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混凝土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3102发布日期:2019-12-27 16:4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轴混凝土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轴混凝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机是把水泥、砂石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其主要由拌筒、加料和卸料机构、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承装置等组成。

现有公告号为cn20286239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低噪音的双轴混凝土搅拌机。该双轴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搅拌筒及两个搅拌轴,两个搅拌轴各自传动连接有一个减速机,两减速机各自具有互相垂直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且二者的输出轴的输出旋转方向相反,两减速机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同轴传动连接在一起。

然而,上述的搅拌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搅拌机中待搅拌的物料可能会时多或时少,其中,根据专利文件中的说明书附图可知,两根输出轴的转动速度相同,使得搅拌轴的搅拌速度恒定,难以根据搅拌物料的多少灵活调节搅拌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搅拌轴的搅拌速度难以调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轴混凝土搅拌机,通过设置主动轮周侧的第一皮带安装槽所在圆周的直径大小各不相同,设置从动轮周侧的第二皮带安装槽所在圆周的直径大小均相等,当传动皮带分别安装在第一皮带安装槽和第二皮带安装槽内,并能够灵活调整传动皮带在第一皮带安装槽和第二皮带安装槽内的安装位置,从而达到灵活调节搅拌速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轴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搅拌室壳体、双轴搅拌轴和驱动双轴搅拌轴搅拌作业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轴,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轴驱动连接,所述双轴搅拌轴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伸出搅拌室壳体且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传动轴的周侧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设有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主动轮包括轮本体和第一皮带安装槽,所述轮本体所在的圆周直径从传动轴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皮带安装槽开设在轮本体的周侧,且所述第一皮带安装槽沿轮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从动轮的周侧且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皮带安装槽,所述第二皮带安装槽的圆周直径均相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组件驱动双轴搅拌轴转动,以进行搅拌工作,同时,在驱动电机的传动轴周侧设置主动轮,主动轮周侧的第一皮带安装槽所在圆周的直径大小各不相同;在双轴搅拌轴的端部安装有从动轮,设置从动轮周侧的第二皮带安装槽所在圆周的直径大小均相等,当传动皮带分别安装在第一皮带安装槽和第二皮带安装槽内,并能够灵活调整传动皮带在第一皮带安装槽和第二皮带安装槽内的安装位置,从而达到灵活调节搅拌速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轴背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支撑座,所述传动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座,从而使得传动轴的安装更加稳定,传动轴在高速运行时更加平稳,提高安全性和搅拌作业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本体的两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用于将轮本体与传动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紧固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部,主要用于将轮本体牢固限制在传动轴上,使得轮本体的安装更加稳定和安全。同时,在固定部的周侧穿设有紧固结构,紧固结构主要用于将固定部与传动轴之间进行固定,使得固定部对轮本体的限位更加有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结构为穿设在固定部周侧的固定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紧固结构为固定螺栓,将固定螺栓穿设在固定部的周侧,使得固定部与传动轴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同时,固定螺栓在失常上比较容易得到,从而更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结构为设置在轮本体一端的挡环和设置在轮本体另一端的挤压环,所述挡环与传动轴固定且与轮本体抵接,所述挤压环活动套设在传动轴上,且所述挤压环上设有用于驱动其将轮本体抵紧在挡环上固定的挤压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紧固结构由挡环和挤压环构成,挡环用于安装在轮本体的一端,并与轮本体的端部贴合抵接,挤压环安装在轮本体的另一端,用于将轮本体向靠近挡环的一端挤压,将轮本体挤压固定在挡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结构为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外螺纹和设置在挤压环内圈的内螺纹,所述挤压环通过其内螺纹螺纹连接在传动轴的外螺纹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挤压结构为挤压环和传动轴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从而,转动挤压环时,螺纹的连接结构能够驱动挤压环向靠近挡环的一端移动,以将轮本体向靠近挡环的一端移动,从而将轮本体挤压固定在挡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室壳体的外部设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的纵向安装条,所述纵向安装条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安装座,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座可拆卸固定在安装槽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纵向安装条,主要用于移动驱动电机,将驱动电机和从动轮之间的距离加大,以张紧驱动电机和从动轮之间的传动皮带,加强传皮带的传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沿平行于纵向安装条的方向穿设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底端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固定在安装条上,所述调节丝杆转动安装在转动座内,所述调节丝杆的顶端固定有调节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丝杆转动安装在转动座内,转动调节丝杆,调节丝杆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安装座在安装条上前后移动,从而带动驱动电机在安装条上前后移动,以对传动皮带进行张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头为调节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头为调节把手,当需要转动调节丝杆的力不是很大,手动即可拧动时,从而能够更加方便人们手动对调节丝杆进行旋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头为调节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调节丝杆需要的力较大时,人手直接手动难以旋拧调节丝杆,从而,人们需要借助扳手或其他工具,并通过安装好的调节螺母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主动轮周侧的第一皮带安装槽所在圆周的直径大小各不相同,设置从动轮周侧的第二皮带安装槽所在圆周的直径大小均相等,当传动皮带分别安装在第一皮带安装槽和第二皮带安装槽内,并能够灵活调整传动皮带在第一皮带安装槽和第二皮带安装槽内的安装位置,从而达到灵活调节搅拌速度的目的;

(2)通过在调节丝杆上安装调节螺母,当转动调节丝杆需要的力较大时,人手直接手动难以旋拧调节丝杆,从而,人们需要借助扳手或其他工具,并通过安装好的调节螺母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凝土搅拌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搅拌室壳体;11、安装条;12、安装槽;2、双轴搅拌轴;3、驱动组件;4、驱动电机;41、电机本体;42、安装座;5、传动轴;6、主动轮;61、轮本体;62、第一皮带安装槽;63、固定部;64、固定螺栓;65、挡环;66、挤压环;67、第二皮带安装槽;7、从动轮;8、传送皮带;9、调节丝杆;91、转动座;92、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双轴混凝土搅拌机,主要用于混凝土浆料的混合,以满足建筑工地对混凝土的需要,结合图1和图2可知,包括搅拌室壳体1、双轴搅拌轴2和驱动双轴搅拌轴2搅拌作业的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4和传动轴5,驱动电机4与传动轴5驱动连接,具体的,双轴搅拌轴2靠近驱动电机4的一端伸出搅拌室壳体1且安装有从动轮7,传动轴5的周侧设有主动轮6,主动轮6与从动轮7之通过设有传动皮带8传动连接。

其中,主动轮6包括轮本体61和第一皮带安装槽62,轮本体61所在的圆周直径从传动轴5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第一皮带安装槽62开设在轮本体61的周侧,且第一皮带安装槽62沿轮本体6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时,在从动轮7的周侧且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皮带安装槽67,第二皮带安装槽67的圆周直径均相等。因此,当将传动皮带8在第一皮带安装槽62和第二皮带安装槽67之间进行切换时,能够灵活调整主动轮6与从动轮7之间的传动比,以灵活调节双轴搅拌轴2的转动速度。

为了让传动轴5的转动更加平稳,在传动轴5背离驱动电机4的一端设有支撑座8,将传动轴5转动安装在支撑座8上。

为了让轮本体61在传动轴5上的安装更加牢固,结合图1和图2可知,在轮本体61的两端设有固定部63,且固定部63上设有用于将轮本体61与传动轴5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紧固结构。

其中,紧固结构为穿设在固定部63周侧的固定螺栓64。或者是,紧固结构为设置在轮本体61一端的挡环65和设置在轮本体61另一端的挤压环66,挡环65与传动轴5固定且与轮本体61抵接,挤压环66活动套设在传动轴5上,且挤压环66上设有用于驱动其将轮本体61抵紧在挡环65上固定的挤压结构。

其中,驱动挤压环66进行挤压的挤压结构为设置在传动轴5上的外螺纹和设置在挤压环66内圈的内螺纹,挤压环66通过其内螺纹螺纹连接在传动轴5的外螺纹上。

如图1和图3可知,搅拌室壳体1的外部设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4的纵向安装条11,纵向安装条11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12,其中,驱动电机4由电机本体41和安装座42构成,驱动电机4通过安装座42可拆卸固定在安装槽12上。同时,在安装座42上沿平行于纵向安装条11的方向穿设有调节丝杆9,调节丝杆9的底端设有转动座91,转动座91固定在安装条11上,调节丝杆9转动安装在转动座91内,调节丝杆9的顶端固定有调节螺母9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