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施工平面振动收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5001发布日期:2019-07-10 09:5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施工平面振动收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混凝土施工平面振动收光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原浆收光又叫表面压光,通常是对混凝土施工地面的一种操作,分为初次压光和二次压光。初次压光通常在混凝土(砂浆)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压后,再用铁抹子压平整;待混凝土(砂浆)表面收水后(人踩了有脚印,但不陷入时为宜),进行二次压光,压光时用力均匀,将表面压实、压光,清除表面气泡、砂眼等缺陷。传统的收光操作都是通过工匠师傅手工对施工面搓压,依靠经验和手感来消解混领土施工面的预应力,使表面的混领土质地均匀,避免再进一步干燥硬化的过程中产生裂纹、裂缝或气孔等缺陷,提高施工面的强度。但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大,一些大型的施工场合已经无法使用人工来进行收光,常见的收光机对施工面仅仅只是“刮过”而已,无法实现对手工操作过程中的“搓压”操作的重现。本发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装置,利用勒洛三角形的运动特征,很好的再现了“搓压”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施工平面振动收光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平面振动收光机,包括机架、压辊和齿轮箱,所述机架通过吊耳与行走装置连接,所述压辊安装在机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的横截面形状为勒洛三角形,在所述压辊上沿其轴线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驱动孔贯穿压辊的两个端面,在所述驱动孔内设置有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包括驱动轴和凸轮,所述凸轮内缘的与驱动轴外缘的相切,所述凸轮轴的端部设置有驱动外齿,所述驱动外齿与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啮合,在所述驱动孔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转动内齿,所述转动内齿与伸入驱动孔内的外齿圈啮合,所述外齿圈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轴由外齿圈内部设置的通孔穿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外齿圈与转动内齿的齿数比为2:3。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与驱动孔的接触位置安装有轴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凸轮通过驱动轴连接,两个凸轮之间与驱动孔内表面和驱动轴外表面围合成的空间为润滑舱,所述润滑舱内装填有润滑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外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外齿圈上内设置的通孔与驱动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轴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机架下方还设置有光面圆辊,所述光面圆辊设置于机架的边缘。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辊设置有不止一个,相邻两个压辊之间非平行设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辊设置有不止一个,相邻两个压辊之间设置有一个光面圆辊。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很好的再现手工收光操作对混凝土施工面的揉压动作,利用勒洛三角形的特殊运动形态,实现对施工面的反复的按压和搓揉,有效的消解了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避免出现裂缝等瑕疵,提高了工程施工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有效的保证甚至提高了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辊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枣”形运动轨迹的位置形态一。

图5是“枣”形运动轨迹的位置形态二。

图6是实施例2的压辊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混凝土施工平面振动收光机,包括机架2、压辊3和齿轮箱1,机架2通过吊耳11与行走装置连接,压辊3安装在机架2下方,其特征在于:压辊3的横截面形状为勒洛三角形,在压辊3上沿其轴线设置有驱动孔31,驱动孔31贯穿压辊3的两个端面,在驱动孔31内设置有凸轮轴5,凸轮轴5包括驱动轴52和凸轮51,凸轮51内缘的与驱动轴52外缘的相切,凸轮轴5的端部设置有驱动外齿53,驱动外齿53与齿轮箱1的输出齿轮啮合,在驱动孔31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转动内齿32,转动内齿32与伸入驱动孔31内的外齿圈6啮合,外齿圈6固定设置于机架2上,驱动轴52由外齿圈6内部设置的通孔穿过。机架2呈“门”字形设置于压辊3两端,用于固定压辊3。齿轮箱1驱动凸轮轴5带动压辊3开始运动,同时转动内齿32与外齿圈6之间的啮合限制压辊3只能绕着凸轮51转动,这样最终压辊3表面呈现出来的形式是周期性的对混凝土施工面施加竖直方向的推挤力和水平方向上的切向搓揉力,由此产生振动和搓压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美的再现手工收光时,工匠师傅对施工面的操作,保证施工平面的强度。齿轮箱1通过与电机或者其他动力源连接获得动能。

外齿圈6与转动内齿32的齿数比为2:3。使用凸轮轴5驱动压辊3配合传动驱动外齿53使压辊3自转的同时还能够围绕驱动轴52进行公转,配合2:3的外齿圈6与转动内齿32的齿数比,这样压辊3的三个顶角划过的形状是一个“枣”形运动轨迹,通过调整压辊3与传动齿之间的初始位置,能够改变“枣”形运动轨迹的位置形态,当“枣”形运动轨迹的形态为竖直状态时,压辊3的顶角对施工面的竖直按压作用强烈,而水平搓揉作用较弱,当“枣”形运动轨迹为水平形态时,压辊3的表面体现出对施工面的较强的搓揉作用,而竖直的按压作用弱化很多,当“枣”形运动轨迹倾斜放置,则能够体现出兼顾两种的作用方式,根据混凝土的硬化状态,可以调整“枣”形运动轨迹的形态来实现最佳的收光效果,勒洛三角所具有的这种特殊运动形态,可以选择其中某一段,让其在施工面上重复,而不需要让整个周期上的所有运动形态都在施工面上产生作用。

凸轮51与驱动孔31的接触位置安装有轴承。

凸轮51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凸轮51通过驱动轴52连接,两个凸轮51之间与驱动孔31内表面和驱动轴52外表面围合成的空间为润滑舱33,润滑舱33内装填有润滑油。由于凸轮轴5与驱动孔31的接触面积较大,缺乏润滑的情况下磨损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和设备故障,通过设置润滑舱33能够随时保证润滑良好,保证装置稳定工作。

驱动轴52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外齿53。根据施工需要,有时候压辊3的长度较长,这是只通过一端输送动力,会造成驱动轴52变形,从而使多个凸轮51的位置不同步,最终造成在驱动孔31内卡死或者造成磨损,通过齿轮箱1同时向驱动轴52的两端传送动力,有效减小了因为压辊3长度太长给驱动轴52带来的扭曲变形,从而避免因驱动轴52变形造成的“卡死”问题和磨损问题。

在外齿圈6上内设置的通孔与驱动轴52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轴承。

在机架2下方还设置有光面圆辊4,光面圆辊4设置于机架2的边缘。圆面光辊能够对搓揉挤压过后的施工面进行收整,使其平整度提高。

实施例2

压辊3设置有不止一个,相邻两个压辊3之间非平行设置。为压辊3提供的水平方向的搓揉力只能垂直于压辊3的轴线方向,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收光使施工面时,提供多个方向的搓揉力,从而有效的增强搓揉收光的效果。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压辊3设置有不止一个,相邻两个压辊3之间设置有一个光面圆辊4。压辊3与圆面光辊交替设置,能够使施工面经受更复杂的受力力变化,有效消解应力避免产生裂纹,同时使施工面最终的强度增强。其余同实施例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