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2284发布日期:2020-01-10 15:46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与钢梁与钢筋桁架楼承板组成的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工程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发展,加速了智能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而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结构形式。楼盖体系是钢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建造周期的重要因素。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将楼板中的钢筋在工厂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底板在工厂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组成一个在施工阶段能够承受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承重构件,是近年逐渐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楼板形式。

传统的设计方案通常是将钢梁置于楼承板底模以下,钢梁通过焊接于上翼缘板的栓钉,再浇筑混凝土实现和楼板的有效固结。在楼承板端部的连接部位,还需要布置相应的构造钢筋以加强连接。此外,由于钢梁的设计刚度和承载力需要,常常需要设计较大截面高度的钢梁,由此减小楼层的净高,降低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

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效率,简化施工工艺是缩短工程建造周期和加速装配式建筑推广和应用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设计技术的不足和缺陷,以达到简化结构设计,加快施工速度,加强混凝土楼板、钢梁连接,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组合梁。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梁、加气混凝土砌块、螺栓连接件和混凝土,所述钢梁腹板预制有孔洞,以便于固定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螺栓连接件穿过,实现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固定,所述钢梁顶标高上移,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上弦钢筋搭接于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板,所述的上弦钢筋与所述的上翼缘板焊接固定,所述钢梁腹板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下弦钢筋对应位置开设穿筋孔,在所述钢梁腹板穿筋孔处设置连接钢筋与所述的下弦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通过螺栓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钢梁的腹板两侧,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高度等于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至钢梁的下翼缘板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钢梁和钢筋桁架楼承板之间浇筑楼板混凝土使钢梁和钢筋桁架楼承板整体固结,形成组合梁。

优选地,所述上弦钢筋与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之间设有支座连接件,所述支座连接件的上端支撑在所述上弦钢筋之下,所述支座连接件的下端支撑在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之上。

优选地,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上弦钢筋伸长至所述钢梁上翼缘板宽度以内,所述上弦钢筋和所述钢梁上翼缘板进行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的端部搭于所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上。

优选地,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根据实际结构设计需要选择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型底板。

优选地,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高度等于钢梁下翼缘板内表面至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板之间的距离,宽度不小于下翼缘板外伸净宽。

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及的楼承板结构形式,适用于各类型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设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增大楼层净高、提高空间利用率,在相同刚度和承载力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可减小钢梁的截面高度,增加楼层净高,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同等的楼层净高要求下,可增大梁截面高度,提高其设计承载力;

2.提高了连接区域的整体性和承载力,将钢梁部分上移至楼板厚内,通过混凝土的整体浇筑实现钢梁和楼板的整体性连接;

3.提高了钢梁的承载能力,通过在钢梁腹板两侧的空腔内布置了加气混凝土砌块,提高了所述组合钢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从而减小了对钢梁的截面设计要求,且无需再进行竖向加劲板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

4.简化结构设计,提高了工业化预制和施工效率,无需再在钢梁上翼缘板上焊接栓钉,也不需要在端部的连接区域布置构造钢筋。钢梁和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上弦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并通过灌注混凝土实现整体性固结;

5.提高了钢梁的防火、防腐设计性能,钢梁部分上移至楼板内,并在钢梁腹板两侧空腔内灌注了混凝土,对钢梁在防火、防腐方面起到了保护作用,仅需对钢梁外露的下翼缘板进行防火、防腐处理;当钢梁下设计有与梁宽相等的墙体时,则该钢梁完全内置,无需进行防火、防腐处理,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展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展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端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端部与钢组合梁连接结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记与对应构件说明:

1-1—钢梁,1-2—钢筋桁架楼承板,1-3—加气混凝土砌块,1-4—螺栓连接件,1-5—底板,1-6—支座连接件,1-7—下弦钢筋连接筋,1-8—上弦钢筋,1-9—下弦钢筋,1-10—腹杆钢筋,1-11—分布钢筋;1-12—支座水平筋;1-13—螺栓连接件垫板;

2-1—钢梁1-1的上翼缘板,2-2—钢梁1-1的腹板,2-3钢梁1-1的下翼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照附图1、2、3、4:

本实施例的使用加气砌块的组合梁,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1-2、钢梁1-1、加气混凝土砌块1-3、螺栓连接件1-4和混凝土;钢筋桁架楼承板1-2端部构造包括底模1-5、支座连接件1-6、腹杆钢筋1-10、上弦钢筋1-8和下弦钢筋1-9;所述钢梁1-1顶标高上移,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2的上弦钢筋1-8搭接于所述钢梁1-1的上翼缘板2-1,所述的上弦钢筋1-8与所述的上翼缘板2-1焊接固定;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1-3通过穿过钢梁1-1的腹板2-2的螺栓连接件1-4固定于所述钢梁1-1的腹板2-2的两侧,所述钢梁1-1的腹板2-2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2的下弦钢筋1-9对应位置开设穿筋孔,在所述钢梁1-1的腹板2-2穿筋孔处设置连接钢筋1-7与所述下弦钢筋1-9进行绑扎搭接;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1-3填充高度等于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2的底板1-5至钢梁1-1的下翼缘板2-3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钢梁1-1和钢筋桁架楼承板1-2之间浇筑楼板混凝土使钢梁1-1和钢筋桁架楼承板1-2整体固结。

所述上弦钢筋1-8与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1-3之间设有支座连接件,所述支座连接件1-6的上端支撑在所述上弦钢筋1-8之下,所述支座连接件1-6的下端支撑在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1-3之上。

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2的上弦钢筋1-8伸长至所述钢梁1-1的上翼缘板2-1的宽度以内,所述上弦钢筋1-8和所述钢梁1-1的上翼缘板2-1进行焊接固定。

底板1-5的端部搭于所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1-3上。

底板1-5,根据实际结构设计需要选择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型底板。

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1-3高度等于钢梁1-1的下翼缘板2-3内表面至钢筋桁架楼承板1-2的底板1-5之间的距离,宽度不小于下翼缘板2-3外伸净宽,通过螺栓连接件1-4固定于所述钢梁1-1的腹板2-2的两侧。

所述钢梁1-1的腹板2-2预制有孔洞,以便于固定加气混凝土砌块1-3的螺栓连接件1-4穿过,实现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1-3的固定。

所述的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工厂内进行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预制生产;

步骤2):工厂内对钢梁腹板进行钻孔,以便于连接钢筋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螺栓连接件穿孔;

步骤3):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固定,包括对所述钢梁腹板两侧填充加气混凝土砌块;

步骤4):现场进行所述钢组合梁、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吊装、定位;

步骤5):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上弦钢筋和所述钢梁上翼缘板的焊接固定,所述底板搭于加气混凝土砌块之上,将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下弦钢筋与所述的钢梁腹板穿筋孔处的连接钢筋绑扎搭接;

步骤6):现场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实现所述钢组合梁和楼承板的整体性固结。

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及的楼承板结构形式,适用于各类型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设计。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