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2548发布日期:2019-11-01 20:5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幕墙结构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的兴起,建筑样式和功能需求呈多样性发展,由于外观明亮大气建筑中常用玻璃幕墙结构作为外观墙体,但是在以往的玻璃幕墙使用过程中样式单一,且在玻璃幕墙安装中存在工序复杂,安装不便的情况,随着组合型幕墙结构的发展,玻璃幕墙与其他形式的幕墙间的联合应用也为建筑幕墙的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石材幕墙以其外观典雅优美,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如何便捷高效的将玻璃幕墙、石材相互间连接以及二者与主体结构间连接是安装使用中的难点,且在幕墙的施工使用中,如何兼顾保温和排水的功能,从而达到使用中的建筑低能耗的要求,也是幕墙使用中的重点,这将决定着幕墙的多用途使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其具有高效便捷的连接性,且兼顾保温排水的低能耗使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包含单元式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两者在横向上交错分布,所述单元式玻璃幕墙与石材幕墙均通过转接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其中单元式玻璃幕墙通过挂接组件与转接组件中的第二矩形框架柱连接,石材幕墙通过连接组件与转接组件中的第二矩形框架柱连接;纵向上相邻的玻璃幕墙通过横梁对接,横向上相邻的玻璃幕墙连接在同一立柱上。

所述转接组件包含第一矩形框架柱和第二矩形框架柱,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柱长边插接在两耳板间,其长边长度大于耳板的长度;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柱短边与第一框架柱短边连接;所述耳板与在主体结构上设置有一组预埋件相连,其中对应每个预埋件在主体结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间隔平行的两个耳板,且两同一侧边的预埋件间安装保温板。

所述连接组件包含U型件、连板和搭接板;所述U型件两侧板端部内侧与第二矩形框架柱可拆卸连接,所述U型件在主体结构的纵向或横向间隔分布,U型件上对应石材幕墙可拆卸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通过搭接板与石材幕墙连接,且石材幕墙横截面对应U型件呈U形、外挂突出单元式玻璃幕墙并通过角件与单元式玻璃幕墙连接或通过角件在相邻石材幕墙间连接。

所述挂接组件包含连接件、矩形柱和挂钩,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单元式玻璃幕墙与矩形柱间,所述矩形柱平行于第二矩形框架柱并通过挂钩与第二框架柱相连,所述挂钩为L型件且一端通过连接板垂直连接矩形柱,另一端挂接第二框架柱设置的C型板上,所述C型板上穿接有插销,所述插销上对应挂接挂钩。

所述连接件包含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矩形件并设置在单元式玻璃幕墙的内边侧与矩形柱连接,其中矩形件一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凹口和凸起,所述凹口处安装密封橡胶条并压接单元式玻璃幕墙,所述凸起对应矩形柱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C形件设置在单元式玻璃幕墙外侧,其中C形件两端一端压接单元式玻璃幕墙,一端设置有回勾并与第三连接件相连;

所述第三连接件为长矩形件,其长度适应单元式玻璃幕墙厚度,所述长矩形件一侧边对应第二连接件延伸连接有一回勾和凸件,长矩形件对应另一侧延伸出凹槽状并安装密封橡胶条与矩形柱压接。

所述矩形柱为空心柱体,所述矩形柱的短边对应连接单元式玻璃幕墙,其中短边对应第一连接件的凸起设置有凹口,并对应第三连接件设置有凹口;矩形柱的长边一侧上部通过连接板连接有挂钩;所述矩形柱与单元式玻璃幕墙连接的一侧的短边延伸出一个凸边,所述凸边与第二矩形框架柱外侧短边间连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位于石材板与第二矩形框架柱间,所述保温板外侧包裹防水透汽膜。

所述横梁分为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横梁位于单元式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间;所述上横梁包含两个间隔的大方形件和小方形件且顺边相连,所述下横梁包含一长方形件,所述长方形件对应上横梁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插接入上横梁的大方形件和小方形件间隔处,另一侧连接于上横梁的大方形件外侧;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透水孔和集水槽。

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对应一侧的单元式玻璃幕墙延伸出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上侧板与小方形件一边呈直角对应连接单元式玻璃幕墙,所述下侧板与长方形件一边呈直角对应连接单元式玻璃幕墙,且上侧板和下侧板端部均不超过单元式玻璃幕墙的外立面。

所述立柱为密闭式矩形柱与单元式玻璃幕墙压接,密闭式矩形柱内部边侧设置有至少两条U形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对应横梁的透水孔;所述密闭式矩形柱外部中点连接有T形构件,T形构件横部分别连接于两相邻单元式玻璃幕墙内部,竖部穿过两相邻单元式玻璃幕墙间隙与密闭式矩形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玻璃幕墙单元化设计,并将单元式玻璃幕墙与矩形柱一体预制安装,既节省了施工时间,又方便装卸;同时矩形柱与玻璃的连接通过三种连接件的联合压接,具有可拆卸和可调节的特点,可适应不同的设计工况;矩形柱中矩形柱底边的延伸的凸边,可承托安装保温板和防水透汽膜,而转接组件的设置主体上连接单元式玻璃幕墙与石材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同时转接组件间也可以安装保温板和防水透汽膜,兼顾了保温和防水措施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对于玻璃幕墙进行单元式组装,在相邻的纵向和横向组装式的幕墙间的连接采用的立柱和横梁进行拼接,可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节省施工时间;在立柱和横梁的选择上采用隐蔽式施工方法,将横梁和立柱设置在单元式幕墙后,不影响单元式幕墙的美观性;通过横梁和立柱的集水槽、透水孔和排水沟的设计组成了一个密闭的排水系统,可保证单元式幕墙在使用时的排水密闭性,且其中依据横梁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的设计需求为密闭可拆式,其中密闭式横梁具有刚度大、抗弯和抗扭转能力强等特点,可拆卸式则具有安装方便易更换的特点;加之立柱采用密闭式设计,可有效保证连接使用的气密性,本实施用新型在施工时可现场取材制作,方便预制加工,进而节省施工时间,并在实施和使用中兼顾了快捷和低能耗等特点;

通过U型件的设计,使得石材幕墙,可以以外挂的形式连接于主体结构外侧,既方便了安装拆卸,又富有立体式美感,且在石材幕墙和单元式玻璃幕墙间连接有角件,保证了二者连接的紧固性和一体性;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所需组件可在现场取材制作,且幕墙安装时可分段组装,极大的节省可施工时间,而安装时将保温和排水的建筑低耗能要求兼顾,体现了组装幕墙的多用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式幕墙连接系统示意图;

图2是单元式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和主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矩形柱连接示意图;

图4是预埋件连接示意图;

图5是连板连接示意图;

图6是挂钩连接侧视图

图7是挂钩连接正视图;

图8是矩形柱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三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横梁a连接示意图;

图13是上横梁结构图;

图14是下横梁结构图;

图15是横梁b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横梁与竖部连接结构图;

图17是立柱连接示意图;

图18是立柱与竖部连接结构图;

图19是横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1-单元式玻璃幕墙;2-石材幕墙;3-立柱;4-横梁;5-角件;6-主体结构;7-预埋件;8-耳板;9-第一矩形框架柱;10-第二矩形框架柱;11-连杆;12-矩形柱;13-U型件;14- 连板;15-保温板;16-搭接板;17-调节螺栓;18-挂钩;19-插销;20-C型板;21-连接件;211-第一连接件;212-第二连接件;213-第三连接件;22-连接板;231-竖部;232-横部;24-排水沟;41-上横梁;42-下横梁;43-透水孔;44-集水槽;45-上侧板;46-下侧板; 411-小方形件;412-大方形件;421-长方形件;422-凹槽; 423-边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包含单元式玻璃幕墙1和石材幕墙2,两者在横向上交错分布,所述单元式玻璃幕墙1与石材幕墙2均通过转接组件与主体结构6连接;其中单元式玻璃幕墙1通过挂接组件与转接组件中的第二矩形框架柱10连接,石材幕墙2通过连接组件与转接组件中的第二矩形框架柱10连接;纵向上相邻的玻璃幕墙通过横梁4对接,横向上相邻的玻璃幕墙连接在同一立柱3上。本实施例中单元式玻璃幕墙1采用暖边双中空超白夹胶玻璃或暖边双中空超白钢化玻璃,石材采用30mm厚花岗岩,所有密封胶均应采用防火密封胶。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转接组件包含第一矩形框架柱9和第二矩形框架柱10,其中第一矩形框架柱9和第二矩形框架柱10为方形钢柱,外涂有防水和防水涂层,所述第一矩形框架柱9长边插接在两耳板8间,其长边长度大于耳板8的长度,耳板8采有带孔钢板制成;所述第二矩形框架柱10短边与第一框架柱短边焊接;所述耳板8与在主体结构6上设置有一组预埋件7相连,其中对应每个预埋件7在主体结构6外侧螺栓连接有间隔平行的两个耳板8,两同一侧边的预埋件7间设置有连杆11,并安装有保温板15。

预埋件7为槽型钢件,其中预埋件7位置偏差上下不应大于10mm,上下测量依据底模用卷尺进行测量,阴角部位埋件的埋设,依据幕墙安装的需要在角位处拉开50mm,否则影响今后施工安装,阳角处的埋设应与阴角处埋设相反,角位两个埋件应贴边靠紧。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组件包含U型件13、连板14和搭接板16;所述U型件13两侧板端部内侧与第二矩形框架柱10可拆卸连接,所述U型件13在主体结构6的纵向或横向间隔分布,U型件13上对应石材的螺栓连接有连板14,所述连板14通过搭接板16与石材幕墙2螺栓连接,且石材幕墙2横截面对应U型件13呈U形、外挂突出单元式玻璃幕墙1并通过角件5与单元式玻璃幕墙1或通过角件5在相邻石材幕墙2间采用密封胶连接。

角件5采用槽钢制作, U型件13采用Q235钢龙骨焊接而成;连板14和搭接板16为铝合金矩形板,石材采用M6不锈钢与搭接板16栓接,C型板20为钢板或铝板加工而成。

其中,U型件13背栓连接石材幕墙2时,当采用一个背栓时,螺孔中心到板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当采用两个背栓时,螺孔中心到板端的距离不宜大于400mm,距两边不宜大于300mm;当采用四个背栓时螺孔中心到板边距离不宜大于250mm,当采用一个或两个后切背栓时,要用四个尼龙螺栓顶住板内侧,保持板的稳定。

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挂接组件包含连接件21、矩形柱12和挂钩,所述连接件21设置在单元式玻璃幕墙1与矩形柱12间,所述矩形柱12平行于第二矩形框架柱10并通过挂钩18与第二框架柱相连,所述挂钩18为L型件钢件或铝合金件,且一端通过连接板22垂直螺栓连接矩形柱12,另一端挂接第二框架柱设置的C型板20上,所述C型板20上穿接有插销19,所述插销19上对应挂接挂钩18。

如图8所示,所述矩形柱12为空心钢柱体,所述矩形柱12的短边对应连接单元式玻璃幕墙1,其中短边对应第一连接件211的凸起设置有凹口,并对应第三连接件213设置有凹口;矩形柱12的长边一侧上部通过连接板22螺栓有挂钩18;所述矩形柱12与单元式玻璃幕墙1连接的一侧的短边延伸出一个凸边,所述凸边与第二矩形框架柱10外侧短边间螺栓连接有保温板15,所述保温板15位于石材板与第二矩形框架柱10间,所述保温板15外侧包裹防水透汽膜。

如图3所示,述连接件21设置在单元式玻璃幕墙1与石材幕墙2连接一侧端部,所述连接件21为铝合金件或钢件,包含第一连接件211、第二连接件212和第三连接件213,以上连接件均为铝合金件且涂有防水和防火涂层。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211为矩形件并设置在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内边侧,其中矩形件一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凹口和凸起,所述凹口处安装密封橡胶条并压接单元式玻璃幕墙1,所述凸起对应矩形柱12连接;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212为C形件设置在单元式玻璃幕墙1外侧,其中C形件两端一端压接单元式玻璃幕墙1,一端设置有回勾并与第三连接件213相连;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213为长矩形件,其长度适应单元式玻璃幕墙1厚度,所述长矩形件一侧边对应第二连接件212延伸焊接有一回勾和凸件,长矩形件对应另一侧延伸出凹槽状并安装密封橡胶条与矩形柱12压接。

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横梁a分为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所述横梁a位于单元式玻璃幕墙1与主体结构6间;所述上横梁41包含两个间隔的大方形件412和小方形件411且顺边焊接相连,所述下横梁42包含一长方形件421,所述长方形件421对应上横梁41一侧设置有凹槽422 ,所述凹槽422一侧插接入上横梁41的大方形件412和小方形件411间隔处,另一侧连接于上横梁41的大方形件412外侧;所述凹槽422底部设置有透水孔43和集水槽4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分别对应一侧的单元式玻璃幕墙1延伸出上侧板45和下侧板46,其中上侧板45和下侧板46材质同横梁4一致,所述上侧板45与小方形件411一边呈直角对应压接在单元式玻璃幕墙1,所述下侧板46与长方形件421一边呈直角对应压接单元式玻璃幕墙1,且在下侧板46与凹槽422一侧连接有边封423,且上侧板45和下侧板46端部均不超过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外立面。

或者如图15、图16和图19所示,纵向上相邻的单元式玻璃幕墙1通过横梁b对接,所述横梁b为铝合金制成,所述横梁b为密闭式矩形梁与单元式玻璃幕墙1压接,通过自攻钉或弹簧销于立柱3连接并在搭接处设置有透水孔43;密闭式矩形梁外部中点连接有T形构件,T形构件横部232分别卡接于两相邻单元式玻璃幕墙1内部,竖部231穿过两相邻单元式玻璃幕墙1间隙与密闭式矩形梁螺纹连接;

其中,单个横梁4安装偏差:长度≤2m时,≤1mm;长度>2m时,≤2mm;相邻两个横梁4标高偏差:≤1mm;横梁4整体高度偏差:单元式玻璃幕墙1宽度≤35m时,≤5mm;单元式玻璃幕墙1宽度>35m时,≤7mm。

如图17至图19所示,横向上相邻的单元式玻璃幕墙1连接在同一立柱3上,所述立柱3为铝合金或钢密闭式矩形柱且与单元式玻璃幕墙1压接, 通过自攻钉或弹簧销于横梁4连接;密闭式矩形柱内部边侧设置有至少两条U形排水沟24,所述排水沟24对应横梁4的透水孔43;所述密闭式矩形柱外部中点连接有T形构件,T形构件横部232分别连接于两相邻单元式玻璃幕墙1内部,竖部231穿过两相邻单元式玻璃幕墙1间隙与密闭式矩形梁连接。

其中,相邻两根立柱3间距偏差控制在≤1mm,同时满足第一根立柱3安装偏差控制范围,立柱3安装轴线偏差≤2mm;立柱3竖向直线度偏差≤2.5mm,立柱3外表面平面度偏差:单元式玻璃幕墙1宽度≤20m时,≤5mm;单元式玻璃幕墙1宽度≤40m时,≤7mm;单元式玻璃幕墙1宽度≤60m时,≤9mm;单元式玻璃幕墙1宽度>60m时,≤10mm。

结合图1至图19,进一步阐释所述的一种组装式低耗能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据设计幕墙分格大样图和标高点、进出位线及轴线位置,采用重锤、钢丝线、测量器具及水平仪等工具在主体上定出幕墙平面、立柱3、横梁4及转角等基准线,并用经纬仪进行调整、复测,其中水平标高要逐层从地面向上引,以免误差累积。

步骤二、根据设计位置进行预埋件7和耳板8在主体结构6上的安装,其中着重说明转角位置埋件的埋设位置,当每一层梁柱施工完毕后,按照预埋件7点位布置图及标高尺寸,根据土建梁柱尺寸控制线,在梁上用红笔划出预埋件7埋设控制线。

步骤三、制作转接组件、挂接组件与连接组件,并将转接组件在预埋件7上耳板8螺栓连接,其中在预埋件7间安装保温板15和U型件13,并在保温板15外侧包裹防水透期膜。

步骤四、立柱3的安装,依据放线的位置进行安装,安装立柱3施工一般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推移进行,立柱3的安装依据竖向钢直线以及横向鱼丝线进行调节安装,直至各尺寸符合要求。从外向内将横梁4推入,直至两端弹销全部落入立柱3配合孔内,检查确定两侧弹销是否全部入孔,使用自攻钉固定横梁4,保证垂直安装到位,横梁4两端固定后,在立柱3与横梁4交接处打胶密封,并将胶条压紧。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横梁4和立柱间透水孔43和排水沟24的衔接,保证排水的通畅性。

步骤五、根据测量所得的定位点及线,利用外排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进行连板14与U型件13的安装,先对石材背面进行钻孔,钻孔时避免石材损伤或有裂缝出现,采用后切式背栓固定,背栓与板材为立体嵌入式固定,一块石灰石板可用一个背栓、两个背栓或四个背栓,视荷载大小和石灰石抗冲切强度而定,背栓孔加工必须保证孔位与设计相符,孔距、孔深度、扩孔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将石材幕墙2编号并吊运至现场,在U型件13边侧分别通过搭接板16挂接,并通过U型件13与第二矩形框架柱10挂接,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逐层依照石材幕墙2编号进行安装,使用调节螺栓17调节石材位置,调节时按图纸留出石材间缝隙,注意使石材横缝、竖缝顺直,用靠尺调节平整度,铅坠调节垂直度,并对石材幕墙2的连接缝连接处打胶密封连接角件5。

步骤六、将单元式玻璃幕墙1与连接组件和挂接组件预制安装,一同吊运,单元式玻璃幕墙1每块进行编号,据编号进行通过挂钩18挂接在第二矩形框架柱10;

单元式玻璃幕墙1挂点与转接组件高度之间相距200mm时,板块停止下行,并进行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左右方向插接,在左右方向插接完成后,在控制左右接缝尺寸的情况下控制板块继续下行,此时由板块上一层人员负责单元式玻璃幕墙1矩形柱12与转接组件的对接,板块安装层人员负责上、下两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插接,确认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挂点、左右插接,上下插接都已安装到位后,拆除夹具,借助水准仪通过调整螺栓,实现板块高度方向的微调,并且对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左右接缝进行校验微调,单元体安装完成后根据控制线进行微调,各项控制尺寸满足要求后进行最终固定,相邻单元式玻璃幕墙1标高差小于1mm,缝宽允许偏差±1mm;

其中在矩形柱12与第二矩形框架柱10间连接有保温板15;所述保温板15外侧包裹防水透汽膜,并在单元式玻璃幕墙1与石材幕墙2垂直连接处打胶密封连接角件5。

步骤七、在横梁4和立柱3间安装的单元式玻璃幕墙1,将T形构件的横部232安装至两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间隔中,将T形构件的竖部231连接在立柱3或横梁4上,其中采用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安装的需连接上侧板45和下侧板46。

步骤八、通过挤压,把泡沫棒压入单元玻璃幕墙1安装槽口内,避免松脱,安装泡沫棒时,减少泡沫棒接头,挤压到位,保持泡沫棒的平整,并对安装中产生的缝隙进行打胶密封,打胶前,清理注胶缝,胶缝两侧玻璃面上贴美纹纸后注胶,胶缝不间断,密封胶的最小厚度应大于3.5mm(宜4.5mm以内),宽度不应小于厚度的2倍。

步骤九、每完成一层单元式玻璃幕墙1的安装进行集水槽44闭水试验,测试前堵封所有的透水孔43,并待密封胶固化,测试时水注满横梁4的集水槽44或腔体内并待续至少15分钟,不应有水渗漏进幕墙内侧,集水槽44注满水时间应持续最少24小时,验证合格后进行下一阶段施工,由此完成组装式幕墙的施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特点所作的阐释,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说明的使用基础上仍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若未对其进行创造性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