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梁柱节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是将工厂已经预制好的梁、柱和墙构件运到现场进行组装,然而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和吊装难度,梁预制构件常采用叠合梁,其上部钢筋需要后置并与梁柱节点部分一起支模,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大量的混凝土湿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节点的施工是难点,在现场进行的节点钢筋绑扎和配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5617561U中公开的一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节点接头,该梁柱节点接头,虽然,在接头上预留了柱子的钢筋孔,梁的底部受力钢筋接头,可显著提升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和拼装效率,减少了梁柱节点的现场钢筋配置和绑扎,施工方便,节约成本,但是,该梁柱节点接头的结合部上预留了许多钢筋孔,钢筋绑扎的方式破环了结合部的整体性,降低了整个接头的牢固性。
目前,现有的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节点接头,钢筋绑扎的方式破环了结合部的整体性,降低了整个接头的牢固性,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节点接头,钢筋绑扎的方式破环了结合部的整体性,降低了整个接头的牢固性,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包括:
节点块,所述节点块包括中心块和横梁插脚,所述横梁插脚的一侧固定连接中心块的侧面中部,所述中心块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横梁插脚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横梁插脚分别分布在中心块的四个侧面上;
横梁,所述横梁活动连接在节点块的一侧,所述横梁的一端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有插条,所述插条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插头的一侧,所述插条的另一端上端面固定连接手柄的一侧,所述手柄的另一侧贯穿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位于连接槽的一侧槽壁上,所述弧形槽与连接槽相连通;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活动连接在节点块的底部,所述中心块的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凸头的一侧,所述凸头的另一侧插接在凹槽的内部,所述凹槽位于支撑柱的顶端中部
可选的,所述横梁插脚插接在连接槽的内部,所述插头的另一侧卡接在横梁插脚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插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条对称分布在连接槽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连接槽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插条的中部并与连接槽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插条的运动弧度相适配;
所述横梁插脚的为“凸”字形。
可选的,所述弧形槽的内部插接有卯块,所述卯块的一侧贴合连接弧形槽的一侧槽壁,所述卯块的另一侧贴合连接插头的一侧面。
可选的,所述节点块、横梁和支撑柱的材质均为钢筋混凝土;
所述旋转轴、插条、插头和手柄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拼接梁柱时,把中心块下端面的凸头插进支撑柱的凹槽内部,再把横梁插脚插进横梁的连接槽内部,插条受到推力旋转,使得插头卡住横梁插脚,从而完成装配,该设计,一方面装配简单,施工便捷,连接牢固,另一方面,没有采用钢筋绑扎的方式,保证了节点块的完整性,增强节点块的牢固性。
(2)、该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节点块、横梁、支撑柱独立成型,单独预制,方便生产和运输,另外,该梁柱节点没有大量使用钢筋,节约了成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点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梁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条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节点块,2-横梁,3-支撑柱,4-中心块,5-横梁插脚,6-连接槽,7-旋转轴,8-插条,9-插头,10-手柄,11-弧形槽,12-卯块,13-凸头,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包括:
节点块1,节点块1包括中心块4和横梁插脚5,横梁插脚5的一侧固定连接中心块4的侧面中部,中心块4的形状为正方形,横梁插脚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横梁插脚5分别分布在中心块4的四个侧面上,把横梁插脚5插进横梁2的连接槽6内部可完成横梁2与中心块4之间的连接;
横梁2,横梁2活动连接在节点块1的一侧,横梁2的一端内部开设有连接槽6,连接槽6的内部通过旋转轴7活动连接有插条8,插条8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插头9的一侧,插条8的另一端上端面固定连接手柄10的一侧,手柄10的另一侧贯穿弧形槽11,弧形槽11位于连接槽6的一侧槽壁上,弧形槽11与连接槽6相连通,横梁插脚5插进横梁2的连接槽6内部后,插条8受到推力旋转,使得插头9卡住横梁插脚5,从而将横梁2的一端与中心块4牢牢连接在一起;
支撑柱3,支撑柱3活动连接在节点块1的底部,中心块4的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凸头13的一侧,凸头13的另一侧插接在凹槽14的内部,凹槽14位于支撑柱3的顶端中部,把中心块4下端面的凸头13插进支撑柱3的凹槽14内部,即可完成节点块1和支撑柱3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横梁插脚5插接在连接槽6的内部,插头9的另一侧卡接在横梁插脚5的一侧,插头9卡在横梁插脚5的一侧,将横梁插脚5固定在横梁2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插条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条8对称分布在连接槽6的内部,两个插条8分别卡在横梁插脚5的两侧,增加中心块4和横梁2连接的牢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连接槽6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旋转轴7的一端,旋转轴7的另一端贯穿插条8的中部并与连接槽6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旋转轴7可实现插条8旋转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弧形槽11的弧度与插条8的运动弧度相适配;
横梁插脚5的为“凸”字形,弧形槽11防止插条8旋转时卡在连接槽6的内部,“凸”字形的横梁插脚5可尽可能的填满连接槽6,增加连接处的牢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弧形槽11的内部插接有卯块12,卯块12的一侧贴合连接弧形槽11的一侧槽壁,卯块12的另一侧贴合连接插头9的一侧面,卯块12顶住插头9,防止插头9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节点块1、横梁2和支撑柱3的材质均为钢筋混凝土;
旋转轴7、插条8、插头9和手柄10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延长整个梁柱结构的使用寿命。
综上,该建筑结构加强梁柱节点,将节点块1、横梁2和支撑柱3拉到施工地后,按照要求拼接,拼接梁柱时,把中心块4下端面的凸头13插进支撑柱3的凹槽14内部,再把横梁插脚5插进横梁2的连接槽6内部,插条8受到推力旋转,使得插头9卡住横梁插脚5,从而完成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