置万向轮1,万向轮1放置在采光连廊结构反梁外设的挑板上,如图2云线所示。

其中:

结合附图1、3,底台2与操作台4均是由主梁10组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支撑用次梁11。底台2与操作台4相互正对,四根支撑立杆8分别将底台2与操作台4两个正对的框角连接,便于支撑立杆8与操作台4垂直连接。

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的底台2和操作台4构造采用梁板结构的形式,以80mm×80mm×5mm的方钢管作主梁10,以50mm×50mm×5mm的方钢管作次梁1111,其余构件采用50mm×50mm×5mm的方钢管进行加工,方钢管之间焊接,操作台4的上端面铺满18 mm厚的木板作为铺板5,铺板5与次梁11固定,使其不松动。

为增强稳定性,底台2与操作台4之间设置有斜向和竖向支撑杆3,支撑立杆8与底台2长边主梁10之间设置支撑斜杆9。

为保证采光顶的施工操作空间,本实施例的支撑立杆8采用伸缩式立杆,根据采光连廊的具体形状,调整操作平台两端的高度。

为增强平台使用的安全性,操作台4上端面四周,按照临边作业的要求设置防护栏7,并在防护栏7下部配置挡脚板6,防护栏7高900mm,挡脚板6高为300mm。

实施例二

如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包括底台2和设置在底台2上方的操作台4,底台2通过其两侧的支撑立杆8与操作台4连接固定,支撑立杆8向下延伸至底台2的下方,并在支撑立杆8的底部设置万向轮1,万向轮1放置在采光连廊结构反梁外设的挑板上。

其中:

结合附图3、4,底台2与操作台4均是由主梁10组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支撑用次梁11。底台2与操作台4相互正对,四根支撑立杆8分别将底台2与操作台4两个正对的框角连接,便于支撑立杆8与操作台4垂直连接。

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的底台2和操作台4构造采用梁板结构的形式,以80mm×80mm×5mm的方钢管作主梁10,以50mm×50mm×5mm的方钢管作次梁1111,其余构件采用50mm×50mm×5mm的方钢管进行加工,方钢管之间焊接,操作台4的上端面铺满18 mm厚的木板作为铺板5,铺板5与次梁11固定,使其不松动。

为增强稳定性,底台2与操作台4之间设置有斜向和竖向支撑杆3,支撑立杆8间设置支撑横杆12。

为增强平台使用的安全性,操作台4上端面四周,按照临边作业的要求设置防护栏7,并在防护栏7下部配置挡脚板6,防护栏7高900mm,挡脚板6高为300mm。

本实施例的支撑立杆8采用固定式立杆,其两端高度根据采光连廊的具体形状决定。

实施例三

如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包括底台2和设置在底台2上方的操作台4,底台2通过其两侧的支撑立杆8与操作台4连接固定,支撑立杆8向下延伸至底台2的下方,并在支撑立杆8的底部设置万向轮1,万向轮1放置在采光连廊结构反梁外设的挑板上。

其中:

结合附图3、5,底台2与操作台4均是由主梁10组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支撑用次梁11。底台2与操作台4一大一小、相互正对,四根支撑立杆8分别将底台2与操作台4两个正对的框角连接,便于支撑立杆8与操作台4倾斜连接。

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的底台2和操作台4构造采用梁板结构的形式,以80mm×80mm×5mm的方钢管作主梁10,以50mm×50mm×5mm的方钢管作次梁1111,其余构件采用50mm×50mm×5mm的方钢管进行加工,方钢管之间焊接,操作台4的上端面铺满18 mm厚的木板作为铺板5,铺板5与次梁11固定,使其不松动。

为增强稳定性,底台2与操作台4之间设置有斜向和竖向支撑杆3,支撑立杆8间设置支撑横杆12。

为增强平台使用的安全性,操作台4上端面四周,按照临边作业的要求设置防护栏7,并在防护栏7下部配置挡脚板6,防护栏7高900mm,挡脚板6高为300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万向轮1设置在采光连廊滑移操作平台的底部,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在底台2的底部,也可以设计在支撑立杆8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支撑立杆8采用固定式立杆,其两端高度根据采光连廊的具体形状决定。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