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5484发布日期:2019-07-27 10:5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业务需求的爆炸式增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业务需求和 IT 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数据中心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各个行业对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而做为其基础的 IDC 则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传统的高能耗,高运营成本及需要很长建设周期的传统数据中心逐渐显现出了发展疲态。在我国的很多城市,甚至已经开始限制、甚至是禁止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国际上,全新的、采用高密度、低功耗的新一代的模块化的数据中心也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模块化数据中心是指整个数据中心是由不同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有单独实现的功能,统一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模块之间可以相互备份。目前国内主流的模块化数据中心结构多为独立支撑型微模块,但这种微模块完全按照搭建图纸设计,框架整体无法移动且占用机柜安装空间,造成资源浪费,在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的可最大化减小模块占用空间的新型模块,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此背景出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包括通道门、走线槽、静电地板、底座、固定支撑框架、顶部密封板、框架连接梁、机柜、以及活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静电地板的下方,所述通道门和固定支撑框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静电地板的上表面,所述通道门同时包括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所述固定支撑框架同时包括前固定框架和后固定框架,所述前通道门和所述前固定框架位于静电地板的前端,且前通道门开设于前固定框架的内部,所述后通道门和所述后固定框架位于静电地板的后端,且后通道门开设于后固定框架的内部,所述前固定框架与所述后固定框架之间通过框架连接梁连接,顶部密封板设置于框架连接梁的上方,走线槽设置于顶部密封板上部,在所述框架连接梁的下表面穿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所述机柜在垂向上安装固定于所述框架连接梁与所述静电地板之间并通过若干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实现所述机柜的抵接固定,在所述框架连接梁与所述静电地板之间还预设有若干个活动支撑框架,在所述机柜安装固定于所述框架连接梁与所述静电地板之间时,提前将位于预设位置的活动支撑框架移出。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框架连接梁的垂向高度能够调节,所述机柜安装固定于所述框架连接梁与所述静电地板之间的垂向位置后,调节若干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框架连接梁的垂向高度,从而实现对所述机柜的抵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框架连接梁的内侧与所述机柜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缝隙封堵件。

进一步地,所述机柜设置有2列,且分别沿横向从框架连接梁的外侧依次平行插入框架连接梁与所述静电地板之间的垂向位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活动支撑框架与固定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活动支撑框架之间同时容纳有多个机柜。

进一步地,相邻的活动支撑框架与固定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活动支撑框架之间容纳的机柜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机柜在横向上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固定支撑框架的内部、通道门的外侧。

进一步地,每个机柜的顶部配套设置有多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且多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在每个机柜的纵向上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前固定框架和后固定框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多组支撑板,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支撑框架滑动配合的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通过预设有若干个活动支撑框架,能够在不搭载机柜时,预设的若干个活动支撑框架能够有效起到支撑框架连接梁及上部结构的作用,而在安装预设位置的机柜前,提前拆除活动支撑框架,独立依靠机柜的内部支撑作用,并利用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相对于框架连接梁的垂向高度调节,有效实现对机柜的抵接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主流的模块化数据中心结构,安装完成后不需要在机柜外部额外设置固定装置,节约机柜安装空间,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的垂向位置能够调节,因而可以根据每个机柜实现最稳定的固定效果,使用稳定性更好。

(2)在框架连接梁的内侧与机柜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缝隙封堵件,在机柜安装完成后,对框架连接梁的内侧与机柜的顶部之间的缝隙实现有效封堵,从而避免灰尘及杂质的进入对微模块内部结构及功能构成安全威胁。

(3)机柜设置有2列,且分别沿横向从框架连接梁的外侧依次平行插入框架连接梁与静电地板之间的垂向位置,一方面同时从两侧插入机柜节约了机柜安装时间,另一方面在安装的同时可以从横向观察左右2列机柜的安装对齐重合度,避免单列机柜错装及安装不严实从而形成安全威胁。

(4)相邻的活动支撑框架与固定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活动支撑框架之间同时容纳有多个机柜,从而实现在前固定框架和后固定框架之间仅设置有较少数量的活动支撑框架,以最少的耗材实现支撑效果,同时在安装预定位置的机柜前,减少从微模块结构上拆卸下活动支撑框架的工作耗时及工作量。

(5)相邻的活动支撑框架与固定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活动支撑框架之间容纳的机柜的数量相等,从而保证在纵向上该微模块结构在插入机柜前的整体受力均衡,保证该模块化结构的支撑稳定性,延长该模块化结构的使用寿命。

(6)机柜在横向上的安装位置位于固定支撑框架的内部、通道门的外侧,一方面便于机柜安装时从该微模块结构的纵向观察时的对齐度及重合度,另一方面便于在机柜安装完成后通过打开前、后通道门对两侧机柜的布线及接口进行调试运行。

(7)每个机柜的顶部配套设置有多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且多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在每个机柜的纵向上等间距分布,从而针对每个机柜有效实现顶部的抵接固定的同时,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对机柜顶部带来的影响。

(8)前固定框架和后固定框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多组支撑板,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在对机柜实现有效支撑的同时减轻微模块结构的整体质量,减少耗材使用,同时有效实现机柜在工作过程中排出的热量经该间隙从底座下方排出,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活动支撑框架滑动配合的沟槽,从而方便活动支撑框架的滑动装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的使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的使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的使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的使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6所示,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包括通道门、走线槽2、静电地板3、底座4、固定支撑框架、顶部密封板6、框架连接梁7、机柜8、以及活动支撑框架9;底座4固定设置于静电地板3的下方,通道门和固定支撑框架分别固定设置于静电地板3的上表面,通道门同时包括前通道门11和后通道门12,固定支撑框架同时包括前固定框架51和后固定框架52,前通道门11和前固定框架51位于静电地板3的前端,且前通道门11开设于前固定框架51的内部,后通道门12和后固定框架52位于静电地板3的后端,且后通道门12开设于后固定框架52的内部,前固定框架51与后固定框架52之间通过框架连接梁7连接,顶部密封板6设置于框架连接梁7的上方,走线槽2设置于顶部密封板6上部,在框架连接梁7的下表面穿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机柜8在垂向上安装固定于框架连接梁7与静电地板3之间并通过若干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实现机柜8的抵接固定,在框架连接梁7与静电地板3之间还预设有若干个活动支撑框架9,在机柜8安装固定于框架连接梁7与静电地板3之间时,提前将位于预设位置的活动支撑框架9移出。

提供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通过预设有若干个活动支撑框架,能够在不搭载机柜时,预设的若干个活动支撑框架能够有效起到支撑框架连接梁及上部结构的作用,而在安装预设位置的机柜前,提前拆除活动支撑框架,独立依靠机柜的内部支撑作用,并利用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相对于框架连接梁的垂向高度调节,有效实现对机柜的抵接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主流的模块化数据中心结构,安装完成后不需要在机柜外部额外设置固定装置,节约机柜安装空间,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的垂向位置能够调节,因而可以根据每个机柜实现最稳定的固定效果,使用稳定性更好。

具体地,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相对于框架连接梁7的垂向高度能够调节,机柜8安装固定于框架连接梁7与静电地板3之间的垂向位置后,调节若干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相对于框架连接梁7的垂向高度,从而实现对机柜8的抵接固定。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可以选用螺纹螺母的配合方式,通过螺纹与螺母的旋紧配合有效实现其垂向高度及位置的调整。

具体地,在框架连接梁7的内侧与机柜8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缝隙封堵件,在机柜安装完成后,对框架连接梁的内侧与机柜的顶部之间的缝隙实现有效封堵,从而避免灰尘及杂质的进入对微模块内部结构及功能构成安全威胁。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缝隙封堵件选用弹性件,在有效实现缝隙封堵作用的同时,避免对框架连接梁7的内侧以及机柜8造成挤压变形损坏。

具体地,机柜8设置有2列,且分别沿横向从框架连接梁7的外侧依次平行插入框架连接梁7与静电地板3之间的垂向位置,一方面同时从两侧插入机柜节约了机柜安装时间,另一方面在安装的同时可以从横向观察左右2列机柜的安装对齐重合度,避免单列机柜错装及安装不严实从而形成安全威胁。

具体地,相邻的活动支撑框架9与固定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活动支撑框架9之间同时容纳有多个机柜8,从而实现在前固定框架和后固定框架之间仅设置有较少数量的活动支撑框架,以最少的耗材实现支撑效果,同时在安装预定位置的机柜前,减少从微模块结构上拆卸下活动支撑框架的工作耗时及工作量。

具体地,相邻的活动支撑框架9与固定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活动支撑框架9之间容纳的机柜8的数量相等,从而保证在纵向上该微模块结构在插入机柜前的整体受力均衡,保证该模块化结构的支撑稳定性,延长该模块化结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机柜8在横向上的安装位置位于固定支撑框架的内部、通道门的外侧,一方面便于机柜安装时从该微模块结构的纵向观察时的对齐度及重合度,另一方面便于在机柜安装完成后通过打开前、后通道门对两侧机柜的布线及接口进行调试运行。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机柜8位于内部的位置与固定支撑框架、通道门的接触位置对齐。

具体地,每个机柜8的顶部配套设置有多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且多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在每个机柜8的纵向上等间距分布,从而针对每个机柜有效实现顶部的抵接固定的同时,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对机柜顶部带来的影响。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每个机柜8的顶部配套设置有2个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10。

具体地,前固定框架51和后固定框架52之间平行设置有多组支撑板13,相邻两个支撑板13之间设置有间隙,在对机柜实现有效支撑的同时减轻微模块结构的整体质量,减少耗材使用,同时有效实现机柜在工作过程中排出的热量经该间隙从底座下方排出,支撑板13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活动支撑框架9滑动配合的沟槽,从而方便活动支撑框架的滑动装卸。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适用于IDC机房的固定拼装式微模块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最靠近前固定框架一侧的第1个机柜从微模块结构的一侧沿其横向平推进入微模块内框架连接梁与静电地板之间:

(2)调整机柜位置,使得机柜与静电地板的相对位置固定,调节框架连接梁内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的垂向高度,直至其下降至支撑固定在机柜顶部,以实现对机柜的抵接固定:

(3)重复上述步骤(1)~(2)依次将最靠近前固定框架一侧的第2个机柜、第3个机柜直至第n个机柜从微模块结构的一侧沿其横向平推进入微模块内框架连接梁与静电地板之间,并调节框架连接梁内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的垂向高度,直至其下降至支撑固定在机柜顶部,以实现对机柜的抵接固定:

(4)将最靠近活动支撑框架的机柜从微模块结构的一侧沿其横向平推进入微模块内框架连接梁与静电地板之间前,将该处活动支撑框架沿该微模块结构的横向向外侧移出并拆除;

(5)将最靠近活动支撑框架的机柜从微模块结构的一侧沿其横向平推进入微模块内框架连接梁与静电地板之间,调节框架连接梁内可调节机械式支撑装置的垂向高度,直至其下降至支撑固定在机柜顶部,以实现对机柜的抵接固定,此时前固定框架与第1个活动支撑框架之间的单元内的机柜部署完成;

(6)依次在框架连接梁的内侧与每个机柜的顶部之间卡入缝隙封堵件,然后对其位置进行固定,依次类推,完成每个单元内的机柜部署;

(7)重复上述步骤(1)~(6),直至完成相邻的活动支撑框架与固定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活动支撑框架之间每个单元内的机柜部署。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