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4663发布日期:2019-07-17 06:2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构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建筑。按照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其中,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部分外墙板和内墙板利用钢套在与底层建筑进行对接,然后再灌浆进行固定,由于外墙板和内墙板的体积大,钢套数量多,使得钢套的精度差,钢套与底层建筑上的插接杆难以准确对接,影响了施工进度,而且钢套需要逐一灌浆,工作效率低,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确保钢套位置精度,简化灌浆工序,提升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体、钢筋网、套筒和盒体,所述钢筋网埋设在混凝土结构体中且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的纵向钢筋,所述套筒分别同心设置在纵向钢筋的底端,所述盒体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体的底端且开口指向下方,所述套筒的底端与盒体顶部相连通,所述套筒外圆上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L形补浆管,所述L形补浆管顶端连通设置有延伸至混凝土结构体表面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L形观察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还包括与纵向钢筋垂直交叉的横向钢筋或者钢筋环。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结构体为柱体、墙体或者梁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钢筋与盒体分别为两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排盒体之间设置有开口指向下方的连接槽体,所述盒体与连接槽体分别为C形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排盒体或者其中一排盒体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灌浆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L形观察管为透明塑料管,所述管接头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L形观察管底端设置有与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顶部设置有与纵向钢筋底端对应的第一插孔,所述纵向钢筋底端延伸至第一插孔中并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底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且连通对应盒体与L形补浆管的第二插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盒体顶部设置与套筒底部对应的阶梯孔,所述套筒底部设置在阶梯孔中并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利用盒体上预加工的阶梯孔进行套筒的定位,焊接后的结构稳定,避免套筒间的位移和偏斜问题,确保了套筒的位置精度,与底层建筑上的插接杆进行对接时更顺畅,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盒体可以同时为多个套筒进行灌浆,可以减少灌浆管的数量,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体2、钢筋网、套筒4和盒体3,所述混凝土结构体2为柱体、墙体或者梁体,适用范围广泛,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便利性。

所述钢筋网埋设在混凝土结构体2中且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的纵向钢筋1,纵向钢筋1顶部可以突出在混凝土结构体2上方,便于后续混凝土结构体2上方的施工。所述钢筋网还包括与纵向钢筋1垂直交叉的横向钢筋或者钢筋环8,由于纵向钢筋1通常为2排,因此主要采用钢筋环8进行纵向钢筋1的束缚,利用铁丝捆扎后形成立体的钢筋网。

所述套筒4分别同心设置在纵向钢筋1的底端,所述套筒4顶部设置有与纵向钢筋1底端对应的第一插孔6,所述纵向钢筋1底端延伸至第一插孔6中并焊接固定,结构牢固。

所述盒体4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体2的底端且开口指向下方,所述套筒4的底端与盒体4顶部相连通,所述盒体3顶部设置与套筒4底部对应的阶梯孔,所述套筒4底部设置在阶梯孔中并焊接固定,进行套筒4的定位,避免了套筒4的偏斜,插接时更顺畅。

所述纵向钢筋1与盒体4分别为两排,一排盒体4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间隔的多个分体,但分体需要与一排相邻的多个套筒4对应,同时为多个套筒4灌浆,提升工作效率。

两排盒体4之间设置有开口指向下方的连接槽体7,所述盒体4与连接槽体7分别为C形钢,使得灌浆时两排盒体4相互补充,提升工作效率。两排盒体4或者其中一排盒体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灌浆管12,由于盒体可以同时为相邻的多个套筒灌浆,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灌浆管12的数量,每个灌浆管12可以为3~5个套筒服务,减少了灌浆管12的数量,提升了施工的便利性。

所述套筒4外圆上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L形补浆管11,灌浆时,L形补浆管11内灌入浆体,在套筒4内浆体凝固时进行回流填充,避免空缺,所述L形补浆管11顶端连通设置有延伸至混凝土结构体表面的管接头10,所述管接头10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L形观察管9,所述L形观察管9为透明塑料管,方便观察浆体的填充高度,所述管接头10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L形观察管9底端设置有与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在浆液凝固之前,可以旋转取下L形观察管9,进行重复利用。

所述套筒4底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且连通对应盒体3与L形补浆管11的第二插孔5,所述第二插孔5底部设置有倒角,倒角方便第二插孔5与底层建筑上的插接杆13的对接,插接杆13可以是预埋并突出在底层建筑上的钢筋柱或者管体,与套筒4一一对应,插接后进行灌浆,结构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便于对接和灌浆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套筒4的位置精度高,对接便利,而且减少了灌浆管12的数量,灌浆效率更高,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