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1252发布日期:2019-07-24 09:0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属于异构单元体幕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幕墙行业的发展,建筑师对建筑物的造型结构和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建筑造型要求是当今幕墙行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还需要降低幕墙对环境的影响,比如降低玻璃面板反射光,降低玻璃面板反光带来的环境影响。目前在建造出的满足造型要求的幕墙上对玻璃面板的常规处理做法是,通过降低玻璃面板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率或对玻璃面板做遮阳措施,但是从实际实施中可以发现,上述做法会影响玻璃面板的热工性能和视觉通透性,而室外遮阳又需要二次维护,势必增加了建筑使用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其可以满足建筑外观特殊结构需求,满足幕墙各项使用功能要求,同时可调节幕墙单元体的进出错位值及玻璃面板安装角度,降低玻璃面板反光带来的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其安装在楼层由上至下逐渐向室外伸长的主体结构或楼层由上至下逐渐向室内缩进的主体结构上,其特征在于: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包括幕墙单元体,其中:上、下楼层之间安装一幕墙单元体,幕墙单元体的顶部低于上楼层而底部向下延伸超过下楼层;幕墙单元体包括一上横梁,上横梁通过连接件与一横框连接,横框与若干中横梁、一下横梁和两个立柱构成框架,框架上安装有玻璃面板;下面的幕墙单元体的上横梁与上面的幕墙单元体的下横梁上下相对互相插接来实现上面的幕墙单元体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之间的拼接;幕墙单元体的立柱上部通过挂接件与楼层底面固定的主体结构梁相挂接,幕墙单元体的立柱下部通过地台码件与楼层上表面相挂接;幕墙单元体的上横梁通过钢构件与主体结构柱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面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间的进出错位连接,实现了整个单元体幕墙的上下错位的结构效果,满足了建筑师对建筑立面的层叠结构需求。

2、本实用新型利用横梁对插,通过水平相邻两个幕墙单元体间的锯齿形错位连接,满足了水平方向上玻璃面板的角度调节,实现了建筑师对建筑在水平方向上“海浪”结构效果的需求。

3、幕墙单元体的安装角度可以进行灵活调节,在满足结构造型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玻璃面板的角度改变达到了太阳光反射面角度多变效果,有效增加了太阳光的散射,降低了玻璃面板反光带来的环境污染。

4、本实用新型满足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水密性、气密性及平面内变形能力等各项使用功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的一较佳实施例纵剖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纵剖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错位节点的纵剖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错位节点的纵剖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水平转角位置的横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安装在楼层40由上至下逐渐向室外伸长的主体结构(如图1)或楼层40由上至下逐渐向室内缩进的主体结构(如图2)上,如图,本实用新型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包括幕墙单元体,其中:上、下楼层40之间安装一幕墙单元体,幕墙单元体的顶部低于上楼层40而底部向下延伸超过下楼层40;幕墙单元体包括一上横梁11,上横梁11通过连接件14与一横框16连接,横框16与若干中横梁12、一下横梁13和两个立柱15构成框架,框架上安装有玻璃面板20;下面的幕墙单元体的上横梁11与上面的幕墙单元体的下横梁13上下相对互相插接来实现上面的幕墙单元体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之间的拼接,如图5中标号70所示上、下横梁11、13的插接结构;幕墙单元体的立柱15上部通过挂接件51(已有构件)与楼层40底面固定的主体结构梁30相挂接,幕墙单元体的立柱15下部通过地台码件52(已有码件)与楼层40上表面相挂接;幕墙单元体的上横梁11通过钢构件61(如钢梁等)与主体结构柱60相固定连接。

如图1,当幕墙单元体安装在楼层40由上至下逐渐向室外伸长的主体结构上时,幕墙单元体上的横框16相对于上横梁11向室外伸出而实现上面的幕墙单元体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间的错位,以使本实用新型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整体构成上凹下凸的台阶结构。

如图2,当幕墙单元体安装在楼层40由上至下逐渐向室内缩进的主体结构上时,幕墙单元体上的横框16相对于上横梁11向室内伸入而实现上面的幕墙单元体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间的错位,以使本实用新型空间错位式异构单元体幕墙整体构成上凸下凹的倒台阶结构。

如图3和图4,幕墙单元体上介于上、下楼层40之间的部分上安装玻璃面板20,幕墙单元体与楼层40相对的部分上安装用于遮挡楼层楼板的装饰面板21。

在实际设计中,横框16由若干单元框体(带有若干螺接槽的中空钢框)相连构成,连接件14为H型连接件(如工字钢)。

如图5,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体之间通过相邻两个立柱15间的插接以及相邻两个上横梁11、相邻两个中横梁12和相邻两个下横梁13间的插接而实现拼接。

进一步来说,相邻两个上横梁11、相邻两个中横梁12和相邻两个下横梁13间进行非平角(如钝角)地对插插接,以实现相邻两个幕墙单元体的玻璃面板20之间的异面构造,如图5所示,即实现了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玻璃面板20之间的角度调整,从而加强了玻璃面板对太阳光的散射效果,降低了玻璃面板反光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实际设计时,在水平方向上相插接的相邻两个上横梁11、相邻两个中横梁12和相邻两个下横梁13间通过螺钉固定并通过密封胶密封,以满足整个单元体幕墙的结构受力及密封性要求。

如图5,立柱15朝向室外的一侧连接有用于调整玻璃面板20夹角的拼接立柱150,以在竖向方向上构造出折线面玻璃面板(如图5中标号20所示的玻璃面板)。

如图5,图中标号72示出了下面的幕墙单元体的外边线,标号71示出了上面的幕墙单元体的外边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实现了上面的幕墙单元体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之间的进出错位结构效果,满足了建筑师对建筑立面的层叠结构需求,另一方面,实现了水平相邻两个幕墙单元体之间的锯齿形错位结构效果,实现了建筑师对建筑在水平方向上“海浪”结构效果的需求,并且,玻璃面板间的角度改变达到了太阳光反射面角度多变效果,有效增加了太阳光的散射,降低了玻璃面板反光带来的环境污染。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