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5231发布日期:2019-07-10 09:5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预制式民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人对建筑工地的印象大概就是空气中飞扬的尘土、地面堆满了水泥、钢筋、木材等的混乱现象,其实这属于我们固有印象中的建筑工地,它采用的是原始现浇建筑方式,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原始现浇方式,开始有很多建筑采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方式。预制式民房,又叫拼装房,是装配式住宅的通俗称呼,它的全称是预制装配式住宅,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拼装房”的不同,只是部分零件进行了预制,到施工现场也要和传统建筑一样浇筑,并不是想象中的“搭积木”。因此房屋建成后从外观根本看不出区别。如今,预制式民房因为其进度快、结构稳固、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节能环保、安全等级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预制式民房的大量构件如钢柱、钢梁、斜支撑都按照设计图纸在工厂进行加工预制,在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后,运到工地上进行人工组装拼接,在实际组装工程中,大多是由人工将预制好的构件从货车上搬运下来进行拼接组装,而在墙体的组装过程中,则需要将墙体竖直拼装,人工操作较为耗力,加之人工拼装时精度掌控较差,通常会耗费一定的时间。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节省人力,提高精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耗费人力,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一侧,所述第一底板靠近一侧居中开设有长形缺口,所述第一底板上表面远离第二底板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垂直于第一底板设置,所述立板靠近长形缺口一侧靠近顶部位置等距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底板上表面靠近第二底板一侧固定设置有两组固定座,两组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第一销轴活动安装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与第二底板之间活动安装有两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摆动板上表面靠近第一电动推杆一侧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滚动方向均平行于长形缺口,所述第一底板上表面远离长形缺口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垂直于第一底板设置,所述安装板靠近长形缺口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电动推杆,两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组推板,所述推板与安装板平行设置,所述底座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八组第三滚轮,至少八组所述第三滚轮滚动方向均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滚动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六组第三滚轮,至少六组所述第三滚轮关于第一底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两组第三滚轮,至少两组所述第三滚轮固定安装在第二底板下表面远离第一底板一侧,且关于第二底板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上表面远离第一底板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架,所述摆动板下表面远离第一底板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支架,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上表面靠近安装板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板,两组所述支板之间靠近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推把。

优选的,两组所述支板均朝向第一底板远离长形缺口一侧倾斜,所述推把为圆柱形结构。

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底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90°。

优选的,所述立板靠近长形缺口一侧与长形缺口的侧边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上下表面均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表面分别高于立板和摆动板表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预制式民房墙体放置在摆动板表面,通过启动第一电动推杆,抬起摆动板一侧,使摆动板围绕第一销轴为圆心进行摆动,将预制式民房墙体竖起在长形缺口之间,墙体两侧通过立板和摆动板固定,再启动第二电动推杆,将预制式民房墙体向长形缺口一侧推动,通过等距设置在立板和摆动板上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滚动作用,减小摩擦力,使墙体更好的组装,不需要人工将墙体竖起并完成组装,大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2、通过设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滚动方向均一致,可以使墙体在第二电动推杆的推动下更好的朝向一个方向移动,提高了组装精度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长形缺口、5立板、6第一凹槽、7第一滚轮、8固定座、9第一销轴、10摆动板、11第一电动推杆、12第二凹槽、13第二滚轮、14安装板、15第二电动推杆、16推板、17第三滚轮、18第一支架、19第二支架、20支板、21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包括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所述第二底板3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2一侧,所述第一底板2靠近一侧居中开设有长形缺口4,通过开设长形缺口4,使预制式民房墙体更好的对接,方便组装;所述第一底板2上表面远离第二底板3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板5,所述立板5垂直于第一底板2设置,通过设置立板5,在墙体竖起时更好的支撑墙体,避免前提倾倒;所述立板5靠近长形缺口4一侧靠近顶部位置等距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7,通过设置第一滚轮7,可以减小摩擦,便于墙体的移动组装;所述第一底板2上表面靠近第二底板3一侧固定设置有两组固定座8,两组所述固定座8之间通过第一销轴9活动安装有摆动板10,所述摆动板10与第二底板3之间活动安装有两组第一电动推杆11,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摆动板10在第一电动推杆11的作用下以第一销轴9为圆心进行摆动,以便更好的将墙体竖起;所述摆动板10上表面靠近第一电动推杆11一侧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13,所述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滚动方向均平行于长形缺口4,通过平行设置,使墙体在第一滚轮7、第二滚轮13和长形缺口4的导向作用下更好的移动;所述第一底板2上表面远离长形缺口4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垂直于第一底板2设置,所述安装板14靠近长形缺口4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电动推杆15,两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5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组推板16,通过设置两组第二电动推杆15,使受力更加均匀,以更好的推动墙体朝向长形缺口4一侧移动;所述推板16与安装板14平行设置,通过平行设置,使第二电动推杆15更好的推动墙体移动;所述底座1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八组第三滚轮17,至少八组所述第三滚轮17滚动方向均与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滚动方向一致,通过限定第三滚轮17与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滚动方向一致,使移动装置时不向侧边歪斜,提高组装精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底板2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六组第三滚轮17,至少六组所述第三滚轮17关于第一底板2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底板3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两组第三滚轮17,至少两组所述第三滚轮17固定安装在第二底板3下表面远离第一底板2一侧,且关于第二底板3中心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至少八组第三滚轮17位置的限定,使装置整体受力均衡,避免在组装墙体时因为受力不稳影响装配精度。

较佳地,所述第二底板3上表面远离第一底板2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架18,所述摆动板10下表面远离第一底板2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支架19,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可以使两组第一电动推杆11更好的活动安装在摆动板10和第二底板3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底板2上表面靠近安装板14一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板20,两组所述支板20之间靠近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推把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板20和推把21,方便移动装置时人工抓持,节省人力,方便快捷。

较佳地,两组所述支板20均朝向第一底板2远离长形缺口4一侧倾斜,所述推把21为圆柱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板20倾斜,方便操作,设置推把21为圆柱形结构,使用时更加合理舒适。

较佳地,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与第二底板3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两组第一电动推杆11与第二底板3之间的夹角范围的限定,避免第一电动推杆11更好的推动摆动板10摆动,避免自锁现象的发生。

较佳地,所述立板5靠近长形缺口4一侧与长形缺口4的侧边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立板5一侧与长形缺口4一侧平齐,避免墙体在竖起的过程中与第一底板2干涉,限定长形缺口4的宽度,避免墙体与长形缺口4发生干涉。

较佳地,所述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的上下表面均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焊接为一体,使结构更加稳定牢固,限定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上下表面平齐,使外观更加合理美观。

较佳地,所述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表面分别高于立板5和摆动板10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表面高于立板5和摆动板10表面,使墙体更好的与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接触,更好的减小摩擦力,便于墙体的移动。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将预制式民房墙体放置在摆动板10表面,通过启动第一电动推杆11,抬起摆动板10一侧,使摆动板10围绕第一销轴9为圆心进行摆动,将预制式民房墙体竖起在长形缺口4之间,墙体两侧通过立板5和摆动板10固定,再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5,将预制式民房墙体向长形缺口4一侧推动,通过等距设置在立板5和摆动板10上的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的滚动作用,减小摩擦力,使墙体更好的组装,不需要人工将墙体竖起并完成组装,大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设置第一滚轮7、第二滚轮13和第三滚轮17滚动方向均一致,可以使墙体在第二电动推杆15的推动下更好的朝向一个方向移动,提高了组装精度和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