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养护蒸汽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7957发布日期:2019-12-20 21:3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养护蒸汽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养护蒸汽池。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在预应力管桩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管桩带模具套筒一同放入蒸汽养护池内进行养护,目前,在管桩在蒸汽养护池内养护完成后,需要打开蒸汽养护池再取出管桩和模具套筒,但是,在打开蒸汽养护池时,养护池内残留的蒸汽会冒出,具有烫伤的危险性,并且造成了蒸汽浪费,而蒸汽是由水通过燃料的燃烧加热制成的,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池体内残留的蒸汽进行回收利用的管桩养护蒸汽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桩养护蒸汽池,包括长方体状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多根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上开设有多个蒸汽孔,所述蒸汽管的进气端穿出所述池体外并连接在一根供气总管上,所述供气总管上连接有第一截止阀,所述供气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上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连接有一个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上连接有一根带阀门的放水管,所述换热室包裹住一段所述供水管,所述池体的上方盖设有池盖,且所述池盖呈倒置的漏斗状,所述池盖的上端开口位置连接有回收软管和第二截止阀,所述回收软管上连接有抽气泵,且所述回收软管与所述换热室内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对池体内的管桩进行养护时,盖上池体的池盖,通过供水管向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将水转换为蒸汽,再输入到供气总管内,打开第一截止阀,通过供气总管向蒸汽管内通入蒸汽,蒸汽管内的蒸汽再通过蒸汽孔喷入池体内以对池体内的管桩进行养护,在管桩养护完成后,关闭蒸汽发生器和第一截止阀,再打开回收软管上的抽气泵和第二截止阀,由于蒸汽上升,并且池盖呈倒置的漏斗状,蒸汽容易在池盖的上端聚集,此时抽气泵容易通过回收软管将池体内残留的蒸汽抽到换热室内,蒸汽再在换热室内和供水管内的水换热,使得供水预热后再输入蒸汽发生器内转换为蒸汽,从而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能源消耗,并完成了对池体内残留的蒸汽的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管的其中一段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侧壁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向池体内通入蒸汽以对管桩进行养护时,一部分的热量通过池体的侧壁向外散失掉了,将供水管的一段设置在池体的侧壁内,从而通过池体侧壁向外散失的热量能够被供水管内的水所吸收,从而对供水管内的水进行预热,使得供水预热后再输入蒸汽发生器内转换为蒸汽,从而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能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内底面的一侧倾斜向下,并且在所述池体内底面倾斜向下的一侧还设置有蓄水凹槽,所述供水管的其中一段位于所述蓄水凹槽内,所述池体上还连接有带阀门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所述蓄水凹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向池体内通入蒸汽以对管桩进行养护时,会有一部分蒸汽受冷而冷凝成水,冷凝水为热水,将池体的内底面设置为一侧倾斜向下,并在内底面倾斜向下的一侧设置蓄水凹槽,则冷凝水容易沿着倾斜的池体内底面而流入到蓄水凹槽内汇聚,并将供水管的一段设置在蓄水凹槽内,热的冷凝水能够和供水管内的水换热,从而对供水管内的水进行预热,使得供水预热后再输入蒸汽发生器内转换为蒸汽,从而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能源消耗,在蓄水凹槽内的冷凝水过多时,可以打开排水管上的阀门,通过排水管排掉蓄水凹槽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内底面还固定有多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位于所述池体的内底面倾斜向下一端,且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最下端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输入池体内的蒸汽的温度要远远高于冷凝水的水温,蒸汽能够将模具和管桩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如果将管桩和模具直接放置在池体的内底面上,模具会挡住冷凝水并和冷凝水直接接触,从而冷凝水会影响模具和管桩的升温,所以在池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支撑板,由支撑板将模具和管桩支撑起来,从而使得冷凝水能够更好地汇聚排放,也使得模具和管桩能够更好地升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管分布在所述池体内的底部位置,并且所述蒸汽管穿过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蒸汽在进入池体内时,蒸汽的温度比池体内空气的温度要高,所以蒸汽容易向上升腾,所以将蒸汽管设置分布在池体内的底部位置,并将蒸汽管穿过并固定在支撑板上,从而使得蒸汽能够更好地对模具和管桩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水平,且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模具的定位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定位弧槽,将管桩和模具放置到支撑板上时,定位弧槽能够对模具和管桩进行定位,从而防止管桩偏移放歪,从而便于将管桩放置整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和所述池盖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一层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池体和池盖的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减缓池体内热量的散失,从而减少养护时蒸汽的使用量,从而可以减少蒸汽的生成,达到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侧壁上表面的外缘位置还固定有一圈导向沿,且所述导向沿的上表面为面向所述池体内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池体的侧壁上表面外缘位置固定一圈导向沿,将导向沿的上表面设置为面向池体内的斜面,在盖上池盖并有所偏移时,池盖受到导向沿上表面斜面的导向,使得池盖能够向内滑动,使得池盖能够自动滑动而支撑在池体的上表面,从而起到方便盖上池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侧壁上表面还固定有一层弹性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池体的侧壁上表面固定一层弹性密封垫,当盖上池盖时,弹性密封垫受到池盖的重力作用而被压缩,使得弹性密封垫能够贴合在池盖上,从而对池盖和池体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池盖和池体之间留有间隙而导致池体内的蒸汽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盖的外壁上还固定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池盖的外壁上固定把手,通过把手方便移动池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对养护用的残留的蒸汽进行回收利用,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结构的剖视图,用以体现池体的内部结构。

附图标记:1、池体;2、蒸汽管;3、蒸汽孔;4、供气总管;5、第一截止阀;6、蒸汽发生器;7、供水管;8、换热室;9、放水管;10、池盖;11、回收软管;12、抽气泵;13、第二截止阀;14、蓄水凹槽;15、排水管;16、支撑板;17、排水孔;18、定位弧槽;19、保温层;20、导向沿;21、弹性密封垫;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管桩养护蒸汽池,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池体1,池体1的上端开口,并且在池体1的侧壁上表面的外缘位置固定有一圈导向沿20,导向沿20的上表面面向池体1内的斜面,池体1的侧壁上表面还固定有一层弹性密封垫21,在池体1上盖设有池盖10,池盖10呈倒置的漏斗状,在盖上池盖10时,池盖10受到导向沿20上表面的导向而容易盖住池体1的上端开口,此时弹性密封垫21被压缩以对池盖10和池体1之间进行密封。

为了方便移动池盖10,在池盖10的外壁上还固定有四个把手22,工人握在把手22上方便移动池盖10。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池体1的内底部设置分布有多根蒸汽管2,在蒸汽管2上开设有多个蒸汽孔3,蒸汽管2的进气端穿出到池体1外,并连接在一根供气总管4上,供气总管4上连接有一台蒸汽发生器6,蒸汽发生器6的进水端连接有一根供水管7,并且供水管7有一段位于池体1的侧壁内。在池盖10的上端开口位置连接有一根回收软管11,在回收软管11上连接有抽气泵12和第二截止阀13,在供水管7上设置有换热室8,换热室8包住一段供水管7,并且回收软管11和换热室8连通,并且换热室8上连接有带阀门的放水管9。

在对池体1内的管桩进行养护时,盖上池盖10,通过供水管7向蒸汽发生器6内供水,蒸汽发生器6将水转换为蒸汽,然后将蒸汽输入到供气总管4内,打开第一截止阀5,供气总管4内的蒸汽输入到蒸汽管2内,再从蒸汽管2上的蒸汽孔3喷出,从而蒸汽进入到池体1内对管桩进行养护,当管桩养护完成后,关闭蒸汽发生器6和第一截止阀5,然后打开抽气泵12和第二截止阀13,由于蒸汽会上升,所以池体1内残留的蒸汽大多聚集在池盖10的顶部,此时抽气泵12通过回收软管11将池体1内残留的蒸汽抽到换热室8内,蒸汽在换热室8内能够和供水管7内的水换热以对供水管7内的水进行预热,换热室8内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放水管9排出,随后再关闭抽气泵12和第二截止阀13,再打开池盖10取出池体1内的管桩,从而实现对池体1内残留的蒸汽的回收利用,起到环保的效果。

如图2所示,为了减缓池体1内热量的散失,在池体1和池盖10的内壁上都设置了一层保温层19,通过保温层19进行保温,以此来减缓池体1内热量的散失。

池体1的内底面为一侧倾斜向下的斜面,并且在池体1内底面倾斜向下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蓄水凹槽14,在池体1上连接有带阀门的排水管15,排水管15和蓄水凹槽14内连通,此外,还有一段供水管7位于蓄水凹槽14内。当池体1内的蒸汽冷凝时,冷凝产生的热水汇入到蓄水凹槽14内,此时冷凝水能够和供水管7内的水换热,当蓄水凹槽14内的冷凝水过多时可以打开排水管15上的阀门,通过排水管15将蓄水凹槽14内的水排出。

在池体1的内底面上还固定有多块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一端位于池体1内底面倾斜向下的一侧,在支撑板16的最下端设置有用于冷凝水通过的排水孔17,蒸汽管2穿过并固定在支撑板16上,并且支撑板16的上表面水平,在水平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弧槽18,定位弧槽18的大小和间隔根据管桩外包裹的模具大小来设置,通过支撑板16对模具和管桩进行支撑,避免模具和冷凝水直接接触,使得模具和管桩能够更好地加热,同时定位弧槽18能够对模具和管桩进行定位限位,避免摆放模具和管桩时发生偏移倾斜而增加摆放难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