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停车设备和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98088发布日期:2020-07-31 22:5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自动停车设备和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停车系统设备和方法。更具体地但非排他地,本发明涉及如何排齐到达待停在此类自动停车系统设备和方法中的车辆,以实现良好的呈现和自动系统的后续取回。

本申请依赖于申请人的gb2540838a1号未决公开申请中公开的技术,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借引用合并于此。

世界上有超过十亿辆车,在任何给定时间点上,大多数车都停着。在许多城市和其他地方,停车需要大量的可用土地,由此推动了多层停车场的演变。由于需要随机获取所有车,以及车辆的不同大小所施加的限制、建筑的结构需要、驾驶员和乘客舒适地获取其车辆的需要,这种停车场并没有充分利用可用于停车的容积。事实上,在一个典型的多层停车场中,只有10%左右的容积是由车的体积占据的。本发明旨在将该数字增加到约40%。

如专利申请ep0740034a1和de10151916a1或专利us3390791和ep2663703b1所述,存在使用机械设备更密集地停放车辆的方法。ottowöhr公司称近几年已在全球投放了40多万个机械化停车点。此类系统允许比传统多层车库更高的密度,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缺陷包括成本、可靠性及吞吐量。因此,上述因素使得在许多情况下难以证明此类系统的可行性。本发明采用完全不同的原理处理上述缺陷。

gb2540838公开了一种停车系统,其中车辆位于存储箱或笼中,将存储箱或笼高密度地堆叠在轨道或轨路的网格结构下方,装载处理设备在轨道或轨路的网格结构上运行。装载处理器能在轨道或轨路上沿x-y方向移动,还能被移动到系统中任意堆垛的顶部存储箱或笼之上。装载处理器包括抬升和抓持设备,抬升和抓持设备可被降低,来与存储箱或笼之一相互作用,以将其从堆垛抬出,放进装载处理器内的空室中。然后装载处理器可在计算机应用的控制下被移动至输出口,可在该输出口处将含有车辆的存储箱或笼从系统输出。以相似方式,但反过来,存储箱或笼中的车辆能被输入到停车系统中。

相较于传统多层停车场的现有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停车密度更高。将可实现大约四倍的车辆停放。此外,其相较于在多层楼中驾车上下数层,该系统将会更快捷,车辆损坏的风险也更低。就任意给定最大吞吐量而言,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机械化的停车场的核心优势在于成本,这是因为,平均来说,装载处理器的利用好于现有技术系统的起重机。此类系统容易设计为任一装载处理器的故障不会妨碍任何车辆的获取,因而该系统比现有机械化的停车场更加可靠。此外,这种停车系统会将空间利用率提高2倍。

但这种自动停车场需要以精确且节约空间的方式将车辆停在上文所述的存储笼或箱内。

车辆须在进入系统之前正确排齐,这对自动停车系统(比如上文所述的自动停车系统)来说是个问题。驾驶员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可能很难实现该要求。车辆在进入自动停车系统之前未排齐可对该车辆或自动停车系统的结构造成损坏。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停车系统的排齐机构,停车系统包括其中放入车辆的容器,排齐机构包括可从邻近容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容器内的第二位置的车辆承载板,机构还包括将车辆从邻近停车系统的下客部位转移到板的转移机构,转移机构包括将车辆移动到板上的工具,转移机构还包括两个可分离的移动工具,当车辆的前轮被放置在第一移动工具上时,第一移动工具相对第二移动工具移动,车辆的后轮被放在第二移动工具上,使得车辆的长轴被移动为与板的长轴基本上平行。

优选地,排齐机构还包括将板从邻近容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容器内的第二位置的传送机工具,传送机工具包括从容器和或排齐机构分离的工具,借此确保容器和板都不包括移动工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排齐车辆供输入至自动停车系统的方法,自动停车系统包括车辆安放容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车辆交付到邻近自动停车系统的下客区,将待停车辆放置在排齐工具上;移动排齐工具使得车辆的第一轴与车辆安放容器的一个轴基本上平行,将车辆转移到车辆安放板上;沿平行于车辆的第一轴的方向将车辆安放板移动到车辆安放容器中。

现参考附加示意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用于自动停车系统的容器的示意性透视图,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有一个车辆,容器包括四个角支撑件和可移动侧面;

图2显示图1的容器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角支撑件向下折,车辆位于附接至角支撑件的基座板上;

图3显示图1和图2的容器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侧面屏障向下折,来允许进入车辆,

图4a显示了自动停车系统的一种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系统包括数个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容器堆垛,堆垛放置在框架结构内,框架结构包括立柱和置于堆垛上方的水平网格,网格包括基本上垂直的轨路,装载处理设备可在该轨路上行驶;

图4b显示了装载处理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装载处理设备在自动停车系统上的原位,装载处理设备在双轨道系统上行驶,双轨道形成了自动停车系统的部分构架,借此使装载处理设备在系统上运行的同时,能够在x或y方向上交错通过;

图5显示了自动停车系统的示意性透视图,该系统包括能够在堆垛中承载不同大小车辆的不同大小容器;

图6显示了自动停车系统的示意性透视图,该系统包括针对不同大小容器的两种不同的子系统,子系统具有不同大小的自动装载处理器;

图7显示了该系统的离开站的示意性透视图,两个角支撑件以及侧面屏障向下折,来允许驾驶员进入车辆以及允许该车辆离开设备;

图8显示了自动停车系统的组合进入/离开站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两个短侧面向下折,来允许车辆进入和离开系统;

图9显示了自动停车系统的部分的示意图,系统包括装载处理设备,包括主体和轮子组,降低箱式结构至进入点,进入点具有可拆卸基座用于允许车辆的装载;

图10显示了图9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箱式结构连接至基座,来形成容器,容器位于将被装载处理设备抬升的位置;

图11显示了图9到图10的系统的示意图,显示了容器包括附接至基座的箱式结构并含有车辆,容器被装载处理设备抬升到图4所示的停车结构中;

图12显示了自动停车系统的另一种形式,该系统包括车辆在停车之前所在的板,板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供装载处理设备领取和将容器运输到自动停车系统中,驾驶员和乘客可在第一位置安全离开车辆,第二位置上车辆位于容器内;

图13a、13b和13c显示了板的可能位置,为清晰起见未显示在原位的车辆;

图14a和14b显示了针对一个车辆的进入系统的一种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系统包括气闸式机构,来确保系统用户的安全;

图15为自动停车系统的一种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上述系统在使用中的所有方面;

图16显示了按照本发明一种形式用于自动停车系统的容器,该容器在基座中包括狭槽;

图17显示了图16的容器的底视图;

图18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显示图16和图17的容器以及传送机工具,传送机工具的大小设为能够穿过容器中的狭槽伸出,并与容器内的车辆承载板接合;

图19显示了图18的容器,传送机工具穿过容器中的狭槽伸出;

图20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车辆排齐机构,车辆排齐机构包括位置邻近图16至图19的容器的可移动带工具,系统的板可从容器内移动到可移动带上方;以及

图21显示了在车辆排齐机构上适当位置处的板,板已经由抬升工具降低,使得可移动带工具穿过板中的狭槽伸出。

图1显示了可堆叠容器10,容器10承载车辆20。容器10包括4个角支撑件30、容器基座35和侧面屏障40。角支撑件可围绕与基座35连接处的枢轴点移动,使得如图2所示,角支撑件能向下折,以允许车辆20在容器10内轻松移动和定位。如图3所示,侧面屏障40可折叠,以允许从容器10轻松进入车辆20。

应理解,此处使用“容器”一词是指一种设备,该设备主要是具有4个重型角立柱30的平台,重型角立柱30在顶部支撑其他容器10以及尤其在短边上壁板40,以确保车辆20不会从容器10上翻转掉落,或防止意外留在车辆20内的人从车辆20出来并陷入危险。然而,应当理解,容器10可具有能够承载车辆20和支撑堆垛110中承载车辆20的其他容器10的任何适当形式。

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容器10可包括具有可降低的、面向上的侧面的平台,容器10还可包括可降低到车辆20上方的笼或箱结构,从而完全围闭车辆,这可能具有安全优势。

使用中,复数个容器堆叠在彼此顶部,来形成堆垛110。堆垛110布置在框架结构70内。图4显示了堆垛110,每个堆垛110均包括5个容器10,设备100包括框架结构70内的6×3堆垛110块。框架结构70包括支撑水平构件74a、74b的一系列直立构件72。第一组基本平行的水平构件74a设为与第二组基本平行的水平构件74b基本垂直,以形成直立构件72支撑的水平网格结构74。

构件72、74一般由金属制成。容器10堆叠在框架结构70的构件72、74之间,使得框架结构70防止容器10的堆垛110进行水平移动,并引导容器10的垂直移动。

框架结构70的顶层包括轨路74,轨路74设于遍及堆垛110顶部的网格图案。参考图4、图5和图6,轨路74支撑复数个自动装载处理设备50。第一组74a平行轨路74引导装载处理设备50沿第一方向(x)在框架结构70顶部各处的移动,与第一组74a基本垂直布置的第二组74b平行轨路74引导装载处理设备50在第二方向(y)的移动,第二方向(y)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以此方式,轨路74允许装载处理设备50在x-y平面内的二维移动,使得装载处理设备50可以移动到任意堆垛110上方的位置。

每一装载处理设备50包括主体55,其设为在堆垛110之上、在框架结构70的轨路74上沿x和y方向行进。第一组轮子34由主体55前面的一对轮子34和主体55后面的一对轮子34组成,第一组轮子34设为与第一组74a轨路74的两条邻近轨路接合。相似地,第二组轮子36由在主体55两侧的两对轮子36组成,第二组轮子36设为与第二组74b轨路74的两条邻近轨路接合。每组轮子34、36可以抬升或下降,使得第一组轮子34或第二组轮子36随时与各自的轨路74a、74b组接合。

第一组轮子34与第一组轨路74a接合以及第二组轮子36从轨路74抬走时,能够通过安置在主体55内的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轮子34,来沿x方向移动装载处理设备50。为了沿y方向移动装载处理设备50,将第一组轮子34从轨路74抬走,将第二组轮子36下降至与第二组轨路74b接合。然后能够使用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组轮子36,以实现y方向上的移动。

以这种方式,一个或多个自动装载处理设备50能够在中央拣选系统(未示出)的控制下,在框架结构70上的堆垛110的顶部上的网格上四处移动。每个自动装载处理设备50均设置有将一个或多个容器10从堆垛110抬出的工具,来获取所需车辆。多个装载处理设备50的使用使得能够随时从网格和堆垛110中的多个部位获取车辆20。

使用中,在进入点,将车辆20操控进入容器10,驾驶员离开车辆20。升起角支撑件30和侧面屏障40,控制系统(未示出)指令装载处理设备50领取容器10并将其放置在容器10的堆垛110内。

控制系统决定堆垛110中应放置车辆的最佳点。若长时间不需要车辆20,则将容器10放在安放更紧急需要的车辆20的容器10下面,可能是有利的。因此,装载处理器50可移动已经在堆垛110中的容器10,目的是创造放入安放了待停的新车辆的容器10的位置。一旦创造了合适位置,就将装载处理器50放置在网格74上其能拣起容器10的点。将容器10抬升到装载处理器50的主体55内部,将装载处理器50移动至堆垛110中将要放入该容器的位置正上方的网格74上的位置。如有必要,将其他容器10放回最近放置的容器10上方。

应该理解的是,可能需要几个装载处理器50协作,以在堆垛110各处移动容器10。另外,装载处理器可按周期重新布置堆垛,以便将车辆20放置在最早需要的堆垛110的顶部附近。

当需要从堆垛110取回车辆20时,将装载处理器50放置在相关堆垛110上方,移出顶部容器10。若该容器10安放有所需车辆20,则将容器10移动至离开点。若该容器10不含所需车辆20,则将该容器移动至另一个堆垛110,获取第一个堆垛110中的下一个容器。就这样继续,直到取回安放有所需车辆20的容器10。然后将该容器10移动至离开点供领取。

以这种方式,实现了高密度车辆聚集,同时保持了车辆的轻松存取。

应该理解的是,未示出的控制系统设有识别和监控哪个车辆20位于哪个容器中、位于堆垛110中何处的合适工具。控制工具可使用车牌识别或可使用票据和条形码系统或任意其他合适的追踪工具。

应理解,设有网格结构来水平支撑容器10。这意味着,容器10可设计为,角支撑件30承受来自上方容器的垂直力,但不需要承受任何水平力。这样,可以用低成本的容器10形成高度稳定的堆垛110。

应该理解的是,车辆20将在专用的进入和离开点被装载进容器10或从容器10卸载。图7和图8中显示了这些进入和离开点的示例。如图7和图8所示,进入和/或离开点包括在该处从装载处理设备50接收容器10的区域。进入和/或离开点可包括附加屏障或围栏,来在从装载处理设备50接收容器10时保护用户。

另一个示例中,容器10具有并入了角支撑件的一个或两个折叠短侧面,它可以用作上下行驶的坡道,但也允许容器尽可能窄,这是因为在角落,车辆无需在装载承载支柱中间行驶。

又一个自动停车系统的示例中,容器的长侧面设为,任何一个短侧面放下来的时候,长侧面能让驾驶员和乘客进入和离开站打开车门。当短侧面升上来的时候,长侧面将提供屏障,使得门不能被打开。这是为了防止意外留在车辆内的人发生危险。

再一个示例中,设有热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以确保在容器关闭之前,车辆内没有人或动物。

另外一个示例中,车辆20的驾驶员经由如智能手机的通信设备与停车系统通信,以设定和修改获取车辆的时间。

又一个示例中,驾驶员可指定其乘坐的某一架飞机或火车,停车控制系统能够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或火车交通管制系统通信,来估算何时将需要该车辆。

还有一个示例中,可根据停车费的多少,设定等候车辆的不同驾驶员的优先等级。

另外一个示例中,设有不同高度和/或大小的容器10,来在车辆的高度具有显著差异时最大化空间利用率。

还有一个示例中,设有两种或更多种大小的容器和装载处理器,用于相当一部分车辆比其他车辆小得多的情况,堆垛110设为使得系统中有专门针对不同大小车辆的子部分。

最后一个示例中,在设施入口处使用自动车牌识别来获取有关车辆型号的信息,以便能够引导驾驶员到适当的进入站。

应该理解的是,由于每个容器支撑堆垛110中在其上方的容器10,所以每个容器10必须能够支撑堆垛110中可安放的、最大数量的、满载车辆20的容器10的重量。因此,将容器的结构设计为适应这种垂直力很重要。

上述示例中,容器10包括安装在基座35上的结构性角支撑件30。但应该理解的是,容器10可采用能够支撑堆垛110中在其上方的负载容器10的任意合适形式。

如图9至图11所示,容器11包括基座35和箱式结构80。应该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箱式结构80将需要能够支撑堆垛110中在其之上的配置类似的容器11。这可能要求箱式结构80使用实心侧面,或者可要求角支撑件30与安装在其上的笼状箱结构一起使用。

使用中,车辆20停在基本上平的基座35上。一旦驾驶员或所有乘客已经离开了车辆20,将箱式结构80降低到车辆上方。根据稳定性和防护的要求,箱式结构80在角落包括4个装载承载支撑件30,以及实心和/或网状侧面和顶盖。箱式结构80可移除地附接至基座35,以允许容器11在停车系统中移动。容器11、基座35和箱式结构可由钢制成,为整体或组合的实心薄板或网状物。但应该理解的是,可采用任意合适的材料。

如图12至图14所示,显示了输入车辆至自动停车系统中的另一个机构。

如图12所示,该另一个机构包括安装至滚轴组100的可移动板。可在滚轴100上将板135从第一个位置移动到第二个位置。滚轴100可由适当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个位置上,板135被放置在车辆可位于其上的位置。第二个位置上,板135被放置在至少包括角支撑件的箱式结构180内。箱式结构180可包括由厚镶板制成的侧面或由任何合适材料(但优选结构性金属材料)制成的网式结构。优选地,箱式结构包括实心侧面,以便保护自动停车系统、其他车辆和操作人员不受车辆停车后箱内发生的火灾影响。

箱180内的滚轴机构100设有无滚轴凹槽。板135的底面设有配合工具,以与箱180的基座中的无滚轴凹槽相互作用。

在箱式结构内的第二个位置上时,板135位于箱的基座中的滚轴机构100内的凹槽中。滚轴机构100内的凹槽使板135能够可释放地定位在箱180内的固定位置。另外,板135上任意车辆的重量将导致板135以使得一旦装载处理设备50抬升箱180,车辆便不能移动的方式定位。

板135与滚轴机构通过机构相互作用,该机构在图13a至图13c中有更清楚的显示。图13a显示了第二个位置上的板135,该位置上板完全位于箱180内,并牢固放置。图13b更详细地显示了滚轴系统100中的凹槽,该凹槽允许板135正确移动并重复定位在箱180内的牢固的位置。

图13c显示了第二个位置上的板135,该位置上板135再次完全位于箱内,且板135的底面定位为使得箱180的基座中的无滚轴凹槽靠着板135的配合部分定位。

如图15所示,由于不需要进入和离开坡道或过道,自动停车系统实现的停车密度超过了标准多层停车场。

使用中,如图14所示,车辆20通过打开的大门进入到进入点。车辆20被放置在板135上,板135位于第一个位置上的滚轴机构上。关闭到停车系统的门192。驾驶员和乘客通过门190离开车辆和系统。一旦关闭门190,门192可打开,滚轴机构激活,来将位于板135上的车辆移动至箱180中。通过任何合适的驱动系统在滚轴上驱动板135,直至板位于箱180的基座中的无滚轴凹槽中。此时,板135将不再相对箱180移动,且车辆已正确且牢固地放置在箱180内。

一旦位于箱内的第二个位置,门192会关上,板135会基本上将箱180的基座密封在外。以这种方式,如果箱内有任何燃料起火,不会损坏邻近车辆,且可将火灾控制在一个箱180内。

一旦封闭了箱180,装载处理设备将在原位移动,含有车辆的箱将被抬升并放置在停车系统内的堆垛内。应该理解的是,箱可被合适的识别工具识别,可根据车辆预计停留在停车场内的时间长度来将箱180放置在堆垛内。

为了将车从停车场移出,识别含有目标车辆的箱的位置,装载处理设备单独或协同作用,以从系统内的堆垛内取回目标箱180。一旦被装载处理设备50取回,箱返回到停车场的进入/离开点,在进入/离开点,箱存放在离开区域。一旦打开门192,滚轴机构相反地作用,以将板135从箱内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可在第一位置领取车辆。一旦位于第一位置,门192关闭,驾驶员可进入和取回车辆。

应该理解的是,将需要将板135抬升,来克服板135在箱180内的无滚轴凹槽内的牢固定位。这可通过任何合适的工具来实现,这些工具可包括提供抬升机构,仅在箱完全位于离开位置时,可操作该提升机构以抬升板135。

一旦在离开位置且门192关闭,门190可打开,以允许车辆离开。

每个箱180可设有洒水器工具,来在紧急情况下灭火。应该理解的是,水或阻燃剂流体可通过安装在构架的立柱72或水平结构构件74上或其内的管路系统按路线引入箱180。未使用时,洒水器管保持空着。以这种方式,尽最大可能减少了水或阻燃剂流体的渗漏。

当位于箱180内时,管135可界定空室,空室使得如油、雨水和雪融水的液体以及其他道路碎屑能够聚集到该空室内。空室将被密闭,使得液体或碎屑不会渗漏到车辆上或下面的箱180上。另外,可响应位于空室内的传感器工具发出的指示需要清洁的信号,定期清理空室。

在检测到火灾的情况下,仅需要喷洒给定堆垛中的箱180或含有火灾的单个容器。箱式结构可充分密封,以防止因缺氧而引起的火灾蔓延。

可采用相似方式,将其他服务按路线引入箱。例如,传感器可位于箱180内,来监测温度、湿度、振动和移动。另外,可在每个箱内设置照相机工具,来允许停车场操作员监测堆垛内所含车辆。所有这些传感器机构都需要电力供应,并且可能需要数据记录工具。可经由构架的立柱72或箱180本身将所有这类服务和通信工具按路线引入每个箱180。

英国专利申请no.gb1518091.2和no.gb1518115.9详细说明了通过容器和构架结构按路线引入服务的系统和方法,这两个专利申请借引用并入于此。

应该理解的是,装载处理设备50须能够抬升和移动负载的容器。但可使用在装载处理器50的主体55内的、能够抬起负载的容器10、11的任何形式的绞车机构。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如下文参考图16到图21所述,可排齐和放置车辆,供输入系统将其呈现至系统,以准确地放置车辆并将车辆输入到停车系统的容器中。

从图16-图21可以看出,输入机构包括传送机工具210、板135(可能是上文参考作为整体的系统所述的板)、自动停车系统的堆垛外部的排齐区,以及排齐机构230,排齐机构230将车辆准确放置在板135上,使得可能以受控的方式将上述板135移入或移出容器、箱或笼10。

容器、箱或笼10包括基座中两个纵向狭槽200。优选地,狭槽200与容器10的长轴近似平行地延伸,尽管短轴也可被设想为供替代的选择,这取决于装载和卸载车辆的定向。如图17所示,板135可移动地定位在容器10的地面上,该地面在狭槽的上方伸出。从图中可看出,板135包括基本上平面的、有狭槽的承载部分137,可将车辆放置在该承载部分137上。但应该理解的是,如下文所述,板135可采用任何合适的形式。

输入机构还包括传送机工具210,传送机工具210的大小设为与容器10的基座中的狭槽200协作,并穿过其伸出。穿过狭槽200伸出时,传送机工具210作用,以将板135抬升到容器10的基座高度之上。

输入机构还包括邻近自动停车系统的排齐区,排齐区可获取将从排齐区中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容器、箱或笼10内的第二位置的板135、137,不论板135、137上有无车辆。

排齐区还包括排齐机构230,图18至图21详细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排齐机构230的一种形式。

排齐机构230包括位置邻近容器、箱或笼10的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能让板135位于其上方。排齐机构230还包括第二可移动带工具(未示出),第一和第二可移动带工具都被放置为基本上垂直于传送机工具210以及板135和容器、箱或笼10的长轴。

如上所述,板135包括狭槽,狭槽设置在能够与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协作的位置。当板137位于第一较低位置时,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穿过板137中的至少一些狭槽伸出。应该理解的是,板137可仅包括足够第一带工具可穿过其伸出的狭槽,或者,板135可包括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可穿过其伸出的多个狭槽。

适当的抬升工具260可将板135、137从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穿过板135中的狭槽伸出的第一位置升起,降低到板135从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上方抬走的第二位置。

抬升工具260可包括能够移动其上有或没有车辆的板135且不接触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的任何形式的机动升降机。

传送机工具210被定位为,一旦位于升起位置,将板135从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上方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容器、箱或笼10内的位置。

排齐机构230还包括未示出的第二可移动带工具。第二可移动带工具充当转移机构270,来排齐和转移交付的车辆到板135、137上。这种排齐是确保车辆在容器、箱或笼10中准确定位所要求的。本发明一种形式中,第二可移动带工具包括两个大型带280,车辆可停在大型带280上。带280可独立旋转和相对彼此移动。

应该理解的是,转移机构270可形成排齐区220的部分,或可紧邻排齐机构230放置。转移机构270包括将交付的车辆及时有效转移到排齐机构230上的工具。应该理解的是,转移机构270还可包括适合将交付的车辆从下客区移动到排齐机构230上的机动带工具,或带工具上的可移动板,或任何其他机构。

使用中,车辆停在转移机构270的第二可移动带工250上,车辆的前轮在一个带280上,车辆的后轮在第二个带280上。两个带280相对彼此移动,直至将车辆的长轴排齐为与板135的长轴基本上平行,借此和容器、箱或笼135的长轴基本上平行。

设有使用视觉系统、检测系统或其他排齐系统(未示出)的控制应用,以确保车辆在转移机构270上的正确排齐。

一旦实现了这个位置,协同移动转移机构270的两个带280,来侧向移动车辆到第一带工具240上,第一带工具240穿过板135中适当放置的配合槽伸出。然后激活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来将车辆完全移动到板135上。

一旦车辆被完全放置在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上,抬升工具260抬升板135,使得该板完全脱离第一可移动带工具240,但与容器、箱或笼10的基座等高。

一旦实现了板135和车辆的该位置,传送机工具210作用,来以一种使板135可被移动到容器或箱10中的方式,相对容器、箱或笼10移动板135。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可反向用于从容器、箱或笼10中移出车辆。事实上,应该理解的是,以这种方式,给定上述机构,即使容器、箱或笼10和板135没有移动部件,也可能将板135移出箱或容器10。

应该理解的是,可能使用上述机构将车辆侧向移上和移下板135,该侧向基本上垂直于板135的长轴,借此在将板插入容器、箱或笼10之前,摆直和排齐板上的车辆。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机构仅作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能够提出可供替代的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