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3732发布日期:2019-09-20 20:5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BIPV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的光伏安装系统多为在原有钢结构屋顶的檩条上固定金属光伏支架,然后使用固定压码将光伏板固定在金属光伏支架上。

然而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先行拆除钢结构屋顶上的彩钢瓦或石棉瓦,在瓦面拆除之后仅剩下钢结构屋顶上檩条,施工人员在其上施工将变得极为不安全,存在着较大的作业风险。而且,在高空作业时搬运光伏板十分麻烦,并且需要逐个使用固定压码使光伏板固定在金属框架光伏支架上,施工步骤细碎、前期施工工时投入大;安装后的光伏板检修困难,对于处于方阵中央的光伏板,需要从边缘向故障处拆除光伏板,并铺上临时检修板形成检修通道,拆除和安装光伏板的时间占比巨大,影响运维效率;传统BIPV光伏板安装后难以拆除,对于处在光伏方阵中央的光伏板检修难度很大,因为没有检修通道只能拆除沿路的光伏板并铺设木板,同样具有危险性。因此亟需一种安全可靠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现在光伏安装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其能够实现光伏板安装的模块化安装。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若干相互密封拼接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和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光伏板,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在使用状态下朝上的第一面和朝下的第二面,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和引导雨水的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第一主梁、第一副梁、第二主梁和第二副梁,所述安装支架靠近所述光伏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光伏板的固定结构,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光伏板的一侧上设置有与屋顶的檩条相配合的安装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所述光伏板的安装孔开设的多个通孔和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光伏板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背离其中心的一侧上具有与相邻所述光伏组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上对应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面抵接的第一板,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板设置有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叠合形成导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背离其中心的一侧上具有与相邻所述光伏组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上对应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面抵接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光伏板的导水槽,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板叠合设置有第二板,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端与所述导水槽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侧的槽壁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光伏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光伏组件上对应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水结构位为开设于所述第一面上的导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所述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导水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沿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导水槽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结构为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所述檩条的安装位设置的腰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靠近所述檩条的一侧上对应所述檩条设置有若干定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多个光伏组件拼装成完整的光伏系统,可便于实现光伏系统的安装,在安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数量和规格的光伏组件进行拼装;在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置导水结构,可将光伏组件上的雨水收集和引导至光伏组件之外,防止在光伏系统上形成积水影响光伏系统的正常使用,延长光伏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光伏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光伏组件;11、安装支架;111、第一主梁;112、第一副梁;113、第二主梁;114、第二副梁;115、通孔;116、腰型孔;117、第一安装面;118、第二安装面;12、光伏板;13、导水结构;131第一板;132、第二板;133、第三板;134、导水槽;2、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光伏系统,包括若干相互密封拼接的光伏组件1,光伏组件1包括安装支架11和固定设置于安装支架11上的光伏板12,光伏组件1包括在使用状态下朝上的第一面和朝下的第二面,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和引导雨水的导水结构13,导水结构13位于第一面上。

通过采用多个光伏组件1拼装成完整的光伏系统,可便于实现光伏系统的安装,在安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数量和规格的光伏组件1进行拼装;在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导水结构13,可将光伏组件1上的雨水收集和引导至光伏组件1之外,防止在光伏系统上形成积水影响光伏系统的正常使用,延长光伏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包括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第一主梁111、第一副梁112、第二主梁113和第二副梁114,安装支架11靠近光伏板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光伏板12的固定结构,安装支架11远离光伏板12的一侧上设置有与屋顶的檩条2相配合的安装结构。

通过采用依次首位相连的第一主梁111、第一副梁112、第二主梁113和第二副梁114组成安装支架11,并在安装支架11上设置用于固定光伏板12的固定结构,可实现光伏板12的固定,可在组装阶段预先进行光伏组件1的装配,在对屋顶进行安装时只需将安装好的光伏组件1吊运至屋顶上利用安装支架11上开设的安装结构固定至屋顶的檩条2即可,有效的降低施工人员在没有支撑物的屋顶檩条2上的工作时间,进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有效的降低光伏系统的安装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为安装支架11上对应光伏板12的安装孔开设的多个通孔115和穿过通孔115与光伏板12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

通过在安装支架11上靠近光伏板12的一面上对应光伏的安装孔开设多个通孔115,并通过锁紧螺栓穿过通孔115将光伏板12锁定在安装支架11上,实现在地面安装结构将光伏板12与安装支架11拼装为光伏组件1,减少后期在屋顶上的施工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屋顶的瓦片拆除后之间在屋顶的檩条2上安装安装支架11,最后将光伏板12吊运至屋顶的方式,采用本方案中的光伏系统的安装具有更少的屋顶安装时间,更低的安装难度,有效的提高施工安全性。并且本方案中的光伏组件1可预先在工厂完成安装,从而可有效的缩短光伏系统的安装时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结构为安装支架11上对应檩条2的安装位设置的腰型孔116。

通过在安装支架11上靠近檩条2的一侧对应檩条2的安装位置开设腰型孔116,可便于在安装光伏组件1时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际施工调节对光伏组件1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以保证光伏组件1安装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11靠近檩条2的一侧上对应檩条2设置有若干定位组件。

具体的,定位组件可以是设置在安装支架11靠近檩条2一侧的定位钉,并在檩条2上对应的开设有定位孔,或在檩条2上设置定位钉,在安装支架11上设置定位孔。

通过在安装支架11上设置定位组件,可实现光伏组件1在檩条2上的定位,同时还可通过定位组件实现对光伏组件1的预定位,防止光伏组件1在吊装到位后移动,提高光伏组件1安装的精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光伏组件1的连接组件,光伏组件1上对应连接组件设置有限位槽。

通过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连接组件,并在光伏组件1上对应的开设有限位槽,可实现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对接定位,降低光伏组件1的安装难度,并且可用于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水结构13位开设于第一面上的导水槽134,并且沿光伏组件1的长度方向的导水槽134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沿其宽度方向的导水槽134的深度。

通过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导水槽134,可用于收集和引导落在光伏组件1上的雨水,以减少雨水在光伏组件1上的停留时间,避免在光伏组件1上出现积水影响光伏组件1的使用寿命。通过将其中一个方向的导水槽134的深度设置大于另一方向的导水槽134的深度,可进一步的实现雨水的集中,利用实现光伏组件1上雨水的集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梁111、第一副梁112、第二主梁113和第二副梁114采用槽钢制成,且其开口一侧朝向安装支架11的中心一侧。

如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背离其中心的一侧上具有与相邻光伏组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117,相邻的光伏组件上对应具有第二安装面118,第一安装面117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面118抵接的第一板131,第二安装面118上对应第一板131设置有第二板132,第一板131与第二板132叠合形成导水槽134。

此外,在第一安装面117和/或第二安装面118上位于第一板131和第二板132远离光伏板的一侧上还设置有第三板133,第三板1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面117或第二安装面118上,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二安装面118或第一安装面117,并与第一安装面117或第二安装面118抵接。即相邻的两个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为上述的第一安装面117和第二安装面118,并且第一板131、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安装支架之间。

可选的,第三板133靠近第二面的一面与第二面平齐,以使得安装支架的整个第二面处于一个平整的状态,以便于将光伏组件安装至屋顶的檩条上。

如图3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支架背离其中心的一侧上具有与相邻光伏组件连接的第一安装面117,相邻的光伏组件上对应具有第二安装面118,第一安装面117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面118抵接的第一板131,第一板13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朝向光伏板的导水槽134,第二安装面118上对应第一板131叠合设置有第二板132,第二板132远离第二安装面118的一端与导水槽134靠近第二安装面118的一侧的槽壁平行。即导水槽134设置在第一板131上,以保证导水槽134的密封性。

并且在第一主梁111、第一副梁112、第二主梁113和第二副梁114远离安装支架11中心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面、第二面平行的薄板,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拼接起来时,相邻两个薄板组成上述的导水槽134。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使用工字钢等其他钢材实现安装支架11的结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的光伏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将安装支架11的第一主梁111、第一副梁112、第二主梁113和第二副梁114拼接为安装支架11;

步骤S200、将光伏板12固定于安装支架11上形成光伏组件1;

步骤S300、将光伏组件1吊装至待安装位置的檩条2上并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将光伏组件1吊装至待安装位置,并利用安装支架11上的定位组件进行定位和预固定;

步骤S320、利用固定螺栓穿过安装支架11上的安装孔与檩条2固定连接;

步骤S330、对相邻两个安装好的光伏组件1的连接位置进行密封处理。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或“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