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养护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管片养护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
背景技术:
目前,地模生产线普遍采用蒸养棚蒸养,一个蒸养棚中放置三个模具,整个地模生产线摆放完蒸养棚,脱模时又需要移走蒸养棚,需求大量地操作空间。以现有整个地模生产线为例,生产线上共计59个模具,16个蒸养棚,单个蒸养棚最大占地面积为40㎡。除去混凝土浇筑区及管片降温区、钢筋笼堆放区,场地内空间狭窄,存在安全隐患,既不利于安全生产,又极大地提高浪费蒸养棚的原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管片养护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可套叠的并列式蒸养棚结构,利用智能化控制技术,使蒸养工艺更精准,技术要求更容易达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管片养护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包括套叠设置的外蒸养棚和内蒸养棚,所述的外蒸养棚和内蒸养棚均设有蒸养棚支腿,在所有蒸养棚支腿底部均设有可收纳式滑动轮机构,所述的内蒸养棚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外蒸养棚内部设有多个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内蒸养棚外部设有第一信号发射器,所述的外蒸养棚外部设有第二信号发射器,所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均与第一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均与第二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发射器和第二信号发射器都与远程控制终端电连接,所述的蒸养棚支腿底部开有容纳腔,所述的可收纳式滑动轮机构包括滑动轮、限位杆和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内嵌式弹簧,所述的滑动轮安装在滑动轮支座上,所述的内嵌式弹簧一端与容纳腔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滑动轮支座相抵,在容纳腔的腔壁开通有用于滑动轮收纳的第一限位孔和用于滑动轮行走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为成对设置的,且每对限位孔均对称设置在容纳腔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的限位杆穿过滑动轮支座上的通孔设置,在蒸养棚支腿底端设有一层软性密封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外蒸养棚和内蒸养棚均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蒸养棚和内蒸养棚之间的间隙为20cm。
进一步的,所述外蒸养棚和内蒸养棚均设有能开启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均匀布置在内蒸养棚的四周和中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均匀布置在外蒸养棚的四周和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孔设置在容纳腔的中部,所述第二限位孔设置在容纳腔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为限位销或是限位螺杆,限位螺杆与螺母配合。
进一步的,在与滑动轮正对位置处的所述软性密封胶条上开设有滑动轮穿过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管片养护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管片养护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
1、蒸养效率高,蒸养棚的密封性和保温性能好,热损失小,易获得高温。经过实际检测,在相同蒸汽压力以及供气管径的条件下,蒸养棚内温度比流水线蒸养窑温度要高出5-10℃。
2、节约蒸汽成本,流水线蒸养窑试蒸养方法,由于每条蒸养窑都是相通的,在模具通过的时候就会有蒸汽流失,这样蒸养窑中升温、恒温、降温阶段始终再不断给气。但蒸养棚为独立的个体而且保温性好,经过实测,蒸养棚养护只是在升温以及到达恒温后给气,在恒温的大部分时间以及降温的时间里都不给气。
3、棚内温度均匀,实现了温度自动调节,棚子的四周及内部10个测点,对于蒸养的升温、恒温阶段进行测试,误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管片养护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收纳式滑动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蒸养棚,2-内蒸养棚,3-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第一信号发射器,5-远程控制终端,6-可收纳式滑动轮机构,7-蒸养棚支腿,8-容纳腔,9-内嵌式弹簧,10-第一限位孔,11-限位螺杆,12-软性密封胶条,13-滑动轮,14-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5-第二信号发射器,16-滑动轮支座,17-第二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管片养护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包括套叠设置的外蒸养棚1和内蒸养棚2,所述的外蒸养棚1和内蒸养棚2均设有蒸养棚支腿7,在所有蒸养棚支腿7底部均设有可收纳式滑动轮机构6,所述的内蒸养棚2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所述的外蒸养棚1内部设有多个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4,所述的内蒸养棚2外部设有第一信号发射器4,所述的外蒸养棚1外部设有第二信号发射器15,所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均与第一信号发射器4电连接,所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4均与第二信号发射器15电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发射器4和第二信号发射器15都与远程控制终端5电连接,所述的蒸养棚支腿7底部开有容纳腔8,所述的可收纳式滑动轮机构6包括滑动轮13、限位杆和设置在容纳腔8内的内嵌式弹簧9,所述的滑动轮13安装在滑动轮支座16上,所述的内嵌式弹簧9一端与容纳腔8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滑动轮支座16相抵,在容纳腔8的腔壁开通有用于滑动轮13收纳的第一限位孔10和用于滑动轮13行走的第二限位孔17,所述的第一限位孔10和第二限位孔17均为成对设置的,且每对限位孔均对称设置在容纳腔8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的限位杆穿过滑动轮支座16上的通孔设置,在蒸养棚支腿7底端设有一层软性密封胶条12。
外蒸养棚1和内蒸养棚2均为长方体结构。
外蒸养棚1和内蒸养棚2之间的间隙为20cm,可实现内外蒸养工序的快速切换,在脱模时把需要脱模的蒸养棚推至另一个蒸养棚上套叠,需要脱模的模具全部敞露,方便进行模具吊装和脱模操作。采用可套叠式结构设计,缩小了蒸养棚占地面积,降低了安全生产隐患。
外蒸养棚1和内蒸养棚2均设有能开启的侧面,每个蒸养棚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前后两次工艺进行快速蒸养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均匀布置在内蒸养棚2的四周和中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4均匀布置在外蒸养棚1的四周和中部,能够实时监测蒸养棚内的温度,并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自动调节,以满足蒸养工艺持续恒温的工艺要求。蒸汽从棚内底部的中间区域向上喷气,蒸汽再由棚的上顶返下来,形成一种对流的搅动状态。这种搅动状态不仅可以消除气体的静止死角,而且还因流动气体在模具侧面形成的压力差,使蒸汽能流到模具的所有面,使管片温度均匀的加热。
第一限位孔10设置在容纳腔8的中部,所述第二限位孔17设置在容纳腔8的下部。
限位杆为限位销或是限位螺杆11,限位螺杆11与螺母配合。
在与滑动轮13正对位置处的所述软性密封胶条12上开设有滑动轮穿过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叠式移动蒸养棚,是面对面摆放的两个蒸养棚,尺寸上一个稍大,一个尺寸稍小,大的可套在小的上面,蒸养棚底部安装了四个滑动轮,1人可轻松地推动,脱模时把需要脱模的蒸养棚推至另一个蒸养棚上套叠,需要脱模的模具全部敞露,能够方便地进行吊装和模具操作,安全省力,大大地节约了厂房空间。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两个蒸养棚推动到指定位置处,将限位螺杆11穿过第二限位孔17并穿过滑动轮支座16,此时的滑动轮13支撑着地,两个蒸养棚均可移动,两个蒸养棚可以套叠使用,内蒸养棚2能够快速升温,外蒸养棚1可以进行恒温恒压处理调节,两个蒸养棚也可以非套叠使用,增大蒸养面积,当蒸养棚移动到指定位置需要蒸养工序时,将限位螺杆11与第一限位孔10配合,就将滑动轮13隐藏于蒸养棚支腿7内,同时,蒸养棚边缘贴附有软性密封橡胶条12,当蒸养棚移动到指定位置,支撑滑动轮13隐藏起来后,蒸养棚边缘着地,软性密封橡胶条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形成自密封空间,有效保证了蒸养棚内的温度和蒸汽密度,当蒸养工序结束后,需要脱模时,首先将两个蒸养棚的可收纳式滑动轮机构全部调至滑动轮13支撑着地状态,然后把需要脱模的蒸养棚推至另一个蒸养棚上套叠,需要脱模的模具全部敞露,方便进行模具吊装和脱模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