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6968发布日期:2019-10-29 21:23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



背景技术:

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砼、芯模,芯模埋置在钢筋砼中,芯模内填充有轻质材料,是一种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按规则布置一定数量的预制永久性薄壁箱体而形成的新型空心楼盖体系。

空心楼盖的自重轻、跨度大,能适应当前大柱网、大开间、大空间的多高层建筑的需要,该楼盖不仅能提供灵活的应用空间,而且,还具有减轻结构自重、增加楼板刚度、缩短施工工期、提高隔声效果和降低结构造价等优点,其经济技术指标比其它类型的楼盖体系有明显的提高,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

但是,薄壁方箱在浇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移位,而楼盖的承重大,容易导致楼盖各部位的受力不均匀,继而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其薄壁箱体的位置是固定,以避免薄壁方箱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移位,使楼盖各部位的受力均匀,减少工程后期的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包括上层楼盖和下层楼盖,所述上层楼盖的顶部到所述下层楼盖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薄壁方箱,所述薄壁方箱上固定有连接环,所述薄壁方箱的四周框设有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穿过所述连接环且沿所述薄壁方箱的四周连接固定,所述横向钢筋上焊接有连接所述上层楼盖与所述下层楼盖的纵向钢筋,所述下层楼盖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固定的下层钢筋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壁方箱上固定有连接环,横向钢筋穿过连接环且沿薄壁方箱的四周连接固定,横向钢筋上焊接有连接上层楼盖与下层楼盖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的下端固定有位于下层楼盖内部的下层钢筋网,进而薄壁方箱被限制于下层钢筋网、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之间,以固定薄壁方箱的位置,避免薄壁方箱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移位,进而楼盖各部位的受力均匀,减少工程后期的质量问题。

优选的,所述薄壁方箱的顶部固定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之间穿过有压顶钢筋,所述压顶钢筋的两端向下且与所述下层钢筋网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压顶钢筋对薄壁方箱施加压力,以防止薄壁方箱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而产生工程质量缺陷,使得薄壁方箱顶部和底部的混凝土厚度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压顶钢筋向下的两端上均匀设置有斜向下的倒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顶钢筋向下的两端设置有斜向下的倒刺,以使作用于压顶钢筋上的受力分散,减少压顶钢筋移位的可能性,进而利于压顶钢筋保持稳固。

优选的,所述上层楼盖内部设置有上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与所述纵向钢筋的上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相互之间固定,以进一步限制薄壁方箱的位置,进而薄壁方箱的设置更稳固。

优选的,所述纵向钢筋有若干且沿所述薄壁方箱周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盖的集中载荷均匀地传递给纵向钢筋,同时,抵抗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而产生的拉力,避免产生竖向裂缝,进而楼盖的承重力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纵向钢筋上均匀设置有斜向下的倒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向下设置的倒刺使纵向钢筋的抗拔能力得到提升,进而起到稳固纵向钢筋位置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薄壁方箱有若干且呈矩阵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阵排列的薄壁方箱对楼盖内各部位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能有效约束现浇混凝土的变形和挠度,进而楼盖的内部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所述薄壁方箱的底部设置有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垫块,薄壁方箱浇注后的下层楼盖的混凝土厚度可设计,以满足工程建筑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薄壁方箱被限制于下层钢筋网、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之间,以固定薄壁方箱的位置,避免薄壁方箱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移位,进而楼盖各部位的受力均匀,减少工程后期的质量问题;

2、压顶钢筋对薄壁方箱施加压力,以使薄壁方箱顶部和底部的混凝土厚度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3、上层钢筋网以进一步限制薄壁方箱的位置,进而薄壁方箱的设置更稳固;

4、矩阵排列的纵向钢筋提升了楼盖的承重力;

5、薄壁方箱底部的垫块使得浇注后下层楼盖的混凝土厚度可设计,以满足工程建筑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的剖视图;

图2是薄壁方箱与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薄壁方箱与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压顶钢筋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的放大图。

图中:1、上层楼盖;2、下层楼盖;3、薄壁方箱;4、连接环;5、横向钢筋;6、纵向钢筋;7、下层钢筋网;8、安装环;9、压顶钢筋;10、上层钢筋网;11、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层楼盖1和下层楼盖2,上层楼盖1的顶部到下层楼盖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薄壁方箱3。

参照图2,薄壁方箱3沿矩阵排列,以对楼盖内各部位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防止现浇混凝土的变形和挠度,进而楼盖的内部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上层楼盖1的内部设置有上层钢筋网10,下层楼盖2的内部设置有下层钢筋网7。

参照图3和图4,薄壁方箱3在其侧边上固定有连接环4,薄壁方箱3的四周框设有横向钢筋5,横向钢筋5有若干且沿矩阵排列,横向钢筋5穿过连接环4且沿薄壁方箱3的四周焊接固定在连接环4上。

横向钢筋5上焊接有连接上层钢筋网10与下层钢筋网7的纵向钢筋6。

纵向钢筋6上均匀固定有斜向下的倒刺,以提升纵向钢筋6的抗拔能力,起到稳固纵向钢筋6位置的作用。

纵向钢筋6有若干且沿薄壁方箱3周向设置,进而楼盖的集中载荷均匀地传递给纵向钢筋6,同时,抵抗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而产生的拉力,避免产生竖向裂缝,楼盖的承重力得到提升。

薄壁方箱3的顶部固定有安装环8,安装环8之间穿过有压顶钢筋9,压顶钢筋9的两端向下且与下层钢筋网7连接,压顶钢筋9对薄壁方箱3施加压力,以防止薄壁方箱3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而产生工程质量缺陷,使得薄壁方箱3顶部和底部的混凝土厚度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压顶钢筋9向下的两端均匀固定有斜向下的倒刺,以使作用于压顶钢筋9上的受力分散,减少压顶钢筋9移位的可能性,进而利于压顶钢筋9保持稳固。

薄壁方箱3的底部设置有垫块11,借助垫块11设计薄壁方箱3浇注后的下层楼盖2的混凝土厚度,以满足工程建筑的需求。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根据下层楼盖2的厚度,设计薄壁方箱3底部的垫块11高度,在下层楼盖2的位置预埋下层钢筋网7,在下层钢筋网7的上表面沿矩阵排列薄壁方箱3,使横向钢筋5穿过并焊接在连接环4上,相邻横向钢筋5之间焊接固定。

将纵向钢筋6竖直焊接在相邻横向钢筋5的交接位置,使纵向钢筋6的底端焊接在下层钢筋网7上。

使压顶钢筋9穿过薄壁方箱3顶部的安装环8,压顶钢筋9的两端沿薄壁方箱3的侧面向下弯折且焊接固定在下层钢筋网7上。

在上层楼盖1的位置预埋上层钢筋网10,使上层钢筋网10与纵向钢筋6的顶端焊接固定,浇筑混凝土,形成由上层楼盖1和下层楼盖2组成的空心楼盖。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