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混凝土骨料配料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骨料配料机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施工用器械,主要是用来根据不同的混凝土配方,完成各种骨料的配比。现有的混凝土骨料配料机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进料时,由于现有的混凝土骨料配料机使用了常规的过滤网,过滤效果不佳,且面对不同的过滤需求,需使用多种规格的过滤网,因而操作上不够灵活,且滤网易于损坏,维护成本较高;
(2)物料经称量后进入到输送机上时,无法有效地控制流速和流量,不仅导致骨料的配比不够精确,而且容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对输送机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并且也容易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对现有的混凝土骨料配料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骨料配料机,解决现有混凝土骨料配料机存在操作不够灵活、骨料配比不够精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混凝土骨料配料机,包括机架,并排设置在机架上的多个进料称量机构,以及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所有进料称量机构下方的皮带输送机;每个进料称量机构均包括由上往下布置的储料仓和称量斗装置;所述储料仓底部设有第一进料控制机构;所述皮带输送机位于所有称量斗装置下方;所述的称量斗装置包括斗框,设置在斗框内的滤网组件,设置在斗框内并位于滤网组件下方的用于调节进料流速以确保理想流量的调节板,以及设置在斗框外壁上的校称机构;所述滤网组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在斗框内的固定板,以及若干同时贯穿所有固定板且平行分布的钢筋;相邻的钢筋之间均留有间隙,以实现对物料的过滤。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进料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储料仓上的第一气缸,以及位于储料仓底部并与第一气缸的轴承连接、用于在第一气缸控制下实现储料仓打开与关闭的旋转开合组件。
具体地说,所述的调节板包括设置在斗框内的倒“v”形板,以及位于倒“v”形板两侧的梯形板;所述的梯形板与倒“v”形板滑动连接使得梯形板可沿着倒“v”形板一侧上下滑动。
具体地说,所述校称机构包括设置在斗框外壁上的砝码放置平台,以及同时与砝码放置平台和斗框连接的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砝码放置平台上还设有用于运输时实现砝码放置平台与机架固定的连接件。
再进一步地,所述斗框底部设有第二进料控制机构,该第二进料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斗框上的第二气缸,以及与第二气缸的轴承连接、用于在第二气缸控制下实现打开与关闭的开合机构。
更进一步地,每个储料仓上均设有一个进料框。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框上还设有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称量斗装置的结构,利用固定板+钢筋的组合形成过滤网组件,在能确保正常过滤效果的前提下,不仅具有不需要频繁更换、维护成本低廉的特点,而且通过改变相邻钢筋的间隙,可以满足不同的过滤需求,操作上非常灵活,并且调整钢筋间隙的方式也非常简单(例如通过增减钢筋的数量来调节间隙)。
(2)本发明通过设计由倒“v”形板+两侧的梯形板构成的调节板,根据调节板的形状及结构特点,利用梯形板在倒“v”形两侧的上下滑动,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调整物料的流速和流量,从而既能确保骨料的配比精确,又能减小物料对皮带输送机的冲击,同时还能尽可能地在下料时避免粉尘的挥发。
(3)本发明在称量斗装置上设置有储料仓,结合第一进料控制机构的设计,可实现物料的储存和释放,从而在运输前,可先配置好物料,然后再将物料与配料机一起输送,进而免去了需要现场进料的麻烦。
(4)本发明在校称机构上设置了连接件,可实现校称机构与机架之间的固定,从而使其可以与配料机一起输送,相比传统的配料机运输方式来说,本发明所采用的设计可以无需事先拆卸校称机构,然后再在现场组装,有效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并且连接件的设计还可以避免校称机构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震动损坏,使用时再将连接件拆卸,如此可以保证校称机构称量的精度。
(5)本发明在称量斗装置上设置了第二进料控制机构,使得斗框也可以临时储存物料(处理好的物料),如此可以有效利用整个配料机的空间,使工作效率更高。
(6)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灵活、方便,运行稳定可靠,且方便运输、效率高,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在各种混凝土施工场地、尤其是小型混凝土施工场地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为称量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称量斗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机架,2-进料框,3-储料仓,4-第一气缸,5-旋转开关组件,6-称量斗装置,601-斗框,602-滤网组件,603-调节板,604-固定板,605-钢筋,606-倒“v”形板,607-梯形板,608-砝码放置平台,609-称重传感器,610-连接件,7-第二气缸,8-开合机构,9-皮带输送机,1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料配料机,应用于混凝土配料方面,其主要由机架1、皮带输送机9以及若干进料称量机构和数量与之对应的进料框2等几大部分组成,其中,进料称量机构并排分布在机架1上,每个进料称量机构均包括由上往下布置的储料仓3和称量斗装置6。所述的进料框2设置在储料仓3的上部;所述的皮带输送机9则位于称量斗装置6的下方。
如图4、5所示,所述的称量斗装置6包括斗框601,设置在斗框601内的滤网组件602,设置在斗框601内并位于滤网组件602下方的调节板603,以及校称机构。滤网组件602作为称量斗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本发明的主要的设计要点之一,其是用于实现物料与杂质(例如直径较大的石头)的隔离和清除,本发明所采用的滤网组件602与常规的滤网不同,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在斗框601内的固定板604,以及若干同时贯穿所有固定板且平行分布的钢筋605。在本发明所设计的滤网组件中,相邻的钢筋之间均留有间隙,以实现对物料的过滤。采用固定板+钢筋组成滤网,在能确保过滤效果的同时,还具有成本低廉、加工和拆装方便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该种设计形式的滤网组件,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相邻钢筋之间的间隙,从而满足不同的过滤应用场景。
调节板603也是称量斗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本发明的第二个主要的设计要点,如图6所示,调节板603包括设置在斗框601内的倒“v”形板606,以及位于倒“v”形板606两侧的梯形板607;所述的梯形板607与倒“v”形板606滑动连接使得梯形板607可沿着倒“v”形板606一侧上下滑动。本发明中的调节板可用于调节进料流速,从而不仅可以确保理想的流量,而且合理的物料流速,既可以保证配料的精准度,而且可以减小物料因流速过快而对称量斗装置下方的皮带输送机9所造成的冲击,进而实现对皮带输送机9的有效保护,同时也能尽可能地在下料时避免粉尘的挥发。
而所述的校称机构则用于实现物料的称量和重量校准,如图1所示,所述的校称机构包括设置在斗框601外壁上的砝码放置平台608,以及同时与砝码放置平台608和斗框连接的称重传感器609。当需要进行重量校准时,先在砝码放置平台608上放置额重的砝码,然后即可根据称重传感器609此时的读数与砝码的额重差值来对重量进行校准。
并且,与传统运输方式不同的是,本发明在砝码放置平台608上设有连接件610,连接件用于整台配料机运输时确保砝码放置平台与机架之间的固定,从而将校称机构与配料机一起进行整体输送,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运输前需要先将相应的校称机构进行拆卸,然后分体运输,最后再在施工现场使用时将其安装到配料机上。可以说,本发明采用连接件的设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并且连接件的设计还可以避免校称机构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震动损坏。当然,为了保证称量的精确度,在使用前需要将连接件取下。
本发明工作时,先将不同的骨料配料分类从并排的多个进料框加入,加入的骨料配料在重力作用下会经由进料框进入到与之对应的储料仓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储料仓底部设有第一进料控制装置,可实现进料的控制,使储料仓具备储料的功能,需要配料时再打开。
而后,配料继续在重力作用下经由储料仓进入到称量斗装置的斗框中,同时校称机构会对骨料配料进行称量和显示,配料在经滤网组件过滤后,分离杂质,然后在调节板的作用下,以理想的流速和流量进入到斗框的底部。
所述的称量斗装置中设置有第二进料控制控制,也可以实现物料的临时储存。具体地,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进料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储料仓3上的第一气缸4,以及位于储料仓底部并与第一气缸的轴承连接、用于在第一气缸控制下实现储料仓打开与关闭的旋转开合组件5(气缸带动旋转开合组件旋转打开或关闭);而所述的第二进料控制机构则包括设置在斗框601上的第二气缸7,以及与第二气缸7的轴承连接、用于在第二气缸控制下实现打开与关闭的开合机构8(气缸带动开合机构打开或关闭);如图3、4所示。
经称量斗装置处理后的物料,在确认好各个配料的重量比例后,即可通过皮带输送机进行输送,从而实现混凝土的配料。使用完毕后,可将配料机整机输送至下一个施工场地或回厂,本发明中的进料框上设有盖板10,运输时将盖板放下,可以避免运输时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依靠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特点,很好地实现了骨料的配料。本发明不仅具有运输方便、配比精确、操作灵活的优点,而且运行可靠,可有效提高现场施工的效率。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进步十分明显,其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