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固定金属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4781发布日期:2019-10-29 03:1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柱固定金属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固定金属配件,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将柱子接合并固定于基部、水平结构构件(梁、横梁)等横向构件(日文:横材)的柱固定金属配件。本申请以2017年7月2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特愿2017-140963为基础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该申请的方式将其引用于本申请。



背景技术:

作为建筑构造的木构造的工艺方法之一,已知一种作为使日本自古发展来的传统工艺方法简化、进步的工艺方法的木结构骨架工艺方法。木结构骨架工艺方法被称作在来工艺方法,是主要利用柱子、梁这样的骨架进行支承的构造,是具有设计的自由度比较高的这样的优点的工艺方法。

近年来,相对于以往的木结构骨架工艺方法,还正在普及一种木结构框架壁工艺方法。木结构框架壁工艺方法在北美被称作“framing”,在日本通常被称作“二乘四工艺方法(2×4工艺方法)”。木结构框架壁工艺方法是利用将构造用合成板钉在组装成构架状的木材上而成的壁、地板(面材)进行支承的构造,是具有通过比较的简单的现场作业将在工厂半完成的面材组装起来这样的优点的工艺方法。

另外,兼具2×4工艺方法的优点和以往的木结构骨架工艺方法的优点那样的木结构框架壁工艺方法也相当普及,其被称作木结构骨架面板工艺方法(以下,称作“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在该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中,需要仅利用骨架使柱件自立。因此,通过对构造材料的嵌合部实施榫卯并将该榫卯组合,从而形成紧密嵌合状态,维持了能够自立的状态。使用了如下的接合,即,在柱子侧设置接合用突起,在横向构件(基部、梁、横梁等)侧设置接合用孔,将它们相互嵌合,对此不必举出具体例。

近年来,还受到对于木结构建筑住宅等的抗震强化的行政指导的影响而正在大量使用冲钉(日文:ドリフトピン)工艺方法。冲钉工艺方法指的是,在将柱子、梁、基部、横向构件等固定的部位采用使用有金属配件的冲钉接合(driftpinjoint)来建造木质建筑物的工艺方法。

首先,在来工艺方法的情况下,除了使柱子和梁相接合的情形之外,在使梁和梁相接合的情形下,为了相互插入并进行固定,在某一者上存在凹部,在另一者上存在凸部。在它们的接合部位,即使将一者插入到另一者中,由于在原本存在的构件的截面上仅存在加工后余下的部分,因此,该接合部位也会成为最弱的点。特别是,在通柱的情况下,在从四周插入有梁的接合部位,由于原本存在的柱子构件会因接合用孔而较大程度地缺损,因此,仅稍微残留有柱子的中心部。因此,作为因地震而使房屋倒塌的第1原因,指出了如下问题,即,曾过于相信较粗而结实的通柱发生了横摆而折断。

作为因地震而使房屋倒塌的第2原因,还存在地震活动(日文:地震動)导致的“接合部的脱出、脱落”。在该情况下,公知的是,即便是用斜支柱(日文:筋交い)加强了的木结构房屋,若该斜支柱脱出,则堆积的木材会摇摆而倒下,从而房屋倒塌。与此相对,在冲钉工艺方法中,以尽量减少柱子、梁的缺损截面为目的,构成为由金属件和冲钉承受地震活动的应力而能够防止“接合部的脱出、脱落”。具体而言,通过将金属件插入到在木材上挖出的槽中而制作榫卯且向该榫卯插入冲钉的结构,利用金属件将柱子等接合部牢固地固定。

另外,还存即使使用该冲钉工艺方法,相对于地震活动的耐力也明显降低的情况。如此,作为在使用冲钉工艺方法时抗震强度降低的第1原因,存在进行施工的工匠的技能明显较低的情况。另外,作为在使用冲钉工艺方法时抗震强度降低的第2原因,还存在因干燥收缩等而使金属件固定部分的木材破裂的情况。因而,在冲钉工艺方法中,对于对木材组合金属件且用冲钉进行固定的连接部位,虽然得到利用该金属件将柱子等的接合部牢固地固定的效果,但对木材要求相当高的加工精度。也就是说,冲钉工艺方法是在木材方面的制作、施工中需要相当多的考量的工艺方法。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实现定位的准确性且还提高了耐久性的“柱子和横向构件的接合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具有特征的构造的柱固定金属配件来防止柱子自横向构件脱出且将柱子的接合部牢固地固定。其结果,确保了能经受住台风等强风的、牢固的构造。此外,作为代表性的水平结构构件(以下,也称作“横向构件”),存在梁、横梁、横撑(日文:胴差し)、基部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57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柱子和横向构件的接合装置”中,设想到基本上将实木材等的1根柱子接合于横向构件的方法,并没有为了应用2×4工艺方法而进行最优化,留有改善余地。另外,为了实现如下想法,也留有改善余地,即,想要应对熟练技工难以确保这样的社会现状、使组装简化的要求、以及确保抗震强度的要求。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固定金属配件,该固定金属配件不需要使用有基于熟练技工的手工作业的榫卯的榫卯嵌合,除了对于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进行了最优化之外,对2×4工艺方法也进行了最优化,其组装容易且抗震、抗风强度和偏心精度均较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做出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柱固定金属配件(100、110),其用于将柱子(300)接合于水平部(180、200、280),其中,该柱固定金属配件(100、110)具备:槽形的接合基台(30、31),其主要构成接合金属件;以及槽形的覆盖间隔件(80、90),其盖在该接合基台(30、31)的开放面上,且能够承受所述柱子(300)的轴向荷载,所述接合基台(30、31)具有:方形的平面部(10、11),其形状与所述柱子(300)的端面(301)的形状一致,在该平面部(10、11)穿设有螺栓孔(18、19);一对槽壁(14、15),该一对槽壁(14、15)是将该平面部(10、11)的边缘分别垂直地呈l字状弯曲而成的;以及接合板(20、21),其利用至少与该一对槽壁(14、15)或槽底相接触的焊接部(j)被支承且自所述平面部(10、11)竖立设置成比所述槽壁(14、15)显著高的高度(h),所述覆盖间隔件(80、90)具有:方形的平面部(81、91),其抵接并支承所述柱子(300)的端面(301);一对槽壁(82、92),该一对槽壁(82、92)是将该平面部(81、91)的边缘分别垂直地呈l字状弯曲而成的;以及狭缝(83、93),其以在将所述覆盖间隔件(80、90)盖在所述接合基台(30、31)上的状态下所述接合板(20、21)嵌入该狭缝(83、93)的方式穿设于所述覆盖间隔件(80、90),作为所述接合金属件组装后的状态如下:使贯穿或植入设置于构成所述水平部(180、200、280)的横向构件(200)的紧固螺栓(260、160)贯穿所述螺栓孔(18、19),利用螺母(60)将所述接合基台(30、31)的所述平面部(10、11)紧固于所述横向构件(200),然后,使所述接合板(20、21)贯穿所述狭缝(83、93),并且在由所述接合基台(30、31)和所述覆盖间隔件(80、90)围成的箱型空间(84、94)内容纳有所述紧固螺栓(260、160)的顶端(161)和与该紧固螺栓螺纹接合的所述螺母(60),使所述柱子(300)的端面(301)抵接于所述覆盖间隔件(80、90)的平面部(81、91),并且利用多个冲钉(99)对所述柱子(300)和被嵌入到在所述柱子(300)上穿设的槽孔(308、309)中的所述接合板(20、21)进行冲钉接合。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柱固定金属配件(100、110),其中,所述柱子(300)是沿厚度方向(x)重叠多张木结构框架壁工艺方法即二乘四工艺方法的标准件(310、320、330)而成的。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柱固定金属配件(100),其中,所述冲钉(99)的嵌入孔(1~3)穿设于能够在所述接合板(20)的板面上描画出的三角形的各顶点且垂直地贯通所述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幅面(311、321、331)和所述接合板(20)。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柱固定金属配件(110),其中,所述冲钉(99)的嵌入孔(4~6)在与所述平面部(11)平行的直线上以等间隔穿设在所述接合板(21)的板面上,且垂直地贯通所述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面(312、322、332)和所述接合板(21)。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柱固定金属配件(100、110),其中,所述横向构件(200)由基础混凝土(150)或载置在基础混凝土(150)之上的基部(180、280)构成,所述紧固螺栓(160)由植入设置于所述基础混凝土(150)的地脚螺栓(160)构成。

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柱固定金属配件(100、110),其中,利用贯穿所述横向架设构件(280)的紧固螺栓(260)和与该紧固螺栓(260)螺纹接合的螺母(60)将在作为所述横向构件(200)的横向架设构件(280)的上下两面(281、282)分别配置的、所述接合基台(30、31)的平面部(10、11)紧固,并且将各所述接合基台(30、31)各自的所述接合板(20、21)冲钉接合于所述柱子(300)。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一种固定金属配件,该固定金属配件不需要使用了基于熟练技工的手工作业的榫卯的榫卯嵌合,除了对于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进行了最优化之外,对2×4工艺方法也进行了最优化,其组装容易且抗震强度、抗风强度和偏心精度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柱固定金属配件(以下,也称作“本金属配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中仅抽出本金属配件并示出其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主要构成图1和图2所示的本金属配件的接合基台的立体图。

图4是盖在图3所示的接合基台上的槽形的覆盖间隔件的立体图。

图5是用投影法示出图3的接合基台的五视图,图5a示出俯视图,图5b示出左视图,图5c示出主视图,图5d示出右视图,图5e示出仰视图。

图6是用投影法示出图4的覆盖间隔件的六视图,图6a示出后视图,图6b示出左视图,图6c示出俯视图,图6d示出右视图,图6e示出仰视图,图6f示出主视图。

图7是表示将图1的本金属配件在介于上下层之间的横向构件的上下两侧接合了柱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柱固定金属配件(以下,其也被简称作“本金属配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图8中仅抽出本金属配件并示出其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10是主要构成图8和图9所示的本金属配件的接合基台的立体图。

图11是盖在图10所示的接合基台上的槽形的覆盖间隔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用投影法示出图10的接合基台的五视图,图12a示出俯视图,图12b示出左视图,图12c示出主视图,图12d示出右视图,图12e示出仰视图。

图13是用投影法示出图11的覆盖间隔件的六视图,图13a示出后视图,图13b示出左视图,图13c示出俯视图,图13d示出右视图,图13e示出仰视图,图13f示出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将图8的本金属配件在介于上下层之间的横向构件的上下两侧接合了柱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全部附图中,对于相同效果的部位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本金属配件是将柱子接合于横向构件的柱固定金属配件,是应用于冲钉工艺方法的柱固定金属配件。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柱固定金属配件(以下,也称作“本金属配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金属配件100是使用冲钉工艺方法来建造木质建筑物的工艺方法,是用于将柱子冲钉接合于横向构件的接合金属件。并且,本金属配件100更较佳地专用于木结构框架壁工艺方法即二乘四工艺方法(2×4工艺方法)、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即“木结构骨架-面板工艺方法(日文:木造軸組—パネル工法)”。

本金属配件100在流通销售时、也就是在用于施工以前,由主要的两个部件构成。两个主要的部件是接合基台30(图3)和覆盖间隔件(日文:カバースペーサ)80。除此以外,对于固定用的冲钉99、紧固螺栓160、与该紧固螺栓160匹配的螺母60、以及垫片70,在后面进行简单叙述。

横向构件200由基础混凝土150或载置在基础混凝土150之上的基部180构成。另外,被植入设置于基础混凝土150的地脚螺栓160作为用于将本金属配件100固定于横向构件200的紧固螺栓160(共用同一附图标记)发挥功能。此外,在此,未载置于基础混凝土150的梁等的木材也包含在横向构件200中。另外,横向架设构件280是在厚度方向x上重叠3张2×4工艺方法的标准件210、220、230而成的,确保了相当于实木材的体积和强度。在此,作为2×4工艺方法中代表性标准件,例示了截面38mm×89mm的标准件,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基础混凝土150中,埋设锚固部(日文:アンカー部)且突出设置有一对地脚螺栓160。对于该一对地脚螺栓160的间隔,优选的是,一对地脚螺栓160在宽度方向y上仅贯穿在厚度方向x上重叠了3张的标准件210、220、230中的两外侧的标准件210、230各自的厚度方向x上的中心。

此外,近年来,还已知有一种被称作基础直连(日文:基礎直結)的工艺方法(以下,也称作“基础直连工艺方法”),在该方法中,在植入设置有地脚螺栓160的基础混凝土150上,在未隔着基部180的情况下直接竖起柱子300。该基础直连工艺方法中的基础混凝土150也包含在本发明所说的“水平部”中。即,本发明所说的“水平部”除了包含上述基部180、横向构件200、横向架设构件280之外,还包含基础直连工艺方法中的基础混凝土150。因而,本金属配件100能够应用于基础直连中的仅基础混凝土150、横向构件(基础混凝土150+基部180)200,以及仅横向架设构件280这3个横向架设构件。

另外,与横向架设构件280同样地,柱子300也是在厚度方向x上重叠3张2×4工艺方法的标准件310、320、330而成的,确保了相当于实木材的体积和强度。对于这些标准件也是,作为2×4工艺方法中代表性的标准件,例示了截面38mm×89mm的标准件,但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以不同的附图标记示出了形成柱子300的标准件310、320、330和形成横向架设构件280的标准件210、220、230,这些标准件使用了统一规格的共同的木材。其结果,通过减少材料的种类从而具有显著降低材料供应的负担的效果。该效果是2×4工艺方法、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的优点,适合于这些工艺方法的本金属配件100作为接合金属件能够进一步显著地发挥其效果。

冲钉99的嵌入孔1~嵌入孔3穿设于能够在接合板20的板面上描画出的正三角形的各顶点,且以垂直地贯通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幅面311、321、331和接合板20那样的位置关系和孔径构成。此外,对于标准件310、320、330的通孔、接合板20的通孔和以各1根冲钉99能够嵌入的方式相连通的各嵌入孔1~嵌入孔3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如上述那样,在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幅面311、321、331上,同样地,在能够描画出的正三角形的各顶点穿设有供冲钉99嵌入的嵌入孔1~嵌入孔3。如此,嵌入孔1~嵌入孔3被定位于正三角形的各顶点,因此,对于各标准件310、320、330,能够将与嵌入孔1~嵌入孔3相对应的减薄所导致的强度降低限制到最小限度。此外,上述正三角形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一般的三角形。

对此,在将嵌入孔1~嵌入孔3相对于标准件310、320、330的各宽幅面311、321、331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下,就像容易将邮票分开的孔状接线那样,成为引发破裂的原因的危险性变高,因此,优选避免将嵌入孔1~嵌入孔3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此外,冲钉99的根数并不限定于3根。

图2是自图1中仅抽出本金属配件且示出本金属配件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主要构成图1和图2所示的本金属配件的接合基台的立体图。图4是盖在图3所示的接合基台上的槽形的覆盖间隔件的立体图。对于图1~图3所示的本金属配件100而言,在木结构建筑的施工之际以将接合基台30用螺栓固定于横向构件200之后,将覆盖间隔件80以盖在接合基台30的呈槽形的开放面的方式进行组合之后,用作接合金属件。

对于本金属配件100,将接合基台30用螺栓固定于横向构件200,将覆盖间隔件80盖在该接合基台30上,使柱子300的端面301抵接于该覆盖间隔件80并将柱子300载置在该覆盖间隔件80之上,能够承受柱子300的轴向荷载并将柱子300固定。该覆盖间隔件80也是形成为与接合基台30类似的槽形的部件。以下,对于接合基台30和覆盖间隔件80,分别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使柱子300自立于横向构件200并将柱子300牢固地连接于横向构件200的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接合基台30是通过在将金属板弯折成槽形且在将该槽的长度以预定长度切断而成的主要部分焊接别的部件而形成的,其构成为具有平面部10、一对槽壁14、以及接合板20。平面部10相当于弯折成槽形的槽形的槽底,是形状与柱子300的端面301的形状一致的方形。对于柱子的端面,实木材多为正方形,但2×4工艺方法的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是38mm,重叠3层标准件310、320、330而成的柱子300的端面301的尺寸是114mm×89mm,为长方形。但是,这也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根据本金属配件100的用途,也可以使平面部10形成为正方形。另外,标准件的层叠数量也并不限定于3层。

在该平面部10,在沿着槽形的中央线k的预定位置,以预定间隔穿设有两个螺栓孔18、19。一对槽壁14是通过将与中央线k平行的边缘相对于平面部10分别垂直地呈l字状弯曲而形成的。接合板20是与槽形的主要部分相独立的部件,其自平面部10的两个螺栓孔18、19之间竖立设置成比槽壁14显著高的高度h。接合板20利用与一对槽壁14和位于一对槽壁14之间的槽底分别接触的焊接部j被连续地3边支承且被牢固地焊接。焊接部j若在强度上具有余量,则也可以是非连续地进行3边支承的结构。此外,利用焊接部j进行3边支承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1边支承或两边支承。

此外,平面部10上的螺栓孔18、19为两个的情况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为1个~4个这样的多个。不管为几个的情况,在平面部10穿设的螺栓孔均构成为不与接合板20发生干扰。具体而言,若螺栓孔18、19为两个,则从不与自螺栓孔18、19分别突起的螺栓的顶端和被紧固的螺母发生干扰的位置、即从螺栓孔18、19之间竖立设置接合板20。

同样地,若未图示的螺栓孔为4个,则4个螺栓孔穿设于平面部10的四个角,但与螺栓孔为两个情况同样地,从不与自螺栓孔分别突起的螺栓的顶端和被紧固的螺母发生干扰的位置、即从螺栓孔之间竖立设置接合板20。相反地,若未图示的螺栓孔为1个,则1个螺栓孔穿设于平面部10的中心,竖立设置通过跨越在该螺栓孔突起的螺栓的顶端和被紧固的螺母来避免干扰的形状的接合板20。也就是说,在未图示的接合板的预计与螺栓的顶端和螺母发生干扰的相应部位设有缺口。

覆盖间隔件80构成为具有平面部81、一对槽壁82、以及狭缝83。平面部81是与柱子300的端面301抵接并支承柱子300的方形,平面部81的尺寸与接合基台30的平面部10的尺寸相同。一对槽壁82是将平面部81的边缘分别垂直地呈l字状弯曲而成的,与接合基台30的一对槽壁14相同。考虑狭缝83的位置和开口尺寸之后穿设狭缝83,以使在将覆盖间隔件80盖在接合基台30上的状态下接合板20嵌入狭缝83。

使用图1~图4说明将本金属配件100作为接合金属件组装后的状态(assembledstateasajoint)。首先,在本金属配件100的接合基台30的平面部10穿设螺栓孔18、19。以贯穿该螺栓孔18、19的方式在横向构件200中定位紧固螺栓160,沿横向构件200的宽度方向y使紧固螺栓160贯穿横向构件200或植入设置于横向构件200。接合基台30以紧固螺栓160贯穿该螺栓孔18、19的方式载置于横向构件200,进行螺栓紧固而将接合基台30固定。

接下来,利用覆盖间隔件80来盖住接合基台30的开口部。此时,使接合板20贯穿在覆盖间隔件80的平面部81穿设的狭缝83。于是,在由接合基台30和覆盖间隔件80围成的箱型空间84内容纳有紧固螺栓160的顶端161和与紧固螺栓160螺纹接合的螺母60。

此外,如图1、图2以及图7所示,在将覆盖间隔件80盖在接合基台30上的状态下,在覆盖间隔件80的槽壁82与平面部10之间设有一些间隙。构成为能够自该间隙看到箱型空间84的内部。因而,能够视觉识别被容纳于箱型空间84的内部的、紧固螺栓160的顶端161和与紧固螺栓160螺纹接合的螺母60。其结果,即使存在忘记紧固螺母60等不良,在施工后通过视觉识别来发现该不良,从而也能够容易应对。

如图3和图5所示,对于本金属配件100,在接合基台30的平面部10,沿着该槽形的中央线k以预定间隔穿设有两个螺栓孔18、19。该螺栓孔18、19的内径远大于贯穿螺栓孔18、19的紧固螺栓160的外形。也就是说,在螺栓孔18、19的内径上设定有较大的余隙。

因此,作为应对经过施工而产生的一些误差的对策,通过使螺栓160在螺栓孔18、19的从中心错开而偏向一侧的位置处贯穿螺栓孔18、19,能够吸收相当多的误差。例如,为了增大对植入设置于基础混凝土150的地脚螺栓160的位置偏移、倾斜所导致的误差进行吸收的容许限度进而确保偏心精度,按照后述的垫片70的条件,也可以使螺栓孔18、19的内径大于螺母60的最大外径。

但是,在直到容许范围的最大限度地使螺栓160在螺栓孔18、19的从中心错开而偏向一侧的位置处贯穿螺栓孔18、19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固着强度上产生问题。更详细而言,由于接合基台30的平面部10上的相对于螺栓孔18、19的周边面的螺母60的紧贴面积变得不均等,因此,依存于固着摩擦的固着强度降低。其结果,有可能损害提高了抗震强度、抗风强度和偏心精度的同时将柱子300相对于基础、横向构件200刚性接合这样的柱固定金属配件100的功能。

因此,隔着垫片70并利用螺母60进行紧固。优选的是,该垫片70是具备如下条件的长方体,即,具备能够在应用部位具有余量地接收螺母60的最大的面积的形状、不妨碍螺纹接合的最大厚度、以及供螺栓160贯穿的最小限度的直径的螺栓孔(未图示)。通过如此设置,螺母60与垫片70紧贴的紧贴面积在周向上成为均等,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依存于固着摩擦的固着强度。但是,不需要一定限定于上述垫片70的条件,考虑到易供应性、材料部件管理负担、以及成本,也可以从一般的圆垫片、方垫片、带弹簧垫圈的圆垫片、带弹簧垫圈的方垫片、其他垫片中选择更适当的部件来使用。

另外,以从柱子300的端面301沿轴向切入柱子300的方式穿设有能够收纳接合基台30的槽孔308。另一方面,在接合基台30穿设有能够嵌入槽孔308的接合板20。然后,在将接合基台30的接合板20嵌入柱子300的槽孔308且使柱子300的端面301抵接于覆盖间隔件80的平面部81时,柱子300竖立设置于横向构件200。然后,利用3根冲钉99对向穿设于柱子300的槽孔308嵌入的接合板20和柱子300进行冲钉接合。

其结果,将本金属配件100作为接合金属件而将柱子300牢固地固定于横向构件200。如此,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柱固定金属配件100,该柱固定金属配件100除了对于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进行了最优化之外,对2×4工艺方法也进行了最优化,即使在难以确保熟练技工的环境下,也不需要使用了基于熟练技工的手工作业的榫卯的榫卯嵌合而使组装简化,并且能在提高抗震强度、抗风强度和偏心精度的同时将柱子300容易地刚性接合于基础、横向构件200。

此外,采用本金属配件100,与以往2×4工艺方法相比,还具有以下的两个优异的效果。第一,具有提高房屋的精度的效果。其原因在于,通过使接合基台30的接合板20向柱子300的槽孔308嵌入,从而柱子300相对于横向构件200定位。另外,第二,还存在容易整修的效果。其原因在于,若使冲钉99自冲钉99的嵌入孔1~嵌入孔3脱出,则柱子(纵向构件)300与横向构件200之间的接合被解除,因此,容易更换柱子(纵向构件)300。

接下来,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发明,利用投影法对本金属配件100进行图解。图5是用投影法示出图3的接合基台的五视图,图5a示出俯视图,图5b示出左视图,图5c示出主视图,图5d示出右视图,图5e示出仰视图。

图6是用投影法示出图4的覆盖间隔件的六视图,图6a示出后视图,图6b示出左视图,图6c示出俯视图,图6d示出右视图,图6e示出仰视图,图6f示出主视图。此外,构成图1~图6所示的本金属配件100的物品(包含物品的局部)的形状、图案或它们的结合能经由视觉产生美感。

接下来,说明利用本金属配件100得到与通柱同等以上的强度的情况。图7是表示将图1的本金属配件在介于上下层之间的横向构件的上下两侧接合了柱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使用两组本金属配件100并在上柱子300与下柱子360之间借助横向架设构件280连接起来。通过该连接形态,能够得到在上下层范围内使用了通柱情况下的强度以上的强度。柱固定金属配件100构成为,利用贯穿横向架设构件280的紧固螺栓260和与该紧固螺栓260螺纹接合的螺母60将在作为横向构件200的横向架设构件280的上下两面281、282分别配置的、接合基台30的平面部10紧固,并且将各接合基台30各自的接合板20冲钉接合于柱子300。

上柱子300和下柱子360并不是通柱,而是借助横向架设构件280相接合。对于该接合部位,在上述的在来工艺方法中,作为因地震而使房屋倒塌的第1原因,该接合部位被指出是最弱的点,成为连在通柱中也是因横摆而折断的程度的薄弱点。因此,如图7所示,在未使用通柱的情况下,使用两组本金属配件100并在上柱子300与下柱子360之间借助横向架设构件280将上柱子300与下柱子360连接起来。通过该连接形态,能够得到比在上下层范围内使用了通柱的连接形态的强度以上的强度。

对于以往工艺方法中的通柱,在自侧方插入有梁等横向架设构件280的构造的接合部位,柱子本身因接合用孔而较大程度地缺损并弱化。与此相对,采用使用有图7所示那样的本金属配件100的连接形态,上柱子300和下柱子360利用在被嵌入到各自的槽孔308中的接合板20的嵌入孔1~嵌入孔3中嵌入的冲钉99而相互一体地接合。其结果,相对于外力,接合部位在整体上进行与地震活动相同的运动(振动),由此能够获得耐力优异的上下柱子的接合形态。

(第2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8~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柱固定金属配件(本金属配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8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10与使用图1~图7说明的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类似,因此,大致省略对于共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此外,两者共同的主要优点在于,不仅适合于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还适合于2×4工艺方法。特别是,相对于使在厚度方向x上重叠3张2×4工艺方法的标准件310、320、330而成的柱子300和在厚度方向x上重叠3张相同的标准件210、220、230而成的横向架设构件280相接合的情形,两者均进行了最优化。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重叠3张而成的柱子300的重叠方向与接合板20、21之间的角度设定。柱子300的重叠方向是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方向x。对于接合板20、21相对于厚度方向x的角度设定,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的接合板20与厚度方向x正交,但图8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10的接合板21与厚度方向x平行。换言之,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的接合板20与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幅面311、321、331平行,但图8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10的接合板21与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幅面正交。

另外,从柱子300的端面301(图8)沿轴向预先穿设有供接合板20、21嵌入的槽孔308、309。对于这些槽孔308、309,同样地,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槽孔308与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方向x正交,但与宽幅面311、321、331平行。与此相对,图8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槽孔309与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方向x平行,但与宽幅面正交。

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槽孔308仅穿设于3张重叠的标准件310、320、330中的、位于中间层的1张标准件320。该槽孔308与标准件320的宽幅面321平行并穿设于标准件320的厚度的中央位置。因而,嵌入槽孔308中的接合板20仅与1张标准件320直接抵接。另外,柱子300的中间层的标准件320通过其两侧层的标准件310、330使宽幅面311、321、331彼此间紧贴且被标准件310、330夹持。其结果,3层标准件310、320、330以接合板20为中心整体借助被分别嵌入到在厚度方向x上相连通的嵌入孔1~嵌入孔3中的冲钉99而一体化,并且相对于横向构件200一体地接合。

与此相对,图8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槽孔309连通地穿设于全部3层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央位置。因而,嵌入槽孔309中的接合板21与全部3层标准件310、320、330直接抵接。并且,3层标准件310、320、330分别在宽度方向y上的中央位置以3者连续地跨越接合板21的方式相接合。另外,在3层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面312、322、332各自的厚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心位置,距平面部11相等的距离地穿设有各层的嵌入孔4~嵌入孔6。

所述嵌入孔4~嵌入孔6经由接合板21地贯穿各层。因而,借助分别嵌入嵌入孔4~嵌入孔6中的冲钉99,3层标准件310、320、330分别每一张独立地得到相对于接合板21的牢固的接合强度。另外,3层标准件310、320、330借助接合板21一体化,并且相对于横向构件200一体地接合。其结果,能够得到相对于3层标准件310、320、330剥离、分解的方向上的应力也变强的效果。因此,本金属配件110适合于2×4工艺方法。

图9是从图8中仅抽出本金属配件110并示出其整体外观的立体图。图10是主要构成图8和图9所示的本金属配件110的接合基台31的立体图。图11是盖在图10所示的接合基台31上的槽形的覆盖间隔件90的立体图。对于图8~图11所示的本金属配件110而言,在木结构建筑的施工之际,将覆盖间隔件90以盖在槽形的接合基台31的开放面上的方式组合之后,用作接合金属件。

另外,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发明,利用投影法对本金属配件110进行图解。图12是用投影法示出图10的接合基台31的五视图,图12a示出俯视图,图12b示出左视图,图12c示出主视图,图12d示出右视图,图12e示出仰视图。

图13是用投影法示出图11的覆盖间隔件90的六视图,图13a示出后视图,图13b示出左视图,图13c示出俯视图,图13d示出右视图,图13e示出仰视图,图13f示出主视图。此外,构成图8~图13所示的本金属配件110的物品(包含物品的局部)的形状、图案或或它们的结合能经由视觉产生美感。

如图9~图13所示,覆盖间隔件90构成为具有平面部91、一对槽壁92、以及狭缝93。平面部91是与柱子300的端面301(图8)相抵接并支承柱子300的方形,平面部91的尺寸与接合基台31(图9、图10)的平面部11的尺寸相同。一对槽壁92是将平面部91的边缘分别垂直地呈l字状弯曲而成的,与接合基台31的一对槽壁15相同。考虑狭缝93的位置和开口尺寸之后使狭缝93穿设于覆盖间隔件90,使得在将覆盖间隔件90盖在接合基台31上的状态下接合板21嵌入狭缝93。

柱固定金属配件110是将柱子300接合于横向构件200的接合金属件,构成为将槽形的接合基台31和槽形的覆盖间隔件90组合并使用。接合基台31主要构成接合金属件。覆盖间隔件90盖在接合基台31的开放面上且形成为能够承受柱子300的轴向荷载的强度。

接合基台31(图10)是具有方形的平面部11、一对槽壁15、以及接合板21的结构。方形的平面部11的形状与柱子300的端面301(图8)的形状一致,在槽形的中央线k上以预定间隔穿设有两个螺栓孔18、19,平面部11在抵接于横向构件200的状态下被紧固。一对槽壁15是通过将与中央线k平行的边缘相对于平面部11分别垂直地呈l字状弯曲而形成的。接合板21是利用与一对槽壁15和槽底分别接触的焊接部j被连续或非连续地3边支承的结构。此外,利用焊接部j来3边支承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1边支承或两边支承。该接合板21自平面部11的两个螺栓孔18、19之间竖立设置成比槽壁15显著高的高度h。

覆盖间隔件90是具有方形的平面部91和一对槽壁92的结构。狭缝93以在将覆盖间隔件90盖在接合基台31上的状态下接合板21嵌入该狭缝93的方式穿设于覆盖间隔件90。方形的平面部91是与柱子300的端面301(图8)相抵接并支承柱子300的结构。一对槽壁92是通过将平面部91的边缘分别垂直地呈l字状弯曲而形成的。

作为接合金属件组装后的状态如下,接合基台31(图10)螺栓紧固于横向构件200,在盖上覆盖间隔件90之后,使柱子300的端面301(图8)抵接于覆盖间隔件90之上,利用3根冲钉99对自接合基台31突出设置的接合板21和柱子300进行冲钉接合而将它们固定。下面,更详细地叙述。

首先,使贯穿或植入设置于横向构件200的紧固螺栓260、160贯穿螺栓孔18、19,利用螺母60将接合基台31的平面部11紧固于横向构件200。将覆盖间隔件90盖在接合基台31的开放面上。此时,使接合板21贯穿狭缝93,并且在由接合基台31和覆盖间隔件90围成的箱型空间94内容纳有紧固螺栓260、160的顶端161和与紧固螺栓260、160螺纹接合的螺母60。

然后,以使柱子300的端面301(图8)抵接于盖上的覆盖间隔件90之上的方式将柱子300竖立设置在覆盖间隔件90之上。更详细而言,以从柱子300的端面301沿轴向切入柱子300的方式穿设槽孔309。另一方面,在接合基台31(图9、图10)上竖立设置接合板21。然后,在将接合基台31的接合板21嵌入柱子300的槽孔309且使柱子300的端面301抵接于覆盖间隔件90的平面部91时,柱子300竖立设置于横向构件200。然后,利用3根冲钉99对柱子300和被嵌入到在柱子300上穿设的槽孔309中的接合板21进行冲钉接合。

接下来,一边对照分别以立体图来表示两者的使用状态的图1和图8,一边说明两者的不同点。如图1所示,对于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冲钉99的嵌入孔1~嵌入孔3穿设于能够在接合板20的板面上描画出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冲钉99的嵌入孔1~嵌入孔3设定为在厚度方向x上贯通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幅面311、321、331且垂直地贯通接合板20那样的位置关系和孔径。也就是说,在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中,对于3个嵌入孔1~嵌入3的配置,通过将嵌入孔1~嵌入孔3在1张板面上配置于正三角形的各顶点,从而即使各嵌入孔相互接近地穿设,也能维持强度。此外,上述正三角形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一般的三角形。

与此相对,对于第2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10,如图8所示,冲钉99的嵌入孔4~嵌入孔6在与平面部11平行的直线上等间隔地穿设在接合板21的板面上,冲钉99的嵌入孔4~嵌入孔6设定为在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面312、322、332各自的宽度方向y上贯通该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面312、322、332且垂直地贯通接合板21那样的位置关系和孔径。也就是说,在第2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10中,3个嵌入孔1~嵌入孔3即使是在一条直线上接近地排列配置,对于标准件310、320、330中的1个标准件,仅穿设有嵌入孔4~嵌入孔6中的1个嵌入孔,而没有连续性,因此不会成为引发邮票的孔状接线那样的破裂的原因。

因而,对于第2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10,对于本金属配件110的接合板21的板面上和标准件310、320、330各自的厚度面312、322、332中的任一者,均能够自由地选择穿孔作业性较高的配置。因此,冲钉99的嵌入孔4~嵌入孔6在与平面部11平行的直线上以等间隔穿设在接合板21的板面上。另外,为了与此相对应,在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面312、322、332各自的厚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心位置,距平面部11相等的距离地穿设有嵌入孔4~嵌入孔6。此外,对于嵌入孔4~嵌入孔6的穿设配置,嵌入孔4~嵌入孔6不需要一定在接合板21的板面上处于与平面部11平行的直线上。

接下来,说明通过本金属配件110得到与通柱同等以上的强度的情况。图14是表示将图8的本金属配件在介于上下层之间的横向构件的上下两侧接合了柱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使用两组本金属配件100并在上柱子300与下柱子360之间借助横向架设构件280将上柱子300与下柱子360连接起来。通过该连接形态,能够得到在上下层范围内使用了通柱情况下的强度以上的强度。柱固定金属配件100构成为,利用贯穿横向架设构件280的紧固螺栓260和与紧固螺栓260螺纹接合的螺母60将在作为横向构件200的横向架设构件280的上下两面281、282分别配置的、接合基台30的平面部10紧固,并且将各接合基台30各自的接合板20冲钉接合于柱子300。

对于通过图14所示的连接形态得到的比在上下层范围内使用了通柱的连接形态的情况下的强度以上的强度的效果,其与使用图7说明的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相同。其结果,相对于外力,接合部位在整体上进行与地震活动相同的运动(振动),由此能够获得耐力优异的上下柱子的接合形态,对于这样的作用效果,也与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相同。

如以上说明那样,对于第2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10,与第1实施例的本金属配件100同样地,也不需要使用了基于熟练技工的手工作业的榫卯的榫卯嵌合,除了对于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进行了最优化之外,对2×4工艺方法也进行了最优化,其组装容易且能够提高抗震强度、抗风强度和偏心精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难以确保能够以高品质来高效地进行榫卯加工的熟练技工的环境下或不存在用于进行精密的榫卯加工的木材加工工厂或同等设备的地域内的木结构建筑中,本发明的柱固定金属配件能够被用作将柱子接合于横向构件的接合金属件。特别是,本发明的柱固定金属配件能较佳地使用于2×4工艺方法、i.d.s工艺方法(注册商标)。

附图标记说明

1~6、(冲钉99)的嵌入孔;10、81、平面部;14、82、槽壁;18、19、(平面部10的)螺栓孔;20、21、(接合基台30、31的)接合板;30、31、接合基台;60、螺母;70、垫片;80、90、覆盖间隔件;81、(覆盖间隔件80)平面部;83、狭缝;84、箱型空间;99、冲钉;100、110、柱固定金属配件;150、基础混凝土;160、(植入设置于基础混凝土150的)紧固螺栓或地脚螺栓;161、(紧固螺栓160、260的)顶端;180、基部(水平部);200、横向构件(水平部);210、220、230、(形成横向架设构件280的2×4工艺方法的)标准件;260、(贯穿横向架设构件280)紧固螺栓;280、横向架设构件(水平部);281、282、(横向架设构件280的)上下两面;300、柱子;301、(柱子300的)端面;310、320、330、(形成柱子300的2×4工艺方法的)标准件;308、309、(穿设于柱子300的)槽孔;311、321、331、(标准件310、320、330的)宽幅面;312、322、332、(标准件310、320、330的)厚度面;h、(接合板20的)高度;j、焊接部;k、中央线;x、厚度方向;y、(形成柱子300的标准件310、320、330各自的)宽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